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姓氏的一些文化常识,你值得了解
中国人有句俗话,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可见姓名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中国姓氏的一些文化常识。
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的人都有姓,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不是每个民族都有姓,在中国有大约20个少数民族基本上不使用姓氏,仅以人名出现。比如:躲族是无姓的,一般四个字做一个名。如:“多吉次旦”、“丁真珍珠”,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简称为两个字,比如“丁真珍珠”就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丁真”,躲族中法名都比较长的基本都是高僧大德的人,如: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
世界上最早的姓产生于中国。人文始祖伏羲的亲爹燧人氏就是风姓,所以“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不过,因为那时还是母系氏族,妇女当家做主,传说神农氏的母亲喊女登,所以,那时的姓都带有女字偏旁,比如:姬、姜、妘、妫、姒、嬴、姚、姞。
其实最早姓和氏是两回事,不像今天是合而为一。氏的产生比姓晚。由于子孙的繁衍导致同一母族人口增加,于是便衍分为若干支族,不同的支族便给自己取一个称号,这就是“氏”。
我们的祖先早已知道近亲结婚对后代的繁衍不利,所以自古就有同姓男女不可以通婚的约定俗成。正所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先秦时期人是有等级之分的,这也体现在姓和氏中,那个时候,贵族才有姓和氏,平头百姓经常连名都不用,干脆就用职业来概括称唤。如:庖丁(庖,厨师,丁是他的名)。平民女子呢,更干脆,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称,如:孟姜女(姜家的大女儿)。假如女子出嫁了怎么称唤呢,贵族女子以夫家的摘邑、谥号为前缀,如:晋姬、武姜、文赢,平民就加氏、母、姬、女、媪、妪等后缀,如:商女、孟母。
展开全文
关于姓氏的书最闻名的是《百家姓》,《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百家姓》共收录504个姓,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这是不是中国人全部的姓,当然不是,中国人曾经用过多少个姓,你想都无法想象,《中国姓氏大辞典》展示,中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一共收录了23813个姓氏。其中,单字姓6931个,双字姓9012个、三字姓4850个、四字姓2276个、五字姓541个、六字姓142个、七字姓39个、八字姓14个、九字姓7个、十字姓1个。
汉民族姓氏笔画最少的姓为“一”,由乙姓衍化而来,笔画最多的姓有30笔,即“爨”。彝族的一个姓氏“鲁纳娄于古母遮熟多吐母苦啊德补啊喜”有十七字之多,是中华民族姓氏字数之冠。
中国的姓氏王、李、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之大姓,其人口之和达3.5亿。王、李、张三大姓人口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王、李、张任何一个姓的人口放眼全世界都算得上人口大国。
按照姓氏进化的普及法则,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小姓人数将越来越少,也许到最后一些小姓会逐渐消亡。姬、姜、姒、嬴、妘、妫、姚、姞这“上古八大姓”中的姒、嬴、妘、妫、姞今天已经难觅踪影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