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看 | 黄金水道向绿而行
“千河之省”四川内河水运通航里程超过1万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9299万吨。四川水运着力推进水运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环保应急等各方面绿色生态发展,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助力“蜀道难”向“蜀道畅”转变
文 |《瞭看》新闻周刊记者 任硌 叶含勇 胡旭
港口的岸电设备和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专门接收船舶污染物的“三江环保01”运行无休,一批沿江的非法码头整治“复绿”,江边施工的高速公路项目严守生态红线……近日,《瞭看》新闻周刊记者沿着长江上游金沙江一路航行,两侧岸净水清,船下绿波荡漾,黄金水道上船舶往来繁忙,一江清水滔滔不绝向东流。
四川被誉为“千河之省”,省内河流绝大部分属长江水系。全省内河水运通航里程超过10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9299万吨。往年6月以来,四川在全省开展“绿水绿航绿色发展五年行动”,着力推进水运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环保应急等涉及水运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绿色生态发展。
守护绿水绿岸 重塑水运新风貌
时至冬天,金沙江沿江一带仍有热阳眷顾,在长江、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的四川宜宾三江口,又迎来许多远道迁徙过冬的红嘴鸥。他们有的在空中成群结队翩跹起舞,有的在礁石或岸滩上怡然休憩。这些“水上精灵”的到来吸引不少看客,沿江的公园里早已是熙熙攘攘,市民们倚着栏杆探出身子,争相和鸟儿们招唤挥手。
一艘名为“三江环保01”的驳船缓缓驶过,身后泛起一道长长的白色水花。和普通的货船不同,这艘船的涂装除艉楼白色通身以绿色为主,写有“油污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等超大字样的箱体排满船舱。48岁的船长李刚说:“我们的任务,就是接收过往船舶的废油、污水、垃圾等污染物。”
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也是长江黄金水道向上延伸的主流,往来货船川流不息。“以前,船上的生产生活垃圾没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排进江。”跑船近30年,李刚亲眼见证了江上垃圾排放的转变,“现在,所有船舶产生的污染物,都会被回收。”
“三江环保01”号于2020年11月投进运行,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过驳作业区、锚泊区、无动力及不到港装卸作业的船舶,对其产生的生活污水、含油污水、生活垃圾、残油、废油等污染物移动接收并上岸交付处置。
宜宾市航务事务中心主任杨立朝介绍,接收船摘取免费接收的模式,从确认污染物数量、种类,到连接管道泵抽污水,再到移运固体垃圾回舱,全程使用“船e行”系统进行数据录进。所接收污染物在宜宾港上岸后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接收、转运、处置环节均摘用电子联单,做到污染物来路清、往路明。
“我们天天都会发布接收计划的时间和地点,以便有接收需求的船舶提前做好预备。”杨立朝说,2022年1月至10月,“三江环保01”号船舶污染物综合接收船运行208天,接收船舶1308艘(次),接收含残废油8.7立方米、油污水45.2立方米、生活污水1903.2立方米、生活垃圾14.5吨。
除了“三江环保01”号,四川还有“康健1号”“泸碧水1号”等多艘船舶污染物接收船在运行。四川省航务海事中心主任蒲朝勇介绍,通过强化对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流程监管,妥善使用船舶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目前四川船舶垃圾、生活污水的转运、处置率均达到95%以上。
展开全文
“污水不进江”是守护沿江生态的底线。正在建设的金沙江沿江高速ZX2合同段项目部,预制梁场旁边的三级沉淀池按序排布,偌大的污水处理中心不停运转。项目现场负责人袁文介绍,梁场产生的石子、砂子、水泥等混合浆液,经过“砂石分别废水废料回收系统”处置后,全部得到有效利用,避免排进金沙江。
非法码头也对江岸生态造成破坏。2017年以来,四川先对长江干线非法码头进行专项整治,随后对金沙江、嘉陵江、岷江、沱江、渠江、涪江、赤水河等7条长江主要支流的非法码头实施整治,两轮共排查非法码头468座,其中93座规范提升、375座拆除,对码头岸线进行“复绿”,恢复生态岸线近90公里。
水面清、岸线净。如今,“绿水映青山”已经成为四川多条江河上的靓丽风景。
在建的川滇金沙江特大桥(2022年11月24日摄) 胥冰洁摄/本刊
打造绿船绿港 汇聚水运新动能
今年8月,四川首艘LNG(液化天然气)柴油双燃料散货船“吉祥2022”在泸州首航。这艘船由泸州金吉祥船务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力瑞船舶设计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泸州江运船舶有限公司建造。船舶长近110米、宽16米,参考载货量约8000吨,主要运输磷矿石和玄武石,经营领域为长江干线及省际普通货物运输。
“与纯柴油船舶相比,‘吉祥2022’尾气排放污染物更少、更环保,航行运行成本更低。它的投运标志着四川大型货运船舶步进了环保节能时代。”杨立朝介绍,四川原来大多数船舶使用以柴油为主的传统能源,存在噪音大、排放高等缺点,从面貌到构造改变船舶的“气质”和“内涵”,是“绿水行动”的首要任务。
