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的回乡路,也是台湾年轻一代的觅根路丨九派时评
九派新闻评论员 文和刀
马英九要来大陆了。他将是74年以来首位在卸任后到访大陆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而在他首次踏上大陆的这趟旅途中,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祖籍湖南的游子。
这一次出行,被定调为“祭祖”。马英九的目的地有长沙,还有南京、武汉、重庆、上海等在抗战时期有着重要意义的城市。与此同时,他还将带领一众青年学子参访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要历史遗迹,并到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及复旦大学往与大陆学生展开交流。
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达,情愿为马英九先生来访提供必要协助,祝他此行一切顺利。他还表达,慎终追远是中国人的传统,清明节祭拜祖先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习俗。两岸青年加强交流交往,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添新生力量、注进青春活力。
我们都知道,马英九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祖籍湖南,五十年代随家人由中国香港迁往台湾。
马英九卸任后,一位来自湖南的学生曾经用家乡话向他提问:什么时候企图回湖南老家一趟?马英九用湖南话回答了他,称自己也期看回往看看,不仅因为故乡在那,祖父的坟还在湘潭,抗战时期也有许多战争发生在湖南。
对于两岁就随着家人移居台湾的马英九来说,老家湖南乃至大陆究竟意味着什么?马英九的父亲母亲,作为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对故土有深厚的感情。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早年在大陆时参与过抗日,晚年积极促进两岸统一,其骨灰坛上仍题有“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之词。这一切给了曾经的马英九多大的影响?政治的飘摇风雨并非每个人都能看透,但每个人都能听到,马英九“无中生有”的湖南口音从何而来。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写《乡愁》的时候已经人到中年,而他到台湾的时候才20岁,还是不怎么知愁的年纪。对于“乡愁一代”而言,失往的故乡尚有着具体的模样,是母亲的眉眼,是梦中的童年。
而作为“乡愁一代”的下一代,马英九已经73岁。此次返乡,他所找觅的,是来自父辈转述中的记忆。马英九这一代台湾人,对于“根”与故乡的概念,尚且有父母教诲、家学熏陶。随着时间流逝,老一辈人陆续离往,有着这种记忆与概念的台湾年轻人,还有“乡愁”吗?
展开全文
从马英九的父母辈算起,或者说,从1948、1949年迁台的一代算起,如今最年轻的也步进80了吧。
迁台的两代人,其实就是余光中《乡愁》里写的“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说描写的对象。余光中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台湾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概括了迁台这代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对祖国的绵绵想念。
乡愁的两岸,也就是福建与台湾的距离,平均距离190公里。这条乡愁的海岸线,连接的是两岸人情感的、历史的、文化的、血脉的记忆,这是剪不断割不断的联系,这就是生命情感记忆的一体。
我们就说血缘上的亲昵关系吧,这从海峡两岸宗亲谱牒中就可以看得出来。有学者统计,台湾民间存有的新旧谱牒,其中有上万种记载大陆250多个姓氏向台湾移民开基祖的资料。两岸关系,就是无数家庭的两岸觅亲团圆、交流往来、逐梦创业的故事。
血脉是可以无限传下往的,但是“乡愁”呢?乡愁还能如一缕青烟,萦绕在心头,让年轻一代刻骨铭心吗?
诗文双璧的大作家余光中,20岁到的台湾,90岁那年仙逝。出生在哈尔滨的“东北人”,怼遍台湾无敌手、用骂世而救世的李敖,2018年也走了。随着时间推移,拥有大陆与台湾生命情感记忆的一代人,在慢慢离我们而往。那些附着在情感与生命中的记忆,还能随着时间无限流淌吗?更年轻一代的台湾民众,对大陆又是何种记忆和认知呢?
在祭祖之外,马英九还带了一批台湾的青年人来大陆交流,这当是很有深意的吧。马英九说,他期看通过这次访问,可以让两岸重新意识到“两岸之间最美的风景是人”,特别是两岸的年轻一代之间,不应该剑拔弩张,怀有敌意。
马英九的回乡路,愿“乡愁”在年轻一代中流淌。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版权回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