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券桥镇:在“变与不变”中勇争先
河南县域经济网南阳讯(程海船 通讯员 王炳中)近年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方城县券桥镇发生转变的不仅是乡村振兴新经济、新面貌,还有振兴乡村的新作为、新方法;不变的是脱贫攻坚的精气神、农业基础地位……。
“形”变而“神”不变:乡村风貌塑形铸魂。精神状态就是奋斗姿态,人活着就要有一种精神,农村也需要一个精神焕发的村庄。近日,走进券桥镇三间房村时,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生态宜居、风景如画的乡村美景:黑绸缎般的柏油马路又平又直,彰显着高贵与大气;笔挺的太阳能灯杆系着红色的中国结,既威武又喜气;虽是凛冽的冬季,随处可见的绿树鲜花,却描摹出姹紫嫣红的春日美景;健身设施、文化广场、休闲亭台一应俱全,尽显着村庄的闲适安宁与温馨幸福,也许大家已经很难想象,五年前的三间房还是一个残垣断壁星罗棋布,杂草丛生、污水横流,道路泥泞曲折的省级贫困村,近年来,三间房村通过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整村推进项目,新修村内主干道和排间道,2600米,展设污水管网3000米,修建大三格化粪池1座,三类准则公厕1座,配备抽污车1辆,实施硬化、净化、亮化、美化、绿化、序化“六化合一”工程,实现了通村公路和排间道硬化、户厕改造、太阳能路灯、村级主干道绿化“五个全覆盖”。打造小游园3个,高准则栽植香樟、银杏、樱花、红叶石楠等风景树20余万棵,一年打基础、两年大进取、三年大变样,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3年前向村民许下的愿景如今已变成了现实。三间房村只是券桥镇乡村“形变而神不变”的一个缩影。该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村万塘综合整治等“十大行动”,26个行政村104个自然村环境整治全部”清零”,此外,以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作为突破口,逐步形成村村有特色、一村一亮点的格局,拆一处、净一处、美一处,整改废旧房屋、闲置宅基地178处,拆除残垣断壁1.5万平方米,规划整修建设游园等“四园”152个。
“地位”不变“作为”变:乡村产业提质升级。“在新时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券桥是农业乡镇,越是新征程,越要发扬农业的基础作用。”券桥镇人民政府镇长冯霞认为,只有基础地位不变,但人的作为在变,才能实现从农业乡镇到农业强镇的深刻转变。农业是基础,作为大宗农产品的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券桥镇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继续推行“田长制”,在市一级、县二级网格下,完美提升镇三级网和村四级网格,压实镇级总田长、副总田长,12名田长和村级26名总田长,108名田长以及244名网格员、镇机关包村干部的责任,确保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严禁“非农化”“非粮化”,继续深化“两躲”战术。继续推进高准则粮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小麦、优良玉米,在小麦种植上,结合券桥的土壤结构、水肥条件及需求导向,进一步做精做优弱中筋小麦的妥善种植。在玉米种植上,除进一步扩展种植面积外,突出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倒、熟期适中、多抗广适的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良玉米品种,突出挠好玉米密度、整洁度、坚固度、成熟度等“四度”的落实。同时大力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协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主体和行政村集体参与优质专用粮食原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高质量发展,该镇粮食生产连续实现十八、十九连丰。
“方向”不变“方法”变:党建引领 方法创新。为人民谋幸福就是党的事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核心。“从跳出旧农村到建设新农村,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中国农业农村的这一巨变回根结底靠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不变。”券桥镇党委书记认为,坚持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是必须握牢的“方向盘”,在此前提下,乡村干部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出发点、落脚点在哪里?“就是为了百姓生活更幸福。要实现百姓生活更幸福,农民增收是核心。”券桥镇镇长冯霞认为,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增长,农村经济活络了,而且能够提升农民收进水平,有效缩小城乡收进差距,以此助力共同充裕的有效实现。为此,该镇坚持“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构思,足够发扬党组织引领作用,深挖特色优势,精准分类施策,灵巧运用 光伏发电、资产租赁、“三资”进股或承包、协作社带动等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加零增效”,2021年,全镇26个行政村集体收进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3个行政村村集体收进达到10万元以上。2022年全镇26个荣耀社1162户2286人实现分红228.8万元,实现了进社脱贫人员补助和务工收进双增加。全镇1个扶贫车间常年带动2名贫困劳动力实现正常就业。累计办理小额信贷49户245万元,年户均增收1000余元;继续完美运营马庄等13个行政村24个光伏电站,全体脱贫户和监测户受益。
“作为农业乡镇,券桥镇下一步要担当实干作示范、踔厉奋发勇争先,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券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