据了解,四川正在广元、乐山、眉山等地开展新能源船舶试点,探索新能源船在安全性能、污染物排放、舒适性能等方面的特征和数据,分析推断新能源船舶在省内水域的使用前景。四川还结合“十四五”平安渡运工程,鼓励有条件的渡口妥善使用新能源渡船。目前,四川全省共有16艘新能源船舶投进运营。
同时,2021年8月以来,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与公安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共同推进船舶安全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省累计排查船舶6743艘,做到100%全覆盖,拆除“三无船”“僵尸船”船舶2112艘,取缔渡口66个,注销取缔水运企业18家,累计排查处置各类隐患2790个,有效减少了面源污染风险。
“港口和码头是水运的集散站和服务区,也是发展水路运输的重要硬件设施,更是必须掌握的污染源。”四川省航务海事中心副主任易翥介绍,目前四川全省主要港口均已实现雨污分流,经营性港口均已落实港口船舶生活垃圾免费接收政策,煤炭、矿石码头大型堆场100%建设防风抑尘设施或实现封闭储存。泸州港、宜宾港内部吊装机械、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积极使用清洁能源,实现区域“近零碳”。
走进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座蓝色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十分显眼。“这只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宜宾港安全环保部工作人员师炼说,港区一共建设了五套分别为1000立方米、800立方米、300立方米、200立方米、1100立方米的初期雨水收集处置装置,并配备石油类、悬浮物、COD实时检测设备,对处置后的雨水进行检测,达标后用于港区绿化、降尘等,或转运至市政污水管网进行统一排放。
港口作业区,一名工作人员正操作岸电设备给一艘名为“辰尚999”的货船充电。这艘货船装载近5000吨纸浆从常熟抵达宜宾,刚刚靠泊进港,正需要补给电能。“接进岸电可以减少船舶靠港时柴油发电所产生的碳排放,港口严厉执行船舶靠港2小时必须接进岸电的要求。”师炼介绍,宜宾港已建成岸电接电桩6座,能同时称心11艘靠港船舶使用岸电。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寇小兵介绍,截至2022年9月底,四川全省港口码头已建成岸电系统135套。港口集装箱、散货码头低压岸电接插件升级改造任务已于今年5月全部完成。全省港口岸电累计使用8902次,接电时间88017小时,累计用电量307951千瓦时。
行驶在金沙江上的海事巡逻艇(2022年11月23日摄) 薛晨摄
建设生态航道 挖掘水运新潜能
在岷江犍为航电枢纽左岸,一条曲折布设的仿生鱼道引人注目。“为有效降低大坝建成后对上下游岷江水生态系统形成分割,以及原河道鱼类自然通道改变的影响,专门修建了这条长约1.85公里的鱼道。”岷江港航电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太贵介绍,仿生鱼道摘用宾格网石笼作为隔墙形成鱼池,摘用竖缝作为过鱼口,利用底坡加糙,尽可能逼真地模拟天然河流。鱼道监测系统展示,仿生鱼道自投用以来已有大量鱼类通过。
在修建过鱼设施基础上,岷江港航电开发有限公司还在犍为航电枢纽右岸上游修建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瞭看》新闻周刊记者在现场看到,室外一个个外形不一的鱼池分层错位排布,室内数十个蓝色鱼苗繁育桶整洁排列,达氏鲟、胭脂鱼等10余种珍稀鱼类得到专业人员的科学照看。据了解,这个增殖放流站每年总体放流规模达到130万尾。
同样是在岷江干线航道上,一段长47公里的航道整治工程正在开展。“施工河段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敏锐度相当高。”白太贵介绍,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交通运输部绿色低碳航道建设试点工程相关要求,通过生态化利用基建性疏浚土、增设生态鱼砖结构、增加异形砼构件的使用等工艺手段,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
航道是水运的“生命线”,航道畅则水运兴,航道净则水运绿。寇小兵表达,围绕“生态优先”原则,四川交通运输部门积极推行绿色生态航道试点、使用生态施工工艺、畅通航道通行效率等措施,让航道更通畅、建设更环保。四川在“十四五”期间有大量水运工程将投建,岷江的枢纽鱼道、生态航道建设体会,将在更多航道建设中得到使用。
运量大、费用低、排放小,这是水运公认的比较优势。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形势和“推进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公转水(铁)年均增长15%”的国家任务要求,四川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探索促进水路运输发展。
放眼四川,今年1~11月,全省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60338标箱,较往年同期增长8.96%;铁水联运集装箱吞吐量40002标箱,同比增长23.83%。水路运输正不断释放出更多绿色的澎湃动能。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罗佳明表达,在“蜀道难”向“蜀道畅”的转变中,四川水运将完全正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果敢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继续深进推进“绿水绿航绿色发展五年行动”,不断构建水运绿色发展新格局,为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交通强省建设提供水路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