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性崇尚三从四德,日本古代的女性教养受何影响?
整个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处于一种很微妙的地位。女性是时代永不过时的话题,无论是最初的母系社会,还是现在的男女平等社会。
男性为了整个社会的物质发展作出了浩大的奉献,女性也为一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男性无法做到的付出。
至于为什么女性一直是很微妙的存在,这要从女性社会地位的转变说起。
最早的母系社会,由于女性对一个氏族的生存繁衍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个氏族得以维系下往的直接原因,因此女性在此时的社会地位极高,受到极大的尊重。
由于男性是整个氏族物质生活的保障,母系社会慢慢转向了父系社会,这是世界历史都无法避开的渊源。
父系社会发展后不久,整个古代世界都出现了一种“男尊女卑”的现象,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在中国出现了三从四德,《女戒》等约束女子的规范礼法,彼时,不仅仅是中国,整个世界的女性地位大同小异。
展开全文
直至现在,新世纪到来之后,男女平等才成为世界的主题。平安朝作为日本历史上最特殊的时期,以此为节点,浅析古代日本的女性教养。
一、摄关政治的历史现实和走婚对日本女性教养的影响
1、摄关政治
在日本的历史上,有一段特殊的时期,其特殊性就在于其“摄关政治”。
奈良朝末期,朝廷、贵族两方势力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彼时的恒武天皇将京都迁到平安京,取平安之意。
何谓“摄关”?摄关,实则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摄政,即非统治者干预政治,代替帝王执政。
关白,即当帝王有政治能力后,摄政者以辅助政治的名义干涉朝政。
正如在我国古代社会,许多朝代都册封过“摄政王”一职,一般为皇族或亲族人氏。
故而在奈良朝末期,国家的政治并不把握在帝王手中,作为“摄政”的家族,才是这个时期的主导氏族。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朝代,摄政者的身份无非就是太后、皇后、外戚等人,在奈良朝末期,摄政的人的身份就是外戚大臣。
在清朝,有这样几个家族:博尔济吉特氏、钮祜禄氏、佟佳氏、赫舍里氏、乌拉那拉氏、富察氏等等。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几个家族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后宫的掌权者几乎都是这几个家族。
在日本奈良朝末期,如此一般的家族是藤原家族。藤原家族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家族,他们靠着无数的政治谋略,对日本皇室的操纵长达三百余年。
其家族能力与势力由此可见一斑,作为家族的掌权者,更是权倾朝野,左右国家政治。
藤原家族能够掌控王室,把持权力,靠的却不是替帝王打天下,而是将自家女儿送进后宫,培植妃子、皇后等,以此把握后宫政权。
相传,藤原家族内部的规定是:哪一支率先将女子送进宫中,哪一支送进宫中的女子多,哪一支就在家族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把握家族权力。
这种规定,将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治融为一处,决定了这个家族势必与国家政治共同发展与衰落。
从藤原家族的“外戚夺权”政治手段中,就阐明了在奈良朝末期,女性实则是政治权谋的工具。
其他家族有样学样,整个日本上下一体,十分注重女子的工具作用,将女子作为家族谋权夺势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想要将女子送进宫中还是作为橄榄枝向上爬,女子势必不能无能,于是培植女子的才能成为彼时社会的风尚。
对女子的文学教养、才艺教养都是整个日本社会的巅峰时期,故而在这个时期,女性文学极其繁华,达到鼎盛时期。
这使日本平安朝时期的女性教养,达到了其他封建国家达不到的顶峰,女子的思想和才智都被最大化,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至今仍是日本当代作家无法超越的女性文学。
2、走婚形式和一夫多妻制
走婚形式,是中国古代社会较少见到的腐朽的婚姻制度。
一般夫妻结婚后,共处一家,朝暮相伴,走婚形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婚后,夫妻俩仍然不是一个群体。
女方仍然在原生家庭居住,夫妻生活靠男方夜间造访女方家庭得以实现,暮合朝离。
这也就意味着,女性其实无权过问男性的生活,更无法干涉,这对当时的女性来说,无疑是一种心理上莫大的打击。
由此,平安朝时期的女性,沦为了权力的工具。
女性沦为权力的工具,其原因之一就是受藤原家族外戚摄政的影响,整个社会都将女性作为攀炎附势的工具,是最见效也最方便的行径。
