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我中华600年?朱元璋到底是不是导致我国近代落后的罪魁祸首
要说朱元璋误我中华600年,在一定程度上还真不冤枉,由他下令执行的《禁海令》,规定民间百姓“片板寸帆不得进海”,从此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在古代,中华民族大多数时间,推行的是开放、求知的积极外交政策。历朝历代,其中又以西汉和李唐两个王朝开放程度最高。
汉武帝执政期间,为打破西北匈奴与羌人的联盟对帝国政治中心地带关中的战术包围,曾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张骞的壮举,司马迁在《史记》中激动地称之为“凿空拓荒之行”。这次地理大发现,让偏居东亚的汉朝人,对今天的中亚、西亚有了直看的认知。意识到战术空间重要性的汉武帝,于公元前121年发动两次河西之战,派出的霍往病在一年内三度出击今甜肃境内的河西走廊。
随着汉帝国对这条地理大通道的完全把握,河西走廊成为中原王朝确保关中、中原等核心地区安全的战术防波堤。同时,由于匈奴势力的退出,来往于中原、西亚和欧洲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陆上丝绸之路”由此形成。
极盛时期的汉帝国,甚至发出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
展开全文
时间到了唐朝,唐帝国的骑兵越过葱岭建立起新的稳定秩序,很多来自波斯、西域等地的外国商人,沿着丝绸之路的故道前往唐帝国首都长安开展商品交易,往来不绝。
唐朝以开放的胸襟、宽容的情怀,迎接来自四方各国的使者,唐太宗李世民“胡汉爱之如一”的姿态,将长安城变成了四方来朝、万国汇聚的国际化大都市。
朝代更迭到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帝国的外交走向突然扭转,民间与外界的经贸、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被强行断绝,商品交易仅限于薄来厚往的朝贡贸易,全然一副你们认我做大哥、大哥给你们发红包的姿态。
朱元璋推行锁国政策的想法,源自于北方蒙古、东南倭寇两个方向对明朝的威逼。
元朝覆灭后,蒙古人的势力虽然退出了中原汉地,但元顺帝带着的元廷并未遭受毁灭性打击,陆续以“北元”的形式延续着黄金家族的政权。
明朝从建立到灭亡,虽然通过多次军事打击将蒙古打回到部落状态,但由始至终都未能彻底消亡蒙古势力,只能修筑长城关隘被动防备。
东南的倭寇问题,也与元朝有关。忽必烈两次攻打日本的行动失败后,许多日本浪人以复仇的名义,纷纷对朝鲜半岛和大陆沿海进行袭扰。
明朝时期,日本国内继续多年的混战,催生出一批失往领地无以为生的落败武士,这些人生计没有着落,转而漂洋过海当倭寇搞起了夺劫的行当。
倭寇的组成人员十分复杂,除了来自日本列岛的武士浪人,还有许多是明朝沿海的商人、渔民、海盗,甚至里头还掺杂着黄头发蓝眼睛的葡萄牙人。
对于这帮倭寇,朱元璋摘取了跟对付蒙古人基本相同的方法,即通过严厉的封锁将其阻隔在国门之外,同时还时不时动用一下贸易手段,比如关闭与蒙古人开展食盐、茶叶、生铁交易的边陲榷场,逼迫他们遵从明朝的条件。
清朝统一全国后,也延续了明朝的闭关政策,对来自欧洲的商人摘取集中治理的方式,将他们集中到广州十三行一地开展贸易。
与明朝发红包充面子的“薄来厚往”做法不同的是,清朝十分看重对外贸易所带来的商业利润,因为这块油水是直采纳进到的皇帝私人腰包。
由此可见,自朱元璋开始,在帝国政府的逼迫干预下,民间百姓与国外的交流逐步陷进了隔绝境地,由此导致中国在政治、科技、军事等层面全面落后于西方,开启了一百年来屈辱的近现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