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2023年,投资要害词是“慢热”

2023年,投资要害词是“慢热”

misa2 03-13 4次浏览 0条评论

2022年以来,随着疫情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世界经济总体不振,国内资本市场也遭遇周期性危机,股权投资市场随之受到影响,退出端估值压力依然存在;经年累积的投资资本亟需觅觅流动性,同时LP信心不足募资端食紧,募资压力大大增加。

对于股权投资行业来说,2022年可能是最坏的一个时间节点,但其中也蕴躲着机遇与挑战。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坚强的“孤勇者”;千帆过尽,再出发当是行业的“价值派”。

2023年1月10日-11日,由融中传媒主办,融资中国、融中咨询、融中母基金研究院协办的融中2023(第12届)资本年会盛大举行。此次会议以“勇者·大道不孤”为题,此次峰会集聚政府主管部门、投资机构、经济学家、热点企业对新形势下的行业生态进行一次全面的看点挖掘和问题探讨!

会议期间,在投资策略专场,由北极光创投合伙人于芳主持,华泰紫金董事总经理陈凯、 海尔资本治理合伙人刘璐、国寿股权董事总经理陆海、星陀资本治理合伙人孙华卿、中缔资本治理合伙人肖文斌、芯跑资本创始合伙人杨荩业、乡村振兴基金副总裁兼相融资本总经理曾宇等嘉宾,围绕投资机构如何在转变的市场环境下,更新投资策略、修炼内功,以及在2023复苏之年如何展开新的投资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以下为论坛出色实录,由融中财经(ID:thecapital)编辑整理:

于芳:回忆过往一年,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口罩”,也期看未来一年更多的场合可以看到不戴口罩的朋友。很兴奋今天跟大家有机会交流。

2022年,很多投资人都放缓了投资速度。第一个问题,请各位对过往一年简单总结,比如投资速度、投资节奏,与过往相比,我们用什么方式来应对环境的转变。

01

应对转变不是“躺平”而是“蹲下”

陈凯:从2020年到2022年,近三年时间,医疗赛道经历了过山车式的行情。

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二级市场生物医药指数出现非常快的增速。但是从2021年7月开始,大健康领域投资情绪波动。2022年,大健康领域投资,案例数虽然没有比较明显下降,但是总投资额却有比较明显的降幅。很多同行,过往一年都相对谨慎和保守,特殊是在创新药细分赛道,对于企业来说也过的比较困难。

展开全文

对于我们来说,在市场情绪不是特殊高涨的情状下,保持了比较平稳的投资策略和频次。一方面,更加细致和完美地做了细分赛道的行业梳理和研究;另一方面,2022年是新政频出的一年,我们更为密集的进行政策研究,分析政策转变对投资的影响。我们还是比较乐看和看好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投资布局。

刘璐:从投资策略来看,我们是变和不变。海尔资本是海尔金控旗下的产业全生态投资共创平台,围绕产业生态布局进行投资,继续聚焦医疗健康、智能科技等领域,重点布局医疗健康产业下的医疗科技、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制造、半导体等相关细分领域。

对于我们来说,“不变”的是产业投资策略:第一,中后期,坚持投产业龙头;早期,一定是投创新型赛道和方向。“变”的是方向的抉择,比如2021年之前,半导体赛道基本细分领域布局完成,在2021年三季度,半导体投资基本做了暂停,相对开始做新能源布局。投的几家企业,往年同比收进增长幅度都在2-4倍。

往年时髦一个词:“躺平”。但我们不谈躺平,谈“蹲下”。当外部环境出现了较大波动和不确定的时候,我们要蹲下来,看看地面有没有新的机会,同时也是在蓄势,练好内功,未来才能跳得更高。

陆海:2022年,科技行业面临三座大山:疫情、股市、国际关系。特殊是创新生物药、医疗器械企业,在未来一二级市场倒挂,企业融资步骤彻底被打乱,钱还在烧,企业却融不到,所以,企业经过过往一年的赛道区分、定位区分,2023,投资人也能更轻易挑到有投资价值的企业。2022年,我们保持了非常“卷”的心态,就医疗领域看大致投资是平时的70%,做得却是比以前投三四十亿更累、更难。

