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啰啰嗦嗦”的诗,每章20字重复15个,却是流传2800年的经典
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这是一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诗经》包含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内容,其中描写战争的也不在少数,那句流传千古的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就是出自《诗经》中《击鼓》这首诗。《诗经》中像《击鼓》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大都感叹战争的无情和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但本期笔者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却是一首勇猛抗争的赞歌,这是一首看似“啰啰嗦嗦”的诗,每章20个字重复了15个,写出了如虎的气势,成为流传2800年的经典。
《国风·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歌比较简单,诗歌中的“王于兴师”意思是君王发兵往征战,而“袍”“泽”“裳”分别代表的是战袍、内衣、战裙。这是一群同仇敌忾的战士,他们同穿战袍,共同进退。
展开全文
佚名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值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秦地被攻陷沦落,周幽王的二字周平王继位,东迁而称东周,为了收复失地同时提周幽王报仇,周平王命令秦襄公攻打犬戎部落。而这首诗歌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所作的战前动员战歌,以此来表达出时局紊乱之时人民保家卫国、同仇敌忾的崇高精神。
全诗总共3章,句式相同,每章只是更改了5个字,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重唱叠句,究竟《诗经》是以民歌编著修订。每章以“岂曰无衣”开头,这样的设问不仅蕴含着别样的豪情,读起来也是气势高昂,也为全文奠定了高亢的基调,以此来激励征战的士兵不要有什么顾虑和担忧。而“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则表现出将军和士兵众志成城,团结协作的袍泽之情,即便战场物资匮乏跟不上,大家也能够抱团取热,这就是战士们的决心和意志。
而每章后三句,表达方式也是平展直叙,没有用什么修辞手法,却让那一位位出征战士默默修整装备的身浮现宪在读者眼前,他们只为调整到最好的状态抗争外敌。而“同仇”“偕作”“偕行”则直抒胸臆,将战士们同仇敌忾抵御外敌的爱国热情跃然纸上。
这首诗歌中描述的内容和场景本就是有种无言的气势,再通过这样重叠复沓的结构,让整首诗读起来更是气势恢宏,意气风发。言语虽然简单,但是其中蕴躲的热情和对于战斗前的紧张急切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每每读之心中升起别样的豪情。而这首诗歌在笔者看来也是整部《诗经》中最有气势的战歌。对于这首诗歌,大家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