元朝给世界留下了什么遗产?|文史宴
启风/文
本文原刊于《凤凰周刊》2022年第31期,原题为《以世界为尺度看元朝》。
对于中国古代重要王朝,无论秦汉,还是唐宋、明清,人们大都能说出几个皇帝、大臣的事迹。可一旦说起元朝,很多人就陷进了知识盲区。除往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的名字外,被记得的可能只有郭靖的结义“安答”——挈雷了。我们对元朝的了解如此之少,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完全不相当。
图:《元与世界》封面
元朝较少被关注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演绎元朝历史的影视剧很少,二是没有类似《水浒传》《明朝那些事儿》那样讲述元史的畅销书。以至人们就是想往了解元朝或蒙古帝国,都有些无从下手。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学者班布尔汗发现这个问题后,即致力于向公众普及蒙元史。他的新书《元与世界》聚焦元朝与当时世界的关系,探讨了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帝国一分为五
成吉思汗在蒙古高原崛起后,他所建立的大蒙古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蒙古汗国或蒙古帝国,即开启了扩大之路。在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几代大汗的带领下,蒙古不仅灭亡了西辽、西夏、金朝、大理等国内政权,还通过三次西征,把势力领域延伸到中亚、西亚,乃至东欧。
好景不长,1260年,蒙哥在攻打南宋时突然往世,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展开汗位之争,蒙古汗国走向分裂。班布尔汗认为,蒙古的“库里勒台”,即大议会制度,是造成分裂的主要原因。
按照蒙古传统,前任大汗可以指定继续人,但他要在“库里勒台”上得到全体贵族认可,才能即位。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术赤家族、察合台家族、窝阔台家族、挈雷家族,在几次选举新汗的“库里勒台”上明争暗斗,以至水火不容。他们最终肢解蒙古汗国,各自独立。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后,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随后灭亡南宋,建立起一个以汉地为中心的新兴王朝。元朝之外,蒙古帝国的其他领土上诞生了“四大汗国”——金帐汗国(又称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班布尔汗在《元与世界》中,梳理了它们的兴衰与影响。
展开全文
金帐汗国主要统治北亚、东欧地区。受其影响,原本各自为政的罗斯城邦逐渐形成统一市场,以及政治核心——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孕育了未来的俄罗斯帝国。
图:金帐汗国的位置
察合台汗国位于中亚,后来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境内使用的察合台语,即现在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的前身。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夺汗位时,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一直支持前者,拒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
窝阔台之孙海都,更是将忽必烈视为篡位者。他一手创建窝阔台汗国,并与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结盟,召开“库里勒台”,自立为蒙古大汗。海都多次率军侵犯元朝的西北边疆,甚至于1289年一度占据蒙古汗国的故都哈剌和林。74岁的忽必烈被迫御驾亲征,才牵强把海都打退。
伊儿汗国的建立者旭烈兀是忽必烈的亲弟弟,他率军攻占巴格达,处死哈里发,灭亡阿巴斯王朝后,就留在了西亚。伊儿汗国作为元朝盟友,不得不同时与其他三大汗国为敌。
忽必烈生前没能击败海都,也没能恢复自己身为蒙古大汗的荣耀。可是他无能的继续人铁穆耳,也就是元成宗,幸运地熬死了“反元旗帜”海都,迎来四大汗国的臣服。
1304年,金帐汗脱脱、伊儿汗完者都、察合台汗都哇、窝阔台汗察八儿会盟,共同尊奉铁穆耳为“合罕”,成为名副其实的“众汗之汗”。一分为五的蒙古汗国,从此有了名义上的共主——元朝皇帝。
商业取代战争
忽必烈无力恢复对西北“四大汗国”的掌控,只能向东、向南扩大。被他锁定的目的,有日本和安南。
相比于高丽的恭敬,日本囚禁使臣、拒绝称臣的高傲,让忽必烈无法容忍。1274年,元军第一次渡海远征,遭到日本武士的顽强反击。当晚突起台风,元军缺失惨重,被迫撤军。
以往都说“神风”帮了日本大忙,直接击败了元军,班布尔汗在《元与世界》中援引中日双方史料,指出当年未必真的刮有台风,即使有台风,也是在元军受挫后才姗姗来迟。真正帮了日本的,是那些武士们。
忽必烈当然不甜心失败,1281年整合南宋原有的精良水军,卷土重来。日本方面早已做好预备,在博多湾(位于九州岛北部)建起石堤,使元军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都未能成功登陆。
此时台风又起,元军船只大量损毁,淹死了大半士兵,吓得主帅范文虎等人仓皇逃走,约10万元军做了日本的俘虏。这一次确有“神风”不假,但对元军只能算是雪上加霜,发扬的依旧不是决定性作用。
