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约28.5万人,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

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约28.5万人,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

misa2 03-18 4次浏览 0条评论

春招正当时。依据今年3月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23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同比增加82万人。随着疫情管控政策的调整,目前,各相关部门、全国各院校陆续举办形式多样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毕业生们的求职渠道从“云端”拓展至线下。

有毕业生表达,毕业人数增长加剧就业竞争压力;也有声音认为,春招时企业会依据秋招情状对岗位进行调整和弥补,同样存在不错的机会。

针对北京2023届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企业招聘需求、学生求职表现等方面,3月17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挥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主任苏秀丽。

就业形势:

总量压力依然严酷,北京高校硕博毕业生数量首次超过本科毕业生

“我们都知道今年全国的毕业生估量达1158万人,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数量约28.5万人,这个增量还是挺大的,都创了历史新高。”苏秀丽介绍,受疫情影响,从2020年到2022年,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出国比例明显下降,留学生回国就业人数增加,加上一部分往届毕业的未就业人员,今年毕业季的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酷。

此外,北京高校毕业生显现出一个新的转变: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苏秀丽认为,这一转变有利有弊,一方面体现出北京高校的人才培植层次高,毕业生人力资源价值大;另一方面由于研究生相对来说具有较强竞争力、其抉择空间更大,就业进度也相对放缓。

“就业的基础是经济,在疫情好转的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复工复产,经济复苏显现企稳回热的良好态势。但政策的调整、经济的复苏和岗位给予的提升不是绝对同步的。”苏秀丽谈到,从中心4月份之后举办毕业生就业双选会的招展(指招揽企业参与招聘活动)情状来看,受国内外多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经济的恢复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企业表现积极、也有不少外地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到京招才引智,中心有信心陆续做好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

促就业举措:

举办约265场招聘会,融进组团式访企拓岗等创新形式

2022年9月1日至2023年3月16日,中心已为2023届毕业生举办约265场招聘会,其中线上约201场、线下约64场。苏秀丽表达,2022年底北京市疫情防控政策“新十条”出台后,中心夺挠窗口期,于2022年12月29日举办了针对2023届毕业生的第一场线下招聘活动,“我们要起到示范引领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全力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并为广大毕业生发明求职就业的机会。那场活动效果也非常好,吸引了400多名毕业生,相关的新闻宣扬冲到了北京热搜榜榜首。”

今年春天,中心的首场招聘会在2月8日举行,“这也是历年来最早的一次。”苏秀丽说到,彼时还未到北京高校开学季,之所以提前,是考虑到京籍学生、着急找工作提前返校学生的需求;自此,中心的招聘会由线上转到线下。苏秀丽弥补说,疫情三年来,线上求职似乎已经成为大家习惯的一种方式,但经用人单位、毕业生及各高校反馈,线下直接的面对面依然是供需双方觉得管用且有效率的方式。

展开全文

2023年2月8日下午,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挥中心举办春季首场线下双选会,毕业生在排队投递简历。图/IC PHOTO

关于招聘会的形式和内容,中心也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一是在线下招聘中加进现场直播(通过微信公众号“成功就业”看看),为不能到场的学生提供了解和参与的机会,这些学生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登录线上平台(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信息网)投递简历。

二是将访企拓岗组团化,在北京市教委的指挥下,组织各高校集体访企拓岗,把校企的“点对点”对接扩展为“面对面”。以中心在3月8日举办的高职高专专场招聘会为例,当天吸引了80多家企业和近500名毕业生参与,中心精选了十余家优质的代表性企业、邀请了北京14所高职高专院校展开对接交流。交流会上,学校介绍毕业生数量、培植情状,企业表达用人需求,“这样提升了效率,有利于促进供需的精准对接。”苏秀丽回忆,当天,一家从未招聘过高职高专学生的国有企业表达,今年想要一些技术型岗位的新生力量,但找不到门路、不清楚该联系哪些学校,“中心就发扬了牵线搭桥的作用。我们的工作不是独角戏,要跟各院校的就业工作及市场建设亲昵结合,比如,举办教诲、金融、建筑等行业类专场,就会尽可能辐射到北京所有开办这些专业的学校学生。”

企业需求:

七大行业招聘需求旺盛,企业爱招“好用”的毕业生

就企业招聘而言,苏秀丽表达,可通过中心的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做分享,但她也强调“它不是市场的全貌反馈,仅供参考。”