2023年还是存在着很多机会,只是如何往把握。投资第一位的还是投人,不能在一个视频会议或电话会议上,对一个人有非常深度的推断。2023年,我们还是会对医疗和科技两个赛道进行广泛且深度的布局,信赖2023年会是一个美好的年份。

孙华卿:2022年的要害词是“平和”。我们团队也花了更多精力往梳理投资逻辑,以及投资逻辑底层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个:

(1)人口。

(2)资本。

(3)技术。

过往2022年,这三个底层生产要素的权重是发生了一些转变。

首先,人口因素对整个投资逻辑建立的权重降低了,这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在中国人口市场,不同的细分人群都有需求,很多企业过往急功近利,产品没有做到很高的水准但也能够生存下来,甚至存活的还不错。但是在疫情期间,这样的企业很多被淘汰,所以企业还是要打内功。

第二个生产要素,资本。过往建立投资逻辑是顺势而为。现在,格局发生了转变,美元和一些互联网战投,在行业里的影响力下降,一些国资背景玩家涌现,且各大机构开始拥抱国资和产业资本。

第三个生产要素,技术,在投资决策的形成中权重不断提升。像数字医疗、医疗器械国产化、医疗设备的上游国产化替代,这些都是围绕技术生产要素来建立的具体的投资策略。

制定策略以后,投资心态反而会平和。因为技术的发展具备一定法则,技术类企业的增长不会随着资本砸钱就快速起量,必须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价值,虽然这个价值短期内会出现小的错配,但不会偏离太久。

肖文斌:作为一家民营的投资机构,往年的投资,可能在50%。

我们内部常说,投一家企业,不仅是投资人和被投企业的关系,一定要跟创业者处成朋友,类似相亲对象,具备非常亲昵的关系,假如都不是这样的关系,我们的投资是不安全的。

作为投资人,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退出。

2022年,投资的数量可能降低了50%,但退出金额增长了近500%。作为投资机构,不能仅仅盯着今天投了多少钱。在一些极端环境,或者当市场信心不足的前提下,更要强为LP赚回来多少钱,给LP信心,也为接下来的投资攒足子弹。

往年,我们做了一些投资策略的转变跟转型,从原来纯做财务投资开始向做实业投资转型。我们也在反思,基金只是一个手段,做投资还是要把自己身上的“金融”标签打掉,让自己更沉到实业当中,做实业投资,做控股投资。后面也会依托已有的实体企业和实业投资策略,往CVC的路径上走。

杨荩业:回忆2022年,我们刚完成年度复盘和总结,有几个方面想谈:环境、产业、人。

环境,大家面临的情状类似,疫情封控、地缘问题还有经济环境,有些可控有些不可控。

我们有一个优势是跟企业家走得非常近,无论是联盟里的核心企业还是被投企业,还是LP,与他们的交流中发现,其实企业家想到的问题比较简单,就是怎么样在周期中站稳自己的脚跟。

从2017年到现在,中国半导体或者泛半导体产业链的上市公司,数量翻番。我们无论是退出还是投进,迎来的都是收成期。同时,产业受到环境的影响,大家都在忙于制定策略,无论是从人才引进,还是从国际环境下产品出路的调整(外销内销)。

近期我们也走访了一圈企业家,发现大家信心是很坚实的,这很可喜。但无论在技术上、人才上、产业链的布局上,我们较国际水平还是差的挺远。

最后,我想讲的是“人”。无论是我们机构自身还是四周上下游的协作方,我们发现,越是在困难的时候,环境有所转变的时候,最不变的就是“人”。很多创业者在过往这段时间还在练内功,探求如何把企业现金流做好,把产品矩阵布局做好,要有称心国内本土需求竞争能力。越是行业内卷,越是见真章的时候。要想在高端竞争上拔得头筹,我们应该挠住不变的,往应对转变的。

曾宇:在中国做股权投资,特殊难。宏看环境、产业政策的转变特殊多,一个投资机构总结某一年的时候,往往它的结果跟前几年做的事情都有很大相关。

2022年是疫情的第三年,投资机构在这三年发生了很多转变。回到我们自身,在母基金投资上,我们更加谨慎地进行投资,特殊是我们治理的政府引导基金,基于大环境的转变,我们是灵巧摘用PE+上市公司模式,这一模式让我们在2022年退出金额和退出数量上也成果显著。

