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日进9千,收废品月进过万,年轻人要不要脱掉“孔乙己长衫”?
孔乙己 来源:网络
近日,继“北大女博士考公当城管”、“211女硕士火锅店做保洁”之后,在央媒“孔乙己脱下长衫”的唤吁声中,“95后211毕业生收废品月进过万”,“95后夫妻摆摊一晚进账9000多”的消息再次刷屏。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酷的当下,当代大学毕业生到底要不要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脱下孔乙己的长衫”,一起内卷?
“95后”211毕业生收废品月进过万
据时间视频3月20日报道,河南郑州大学一位“95后”毕业生靠“收破烂”月进五位数。当事人黄女士称,2018年她毕业后换了三四份工作,往年8月因不想再重复机械性的工作开始创业“收破烂”。
最初,她也怕被藐视,但后来熟悉到这些不重要。她说,“不该让学历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期看大家勇猛做自己想做的事。”
“95后”夫妻摆摊一晚赚9000多
据央视新闻报道,“95后”夫妻范丹丹和赵庆书,在浙江义乌的青口夜市经营小食摊。据报道,夫妻俩边摆摊边直播,因生意火爆,天天500斤土豆和250斤豆腐甚至不够卖。
在生意红火的某个周日,夫妻俩一直忙到凌晨,人群才散往,小两口兴奋地盘算销售额:“可能9000块左右,一天就赚到了,好有成就感。”
“孔乙己文学”
戏谑中有辛酸,就业内卷的翻版
据国家统计局,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16-24岁、25-59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1%、4.8%。重点群体的就业压力大是事实。
展开全文
宏看的大形势,落到这批年轻人身上,就是求职难的现状。
来源:网络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近日,这句“孔乙己文学”引来大量年轻人的共情。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同名小说《孔乙己》创作于1918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上,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作品。
在小说中,孔乙己的形象是善良、迂腐、穷酸、爱面子。鲁迅曾说,孔乙己是酒馆里唯一一个站着饮酒还穿长衫的人。站着饮酒,阐明没钱,没地位,穷困潦倒;穿长衫,代表保护着自己体面的身份,甚至宁愿往偷,也不情愿往做他以为的低贱的赚钱的事,好饮懒做,总是偷。
时下,一些刚走上社会的年轻人找不到理想工作,又不想做“低端劳动”,正在用“孔乙己文学”调侃自己当下的苦闷处境。
通俗来说,“孔乙己文学”是大学生对“毕业即失业”的焦虑,是对高学历与底层工作、微薄薪资的调侃,是对毕业后“高开低走”人生的戏谑。
其实质,是目前教诲、就业内卷的矛盾体现,饱含辛酸。
央视:
孔乙己放不下读书人架子,生活陷进困境
当“孔乙己文学”霸占热榜时,央媒央视网也发文唤吁,面对就业压力,年轻人放下读书人的架子。
微博截图
3月16日,央视网发布题为《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的文章称,如今初进社会的年轻人,在求职和生活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很不轻易。“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是生活状态一种正常的情绪性反映。
文章分析说,孔乙己之所以陷进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情愿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枷锁。
文章指出,“自嘲一下是为了舒缓压力,为了更好地前进,但不要沉溺其中。治理好自己的心态,正确面对逆境,才能厚积薄发。”
文章最后高喊口号:如今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全社会不会对年轻人的困境袖手旁看,“孔乙己的时代一往不复返了,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
看点碰撞
网友:让我穿长衫的是你,骂我穿长衫的也是你
央视网上述文章发布后,引起了多方讨论,舆情汹涌。
支持派以“共青团中心”微信公众号文章为代表。
文章认为,只要出来工作,不管干什么,都无贵贱之分。假如我们思想上还有所谓“脱不掉的长衫”的包袱,被“长衫”束缚住自己的个人发展,恐怕无法弯下腰来听唤声、挽起裤腿下田地,可能会错过在宽广天地中实现更高质量和更足够就业的必然出路。
中国教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的意见则代表现实派。
他认为,现在的大学教诲不同于过往的精英教诲,大学生和青年人在找工作的时候要依据自己当下的状况来做推断。“假如觉得薪资、发展各方面都称心,那就往干,假如觉得不称心,后期也可以逐步再做调整,只要符合自己认定的人生方向就可以。”
目前来看,反对意见占据多数。
以家庭视角看待此问题的一篇自媒体文章认为,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付出所有,却把孩子培植成了“孔乙己”。
环球时报原总编辑胡锡进的分析则直指要害。
胡锡进发文说,假如大量大学毕业生往做中学学历就绰绰有余的那些劳动,那意味着我们社会的大统筹出了问题。
“我们发展了高等教诲,社会投进浩大力量培植了各领域的学子,难道不就是要提升中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扩展它的总规模,把国家推向更高水平的繁华吗?”
胡锡进认为,社会的首要任务不是扶助年轻人“端正对劳动的熟悉”,而是竭尽努力发明更多工作岗位,特别是发明更多年轻人喜欢干、收进又相对理想的工作,从根本上缓解就业之难。
简而言之,与其劝人放下面子,不如改变就业局面。
假如说胡锡进的文章有暗杠央视的意味,那么下面两位网友的留言,则对年轻人被扣上“孔乙己”的帽子表达了明确的反感:
当读书很难改变命运时,没人探求阶层固化,没人探求上升通道闭塞,没人探求人才的大量浪费。他们反而给你扣上了孔乙己的帽子,怪你书读太久,不敢脱往长衫。
让我穿长衫的是你,骂我穿长衫的也是你。
针对年轻人就业的“孔乙己长衫”问题,你如何看待?欢迎留言!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时间、央视新闻、央视网、共青团中心微信号、微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