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第三年,偷捕团伙深夜网进千斤水产,上海警方如何精准锁定和打击?
天色将亮,上海基地南路四周的长江滩涂水域,王某辉等三人收好事先撒下的渔网,挈着满载渔获的皮筏回到岸边。岸边停着等了一夜的货车,看四下无人,三人将渔获从皮筏转移到了车上,而后迅速驶离现场。
看似是一次没人觉察的“丰收”行动,殊不知,岸边布设的海防监控视频早已将他们的一举一动完全笔录。次日,浦东公安分局水上治安派出所会同三林公安处依据视频画面循线追踪,很快找到了王某辉和他的同伙。
长江禁渔进进第三年,上海长江干流水域及长江口自然保护区全面禁渔,长江口禁渔治理区也于2021年1月1日设立。
长江大保护,执法是要害。上海公安机关与环保、渔政、市场监管等部门亲昵开展执法协作,严厉打击整治破坏长江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及其背后的利益链,有效抑制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行为。王某辉团伙的落网,是上海公安机关严打非法捕捞、保护长江生态的典型案例。
深夜下河网进千斤水产
2月17日凌晨,临港东滩某片江域传来几声闷响,晃眼的光束闪过漆黑的江面,王某辉等人出动了。他们划向江中,撒下渔网,等待“收成”。
展开全文
几个小时后,细密网眼兜住了大量水产。这一团伙落网后,警方在其窝点发现大量非法捕捞所得渔获。依据警方的查获情状,王某辉等人捕捉的绝大部分是鲻鱼,也不乏鳗鱼苗等各类江鲜水产,品类繁多,重量更是惊人,足足有493千克。这也是今年以来上海警方缴获非法渔获数量最多的一起非法捕捞案件。
王某辉等人并非职业渔民,也知道长江禁渔的规定,从事非法捕捞是经不住利益的诱惑。据警方介绍,仅鲻鱼批发价就15块一斤,直接进进终端市场的价格更高,一天能获利数千上万元,经济利益非常可看。
还有一些专门从事非法捕捞团伙摘取的手段更恶劣。今年2月18日,浦东公安分局东海派出所会同惠南公安处在祝桥镇胜利塘河四周发现,有一伙人用电捕鱼的方式非法捕捞,被发现后立刻上岸逃逸。在警方追踪下,3名犯罪嫌疑人先后落网,警方现场查获电瓶、变压器、捕鱼竿、网兜等工具及非法渔获约43千克。3月4日21时20分许,青浦公安分局民警在太浦河水域巡逻时发现,有3名男子用自制违规渔具电捕鱼,当场查获水产品50余斤,自制违规渔具一套。
“电捕鱼”是一种危害性浩大的捕鱼方式,“产生的电流,可把大大小小的鱼电死或击昏,即使它们侥幸逃脱也难以再繁育。”浦东公安分局水上治安派出所副所长刘骞说。
在禁渔区域、禁渔期内,使用禁用工具非法捕捞的行为,已涉嫌触犯刑法和渔业法。
据统计,今年2月16日内陆水域禁渔期以来,上海警方共破获非法捕捞类案件21起,挠获犯罪嫌疑人38名,查获各类非法渔获物620余千克、鳗鱼苗1825条。
“起初非法捕捞用的多是底扒网船,后来改用更轻便的快艇。在我们的打击和监管下,现在这类行为越来越少,使用的工具也变成了更小型的皮筏,有些人只敢穿下水裤,徒手摸鱼。”在刘骞看来,违法人员使用的工具越变越小,证实警方的打击取得成效。
联动执法护“生态长江”
长江上海段流域广、岸线长,执法监管任务繁忙程度可想而知。
“职业的非法捕捞团伙,作案时间往往在深夜,地点多是无人偏僻处,且流窜作案居多,给执法打击带来一定难度。”刘骞介绍,严打震慑下,一些不法分子变换犯罪手段,将犯罪活动由白天转到夜间、从网下转为网上,变固定作案为流窜作案。
针对这些新特征,一张智能水域防护网日益发扬更强大的监管功能。目前,上海公安、农业委、渔政等部门已在长江口多区域设立无人机站区,形成定时巡逻机制,配合执法船艇开展同步巡逻。同时,通过“电子巡航系统”、无人机高空探测、红外识别等技术,及时把握非法捕捞船只动向,实现多维度风险预警,及时调查取证。
记者了解到,警方破获的非法捕捞案件中,有许多共通点。比如,违法渔民使用明知被禁用的捕鱼工具,起中枢作用的多是集中收购转运的大鱼贩,买家多是明知售卖禁渔期非法渔获物违法的餐馆饭店。渔民、鱼贩、水产店主、饭店老板共同组成了非法捕捞地下产业链。在这件案件中,警方的打击对象不仅是非法捕捞者,也会循线追踪贩卖者和收购者,形成对犯罪团伙全链条打击,从源头切断非法捕捞利益链。
滚滚长江水,连着水林田湖草等各种生态要素,日常治理涉及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对此,上海不断完美联合执法协作机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加强部门协同联动、地方互动协作,整合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封堵监管漏洞。
“打击非法捕捞不再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单位的事,执法更多由公安机关和综合执法部门共同承担,形成水陆联动综合执法态势,工作重心由打击现行犯罪向源头治理转移,已基本实现区域联动、共同治理的新局面。”上海警方有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