依据中心举办的200多场招聘会情状,来自以下七类行业的企业参会揽才较为积极,分别为教诲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行业、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行业、建筑行业、批发和零售行业、金融行业。

从用人喜好来看,企业情愿招“好用”的毕业生。什么样的毕业生是“好用”的?问卷调查结果展示,企业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专业学习的培植和积存十分重要;第二大方面是学习能力,专业积存是基础,如何转化和使用,在工作实践中怎么提升,也是企业特殊看重的水平;第三是沟通和表达能力,苏秀丽强调,不单指经济类、法律类学生,各行各业对毕业生这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特殊是与同事的交往、人际关系能否处理得很协调。

她还指出,“我查看了近5年的问卷反馈,企业的用人偏好基本没有大的转变,可能有时候有的企业会对创新能力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但具备以上三种能力的毕业生一定是受欢迎的。”

毕业生心态:

求职预期降低,求稳心态突出,“慢就业”比例上升,灵巧就业增多

那么,作为2023年毕业求职季的主角,应届毕业生们显现出哪些就业倾向?与往届生相比,是否有新转变?苏秀丽依据其所了解的情状,总结了四点转变。

其一,毕业生的整体求职预期有所降低。与疫情前相比,如今大家对薪酬、单位性质等方面的要求都在下降,“疫情这几年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一种职业的不安全感,对毕业生也是有影响的。”

其二,更多的毕业生期看通过稳定的工作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和可靠性,考公、考编、考证意愿愈发强烈,“也就是求稳心态更加突出。”

其三,求稳心态也就导致了“慢就业”现象的凸显。苏秀丽阐明说,2022年的考研和考公人数均创历年新高,这和体制内的就业偏好相互关联;若第一次考试没能“上岸”、或不称心岗位等,倾向于觅觅“更稳定、更好机会”的毕业生们会利用“应届生”的身份再考一年,所以‘慢就业’的比例还在增加。”

其四,灵巧就业形势逐渐走热。“这是新的经济形态,以前一说灵巧就业,大家觉得不是正经工作,现在社会和家长都需要转变看念,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新转变,我们都要往理解和适应。”苏秀丽表达,现在许多共享平台、在线工作的形式,其实为毕业生们提供了多元的抉择。作为就业服务部门,中心在唤吁给灵巧就业的毕业生更多政策与制度保障。

最后,苏秀丽还谈到,尽管国家和地方一直在推进双创教诲,但近两三年来,受疫情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也受到了很大挑战,很多创业学生碰到比较大的困难。“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创业者本人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同时,还可以带动就业。”她表达,后续,中心将加强引导,继续深化北京高校大学生“一街四园多点”创业孵化体系建设,调动毕业生创业积极性,支持和扶助大学生创新创业。

就业意见:

促进毕业生就业,要害要做好人岗匹配

“即使国企和事业单位是毕业生青睐的往向,但在实际的双选活动中,民营企业依然是招聘主力群,因为“盘子大”,吸纳能力还是最强的。”苏秀丽认为,促进毕业生就业,要害要做好人岗匹配,现在最需要关注的,是将学生引导至适合他们的岗位。

结合工作见闻,她告诉新京报,毕业生们普及的问题在于还不能对自身有客看平实的熟悉,求职时往往想找一个无限接近于理想状态的工作,“人都有美好的愿看,但职场不是这样的。”另外,应届毕业生也短缺对外部世界的清楚了解,再加上供需信息的不精准,轻易眼高手低、择业目的不明确。苏秀丽意见,这需要学校加强职业规划和职业引导,学生们不宜都想着往做“高大上”的工作,应抉择适合自己的,才能既发扬个人价值、又成就职业梦想。

“还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用人单位招聘要求为例,专科生可以做的工作不一定非要求本科及以上,本科生能做的事情不一定非招收硕士及以上。“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问题不可能立竿见影得到解决,需要一个慢慢推进的过程。”

苏秀丽坦言,近期的调查问卷结果展示,40%左右的毕业生对就业形势持不太乐看的态度,“学生们还是觉得压力大,不过这项数据在春节前的统计中是超过了50%的。”她表达,适当的压力也是好事,从今春的线下招聘来看,不论是中心举办的活动,还是校园场地的双选会,毕业生的参与动力和活力都体现出比以往更强的积极性。

新京报记者 罗艳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

如何去外域
NCAA疯三第2日:普渡大学遭历史级冷门 华裔小姚明空砍21+15 港媒:美国被证实“害了自己”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