可想而知,平安朝时期的女性承担了多大的痛苦。由此,不乏女性在经过家族的刻意地文学培植后。
有一定的文笔,将这一社会现实融于笔中,展在纸上,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与愤懑。
这也是平安朝时期女性教养处于巅峰,女性文学繁华的原因之一。女性沦为权力的工具,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夫多妻制。
一夫多妻制,在中国古代社会并不陌生,古代帝王尚有后宫佳丽三千人。
一夫多妻制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毫无疑问,在现在这个追求男女平等的社会中,一夫多妻制是无法被接受的,但在古代社会,这是千年旧俗。
日本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效仿中国古代的制度,自然而然将一夫多妻制使用到了自己的国家。
而一夫多妻制之所以能被社会所接受并且实施的原因有二:其一,女性社会地位卑下;其二,女性的婚姻也是一种工具。
这是父系社会的显著特征。走婚形式虽看似与母系社会相似,实则是将女性限制在家中,更多地是给了男性自由。
平安朝时期,走婚制度与一夫多妻制度的共同实行,使得男性的社会地位急速提高,处于支配地位,既能够名正言顺地“拈花惹草”,又能要求女性贞洁,为其恪守妇道。
既然作为被抉择的一方,就必须拥有过人的一面,女性教养由此得以提升。除此之外。
在男性对女性感兴致之时,会写喊做“悬想文”的信,作求爱之用,女子需要回信,文摘斐然者,自然更加具有吸引力。
以此为契机,女性文学的繁华又上了一个阶段。
总的来说,走婚形式和一夫多妻制,是平安朝时期,受社会现实的影响下,女性为了提升自我价值、抒发内心,使得女性教养得以不断提高。
二、武士阶层以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对日本女性教养的影响
平安朝以后,腐朽的外戚摄政被武士阶层取代,此时代相较于平安朝时期,女性的工具性有所减小。
武士阶层时期,接受中国文化,并极大程度地使用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将摄关政治时期的腐朽扫空了大半。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闻名、使用最广泛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影响了两千年的封建王朝政治,至今也在影响着国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在中国古代时期,孔子的儒学并不被帝王所摘纳,也不被大众所接受成为主流,真正成为政治工具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文化。
新儒学文化,对统治者来说是一种有力的统治工具,它推崇神力,认为君主是天选。
它讲求中和,要求帝王不能苛待子民,子民不能谋逆帝王...最重要的是,它形成了一套具体的、规范的社会规则。其中不乏君臣之间,还有夫妻之间。
夫妇一体,男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女性“相夫教子”,整个社会以一种良好的秩序展开运行。
在武士阶层时期,日本社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女性的地位不再是工具,不再是“奴”,而是男性成功的辅助,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存在。
与中国古代有所不同的是,中国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在日本,女子无才是万万不可的。
本着“相夫教子”的责任,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女性教养,是无法配合丈夫,也无法教诲孩子的,因此鼓励女性的教养教诲成为社会的潮流。
因此相比于平安朝时期,武士阶层的女性所受的压迫和心理残害较少,更多的是一种尊重,女子受正规教诲的程度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高。
女性教养,也在这个时代展现出繁华昌盛的景象。
总结:
平安朝时期和武士阶层时期都是日本女性教养繁盛的时期,但繁盛的方式及原因都有所不同。
无论是被迫接受教养教诲还是鼓励正规接受教诲,无疑都是对日本女性教养的提高有所扶助的。
虽然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处于较低的地位,但历经了一系列成长,现如今社会,男女已然平等,教养不分男女,男女也无社会地位高低之分。
参考文献:
1.《浅析古代日本的女性教养》
2.《从《源氏物语》看日本平安时代贵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及对政治的影响》
3.《日本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繁华的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