直投方面,2022年我们其实反而是破局之年,在投资金额及投资案例上都比往年其实更多。这当中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我们的市场化募集能力增强,市场化直投规模稳中有增,相比2021年、2020年均显著增加。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在2020、2021年的投资策略执行地比较到位,其中我们一个国资混改项目永顺泰在2022年成功上市,让大家更多地感受到了我们功绩的成长。

另一方面,从时间来说,也非常考验我们。疫情三年,我认为是一个时间组合,对我们的冲击特殊大,包括投资策略的转换。比如,在S基金方面,我们不单只是做了S基金的买方,同时作为卖方,既买又卖,更加综合的打法,做了几笔S基金交易,对团队的能力提升很要害,也对PSD的投资策略有了更加深度的理解与实践。

经过这几年的磨练跟穿越一个小周期,我们在成长,这些积极的结果和影响会在2023年有更好的显现。同时,在投后治理上,我们未来也会下更大功夫,依据中国资本市场的转变,包括协作伙伴的调整和转变,做出新的调整。

02

展看2023

于芳:单谈2022年的组合策略,是稍显单薄的。

我自己是做医疗投资的,2020年中国医疗投资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热,2021年中开始趋冷,2022年变得非常冷,可以说是18个月天上,18个月地下。我们的投资增长比例,在“天上”的时候,大约是110%、120%,在“地下”的18个月,投资总量减少了三成左右。这种情状很考验一个机构是不是能够秉承自己的投资理念,有没有投资纪律。北极光是典型的早期科技驱动型的VC,我们很艰难地守住了底线,也经历了很多挑战。

过往三年,我们看到很多企业家在一线工作的状态,他们要对员工负责、对客户负责,没有太多退路。他们的坚持,也给了我们投资人信心。所以,2023年,我们要陆续扶助那些大浪淘沙后留存下来的仍然非常有投资价值的公司。

最后一个问题,面对转变的市场,我们要做出哪些调整,2023年我们有哪些新的期待?

陆海:2023年首先这一点,travel不受任何限制了,我们30多个人已经全都放出往飞了,我们要卷到年底,卷到小年夜。

对于2023年的投资,是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投资策略和风尚不会因为疫情的管控而发生转变,要依据大势走,但是基层的逻辑还在那里。2023年,我们期看完成更大的投资规模,当然还是有信心的。人民有信心,国家有期看。

孙华卿:2023年,我们对投资的行业研究型打法,做赛道的系统扫描,研究导向的打法是不会变。结合产学研,从产业里孵化项目,从学术机构往转化项目,这些的挖掘方法,底层是不会变的。

变的是什么?我们认为,是技术找行业落地使用的节点,这是我们会考虑的转变。

我们看技术和产业的结合,做产业升级是沿着“一横一纵”两个方向。纵向看行业的上游技术,不管是高端制造还是偏软件类,看这些技术积存到了什么样的进程,有没有能力对行业进行改造。横向对比多个行业,看这些行业进展到了什么样的节点,像农业,是在比较贫瘠的土壤,还是像金融行业一样,产业互联网进进到非常后期的阶段。我们会选正在进程中,而且整个产业土壤还比较肥沃的土地,做技术的落地使用。

所以,我们从消费升级,逐步过渡到大健康行业交叉领域的升级。在具体投资策略上有些转变,但是在整个打法上其实还是延续一贯的To B和To C的体会。

展看2023年,我的要害词是“慢热”。因为大健康领域还是比较抗周期的领域,防备型的板块。二级市场即使有反弹,幅度也不会特殊大,对于一级市场的传导需要一定时间。我们的策略会在估值传导过来之前,在整个行业对一些交叉领域形成非共识之前,提前布局。

投资节奏基本会与往年持平。

肖文斌:2023年是否极泰来的一年,或许将会出现一个大的反转。相较过往,2023年的机会也会很多。

对于我们,2023年还是聚焦在新能源、光伏、清洁能源发电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

但是,也会有具体手段和方式上的转变和突破。一是两家实业公司会在2023年完成上市;二是可能会直接通过收购上市公司,来做上市公司业务转型。这也是顺应外部环境转变而做的调整,符合未来投资发展方向,是我们自己的投资3.0模式。