对于元军进侵带给日本的影响,班布尔汗总结说,过分地宣扬“神风”助力,而淡化战场上的殊死搏杀,让日本人的心理从自卑变为自负,愈发深信自己所在的乃是“神国”,受到神佛庇佑。后来日本敢在明朝时出兵朝鲜,“二战”时侵略中国、挑战美国,某种程度上都是受害于自身的“神国”信仰。
忽必烈不仅没打赢海上的日本,甚至还输给了陆上的安南。元军两次败给安南,在第三次出兵的节骨眼上,忽必烈突然往世。新即位的铁穆耳喊停战事,结束了对周边国家的一系列战争。
图:日本缴获的蒙古铠甲
元朝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比战争更重要的是商贸。班布尔汗认为:“元朝可算是中国历朝历代中最为鼓励商业,而且经商环境最优越的朝代。”他在书中勾勒了元朝外贸的繁华景象:“宋代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五十一个,而元代达到一百四十多个;宋代海外贸易最发达时,进口商品品种有二百多种,元代达二百五十种以上。”
因此,元朝涌现了一批传奇商人。比如在印度南部的马八儿国,有个名喊孛哈里本的阿拉伯人,他出身商人世家,对亚洲商贸了如指掌,被国王任命为宰相。孛哈里本凭借在元朝与马八儿国之间的生意,积存了巨额财富。后来,孛哈里本与国王闹翻,被迫流亡元朝。他在泉州陆续发扬自己的商业才能,受到铁穆耳的重用。
这时的泉州,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贸港口,在那里发扬要害作用的不是蒙古人,也不是汉人,而是与孛哈里本一样的阿拉伯人。身为阿拉伯后裔的蒲氏家族,从南宋末年起,就掌控了以泉州为核心的东南舶务。回顺元朝后,蒲氏家族备受重用,族中多人出任平章政事,有“显贵冠天下”之称。
元朝没能通过战争征服邻国,依靠外贸建立起的影响力,也随着明朝建立付之东流。明朝将海禁作为国策,甚至在“隆庆开海”后也没有完全破除,宋元时期的外贸传统缺失殆尽。
东西文化共存
蒙古汗国通过扩大,把东西方很多其他文明都纳进了统治。按照成吉思汗生前所制定法典《大扎撒》的要求,蒙古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尊重信仰自由。因此,在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统治地区内,从他们信仰的萨满教,到基督教、伊斯兰教,乃至佛教、道教等,都能和平共存。
西方使者曾看到,在哈剌和林有“十二座属于不同民族的异教徒庙宇”。即使像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伊儿汗国的统治者改信伊斯兰教后,也未曾往打压国内的异教徒。
中国传统的儒家或者说儒教,在元朝保护着既有发展趋势,特别理学被定为官学,科举考试的答案都是以朱熹、二程对四书五经的阐明为准则。因为日常生活较宽松,又受理学忠君思想影响,很多读书人在元朝灭亡后,成为“元遗民”。班布尔汗书中专有一章,阐明了他们的心路历程。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大约都记得,全真教的丘处机曾远赴大漠,面见成吉思汗,劝诫后者“敬天爱民”,减少杀戮。丘处机被成吉思汗封为“宗师”,掌管天下宗教。其弟子尹志平进一步把全真教发扬光大,获得蒙古皇室的大力推崇,一度成为道教正统,在影响力上赶超佛教。
图:王重阳与“北七真”
但是佛教树大根深,一旦获得机会,就可以重新崛起。忽必烈很尊重禅宗的福裕法师,封他为“诸路释教都总统”,也就是天下佛教的治理者。躲传佛教的宗师萨迦班智达,得到窝阔台次子阔端赏识,在吐蕃回附过程中发扬了重要作用,其继续者八思巴被忽必烈封为“大宝法王”。
西方的天主教,在元朝也有不错的发展势头。在元朝邀请下,意大利教士孟高维诺来到大都。当时在位的铁穆耳答应孟高维诺自由传教,后者不辱使命,把忽必烈的女婿阔里吉思发展为信徒,给3万多人施了洗礼。1307年,孟高维诺被罗马教廷委任为中国地区总主教,有权划分教区和任命主教。
从《元与世界》中,我们可以看到,东西方各种文明、宗教在元朝交汇,各自发展。
人们常说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时代,可不要忘了唐朝初期,李渊把老子尊为始祖,使道教成为国教,压抑佛教发展;武则天当政后又尊奉佛教,打压道教;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期,更是对祆教、摩尼教、景教等外来宗教进行了一轮无区别打击。
至少从宗教这个角度来说,元朝的开放程度超过了唐朝。
值得深思的是,元朝与世界各地区的广泛联系,并没能延长它的国祚。不过,元朝历史也没有随着明朝建立而终结。它就像当年的晋朝、宋朝,在被迫迁都后,延续了对原有部分领土的统治。
晋朝到建康后成为东晋,宋朝到临安后成为南宋,元朝回到草原后则被称为北元。1388年,明军攻破北元汗廷,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儿趁乱杀死北元当时在位的天元帝,自立为汗。
图:天元帝
此后,蒙古各部回到成吉思汗崛起前的状态,互相征战,争夺汗位。但如班布尔汗所言:“‘元’的国号一直为草原的蒙古人所尊崇,成为诸多建立霸业的人物得以获得号召力的资本。”1635年,林丹汗之子额哲率漠南蒙古回顺后金,蒙古汗国及其主要继续者元朝的历史才真正结束。
日本闻名蒙元史学者杉山正明说:“忽必烈的新国家成为国家、社会和经济亲昵结合的整体。这在世界史上可谓首创,而且其覆盖领域也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班布尔汗的《元与世界》,正是以好看的故事、鲜明的看点和顺畅的文笔,给这句话做了很好的诠释。
班布尔汗兄的大作《元与世界》,详述蒙古帝国的全球的深远影响,对各国史料广收博引、信手拈来,极具启发性,文笔也晓畅易读,大司马强烈推举!
欢迎关注文史宴
专业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专业
熟悉历史陌生化,陌生历史普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