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性看待硕博毕业生超本科生?丨教诲新看察
刚刚迈进“金三银四”就业季,“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就登上热搜:今年北京高校的毕业生数量约28.5万人,创了历史新高。此外,北京今年的毕业大军中,还出现一个新转变,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的毕业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那么,今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情状如何?
记者从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了解到,沪上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估量达23.6万人,创历史新高,比往年同期增加0.9万人。同济大学表达,今年学校本科生毕业生约4400多人,研究生(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人数大约6500人左右;往年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毕业人数约4000人,硕博毕业生达6000多人。
在上海财经大学,今年本科生毕业人数大约2000多人,硕博毕业人数大约为1700多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生约1500人,硕博毕业生也大约1700人;上海理工大学今年本科生毕业人数约4000多人,硕士博士毕业人数大约3500多人;上海海事大学今年本科生毕业人数4000多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近3000人。
显然,在一些研究型高校中,硕士和博士毕业人数超过本科毕业生的现象已经比较常见,这些从每年招收新生的数量差异就能看出。而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方高水平高校中,虽然目前研究生毕业人数并未超过本科毕业生,但是这些学校本科毕业生与硕博毕业生的比例接近1:1,而且这几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每年都在略微扩招。
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其中的转变与趋势?
【为何出现“倒挂”现象?】
为何会出现“硕博毕业生人数超过本科生”这一“倒挂”现象?
同济大学教诲评估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研究生人数扩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人们思想看念、生活习惯的转变,劳动力结构、教诲内容和教诲形式也都随之发生了转变。因此,读研究生的需求在增加,整个社会读研究生的机会也在变多。其次,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家经济水平也处于跃升阶段,居民家庭可支配收进在增多,再加上国人重视教诲的传统,因此家庭中一部分财富用于教诲的投进,也增加了读研究生的现实可能性。第三,从学生角度而言,他们面临着相当猛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为了延缓就业压力,增加就业竞争力,不少人会抉择陆续读研究生。第四,从学校角度而言,为了体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少学校往研究型大学发展,而这一类大学的特征之一就是研究生人数多于本科生,学校这种谋求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因,也提供了更多读研究生的机会。
展开全文
“出现‘倒挂’这一现象是有一定特殊历史背景的。”上海使用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叶璟认为,2023年毕业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2020年进学的,当时正好是三年疫情的开始,在疫情下就业受阻的影响下,更多的本科生进进到研究生阶段陆续深造。而这几年,海外留学的学生回国的多了,国内出国留学意愿又开始减小,因此报考研究生的需求也增多了。
“随着教诲资源日益丰盛,假如说十年前的研究生教诲是‘精英教诲’,那现在的研究生教诲是大众化教诲,更多有普及化、规范化的趋势,而这是高等教诲发展的必经阶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郝程程说。
【就业心态如何摆平?】
放在“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8万人”的大背景下,毕业生人数的这个结构性转变,似乎引发了就业市场的新焦虑:本科生怎么拼得过?不“卷”到博士怎么找工作?
樊秀娣认为,其实本科生就业是有自身特殊优势的,不必太焦虑。首先,本科生年纪轻,生活负担小,择业的灵巧性更高,学历和择业的相关度正在逐渐减弱,并不是说研究生就一定能找到比本科生更好的工作。其次,任何学历的人进进工作岗位后,都需要终身学习和全方位学习,本科生进进企业,有冲劲,有干劲,可以不断更新知识,发明财富,并不是一定要“卷”到博士才行。
上海外国语大学就业指挥中心主任曹姝婧表达,从接触的企业反馈来看,它们很欢迎本科生往应聘,特别更倾向通过校园招聘接收优异的本科生进职企业。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会更看重应聘者的综合水平、继续学习能力以及投进工作的热情,而不仅仅是一纸文凭。现在不少企业招聘后都会安顿系统的进职培训,扶助毕业生完成从学生向职场人的转换,因此毕业生们要“摆平心态”,积极看待求职就业。同时现在就业环境和对职场人的要求也在日新月异的转变,同学们在校园时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及时了解社会的新转变、新趋势。
这一端是本科生的就业焦虑,另一端,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似乎也不小。网上有人提出疑虑:研究生这么多,还有读研的必要吗?研究生的“含金量”会打折扣吗?
叶璟认为,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目光都要放长远,一个人的价值可以通过工作体现,但工作不是唯一体现的途径之一。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为了某个专业领域更进一步的深造,而且会经过一定的磨炼,是另一种方式的成长。
樊秀娣表达,学术型岗位吸纳能力正日趋饱和的背景下,硕博毕业生应该有多元化的职业发展道路,比如除了学术型岗位,还可以走非学术型岗位,进进商业圈、工业圈、律师圈、金融圈。国外不少回到学校读研究生的中年人,毕业后也并不是全部回到学术领域,而是陆续从事自己感兴致的事业。“作为学生来说,利用在校的这几年,把自己的学生素养提升起来,从进学后逐渐有一个清楚的职业定位,从而有更好的职业规划。”郝程程说。
【更开放贯通的教诲体系】
“硕博毕业生超过本科生”这一现象为何首先出现在北京?毋庸置疑,北京是我国教诲高地,国内的顶尖学校比较集中,研究型高校多,也是研究生教诲最发达的地区。
从2022年的数据来看,在研究生培植机构占有率方面,北京全市有58所普通高校,占全国约1/10;有81个科研机构,占全国约1/3。北京硕博研究生在校人数43.5万人,占全国的约12%。从研究生招生数早已超过本科,再到即将出现的研究生毕业数超过本科,北京高等教诲输出的人才结构是非同一般的。
樊秀娣认为,今后,我国要形成更趋合理的高校布局结构,现在名牌高校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种“虹吸效应”促使人才轻易往大城市走,却难以向中小城市扩散。
樊秀娣强调,整个教诲体系要各具特色,更具多样性、开放性、宽容性,比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使用型大学、技术使用型大学等各级各类学校都各具特色,普教和职教相互打通。重点、非重点院校之间也可以打通,这样可以保证人人都可以成才,每个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兴致爱好的学校。学校没有高低之分,而是各具特色,从而实现均衡、足够地发展优质教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