展看2023年,这将是我们大干一场的一年。

杨荩业:实际上,现在国内很多电子和半导体产业链扎根的企业有很多,项目做不过来。

我们的策略是纵向扎根,深进到产业链,现在对上下游的素材、装备会更多地关注。总的投资量,保持跟过往持平。

另外,在方式方法上会有一些转变。产业在成长、企业家在成长、企业也在成长,我们投资机构也要成长。我们是产业的催化剂。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提升价值,帮企业成长,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接下来也要更多的为企业做更多赋能,做更多的价值体现。

曾宇:2023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要对过往几年自身以及其他优异投资机构的体会、所见所闻做总结,再来指挥新的投资策略。同时,投资机构越是在疫情后开放的形势下,反而要注重内功上的建设,包括人才结构的调整,比如很多投资机构认为硬科技现在是很好的投资主题,但自己的投资团队可能还没有打磨的非常适合投资硬科技。

在未来,至少在2023年这个承上启下的这一年,首先还要把内功练好,比如我们要拓展国际视野,积极跟国际接轨,提升我们国内投资机构的认知和投资策略。更重要的一点,现在,LP们也在发生很深刻的转变,我们能不能更好捕捉LP的转变,让LP的结构除了量的增长,还有质的提升,这是我们作为投资机构要追求的。好的LP才能够有更好的GP。

2023年,万物复苏,我们也会有更多期待,不管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我信赖都会更具活力。

刘璐:对于我们来说,基金周期少则五年,多则十年,被投企业投进往,要陪他四五年甚至更长,一定意义上,要考虑穿越周期。外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宏看因素,趋势性的东西我们应该关注,但是这不应该是我们做投资决策和投资项目时候的主要推断,更多的还是要在中看行业层面和微看企业层面下功夫。

关注行业的发展脉络和系统性机会,因势而动。

陈凯:2023年对生物医药投融资来说将是真正的后疫情时代开始。

过往三年的市场转变对不同赛道和企业产生了比较差异化的影响。疫情受益行业市场跑得比较快,但技术进取慢于市场增长。随着企业积存了很多资金,未来这些赛道的技术进取速度会明显提速。对于其他的热门赛道,比如合成生物学,大家可以看到,从BP阶段已经开始卷起来。某一些产品在实验室,甚至在纸面阶段,就出现了很高的重叠度,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非常猛烈。

2023年,对于投资机构会是更繁忙的一年。一方面,要做更多的行业研究,且要拆分的更细化,因为每个赛道都面临着不断转变的市场情状。2023年,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也是更卷的一年。过往一年多沉淀下来的机会可能转瞬即逝。假如不尽快跑起来、接触起来,很轻易错失出手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做好投后治理工作。对于很多被投企业,2023年也会非常有挑战。在之前两年忙着应对疫情,保证企业平稳生产。2023年,要考虑怎么样做新项目、做投融资和做并购整合。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投后工作也会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于芳:对于2023年,我们是有信心的。首先最大的信心来自于人,包括投资人、企业家、工程师等等,大家急迫地想把事情做好。在中国,成功往往是跟财富直接挂钩的,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现有的环境下创业几乎是他们唯一可以实现财富目的、实现成功的路径。中国人非常聪明、非常勤劳,只要劲头在,信心就不会被打下往。所以,我们对2023年布满信心。

第二,今年普及没有要把过往没有做的事情补回来的心态,新的一年,新开始,新出发,碰到的项目情状怎样、下一只基金延续期如何衔接等等,这些都要内部足够讨论,也跟LP足够交流。

第三,虽然市场的信心更足了,但是,2023年的投资会更难做。信心回信心,困难回困难,但因为行业的“卷”,投资仍然会很难。2023年之后,我们要习惯困难。而在穿越过周期之后,未来大家对于投资标的的抉择准则,包括估值、扛风险性、长期趋势下应对转变的能力等方面会有新的熟悉,对比三年前,投资人可能看一个标的的时候会更挑剔,对好标的的竞争也会更猛烈。

总结来说,过往三年教会我们一堂课,就是要跟“不确定性”共存。很多事情一直会有不确定,我们期看在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明确确定的投资策略,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转变永远在,不确定性也一直在,但这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是考虑如何应对,如何在过程中觅觅机会。“以我之能,应时而变”。

谢谢大家!

校园修神录3.0装备合成
2023年洛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来了 划重点!从2023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教诲、科技工作如何做?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