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能打败强悍的蒙古骑兵,在对战清军时,却一败再败?
引言
信赖很多读者对于后金政权(清朝前身)能够在刚崛起不久打败蒙古人的这件事,感到好奇,不明白为啥女真人(后称满族人)会崛起得这么快,能把蒙古人按在地上锤。同样也不明白,为什么明朝能够打败强悍的蒙古骑兵,但是在对战后金和清军的时候,就一败再败的呢,被女真人打出了各种花式战绩。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先来搞清楚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不同之处。
衰落的蒙古人
蒙古人是明朝的老对手了,而自从元朝残余势力躲回草原舔舐伤口之时,蒙古人的势力就开始不断衰弱。由于缺少必要的生产力支持,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忘记了许多先进知识和科技,纷乱的内部斗争又让蒙古人无法将力往一处使,基本的共同发展都做不到,连保护蒙古帝国都够呛,更别说保护复杂的社会体系了,他们愣是一路退化到了“前成吉思汗时代”(诸部落时代),一些军事贵族家里,铁质铠甲都没几副。
两边经年的战争,让明朝对衰落后的蒙古骑兵非常熟悉,早已找到了破解之法,就是花费重金培植一些强力家兵,然后给其配上最好的装备,一等到蒙古人来犯边的时候,就带着家兵和普通士兵上战场作战,一般只要家兵能够斩杀十几个或是几个蒙古人的勇士,那剩下的蒙古人就基本会退却回长城以外了。甚至即使是明军没有第一时间打败进寇的蒙古军队,夺到物资的蒙古人也会主动退出长城,他们没有占据长城内土地的欲看,当然这主要也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没有这能力了。
展开全文
没方法,彼时的蒙古人早已经没有成吉思汗时代和元帝国时代那种令行禁止,禁令如山倒,一往无前的气势了,经济、物资和科技上统统受到明朝的打压禁运,让蒙古人的战斗力退化的非常厉害,也就只有后来的俺答汗能够约束一下自己的部下,让其恢复下战斗力,并靠着从汉地吸纳的白莲教徒等逃亡汉人,为自己生产军械,一度让自己的势力达到了“铁马金戈,明光耀目”,只是他的有利政策并没有保护太久,更像是回光返照前的那最后一缕光。而其他部落的蒙古骑兵都能让明军用家兵和少量精锐士兵击退,这也是为何明朝中后期,边军将领们纷纷饮兵血,组建家兵队伍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蒙古人还比较惧怕明军的火器,碰到大量手持火器的明军队伍也没啥好啃的方法,要不就是派少量骑兵吸引火力,消耗明军弹药,发明火力缺口,要么就是驱赶马群冲击明军阵地,但不管蒙古人用合种方法对付明军火器,其实效果并不是特殊好。面对明军的车堡战术时,更是头疼不已,难以啃下。
女真人的特殊性
在明朝后期兴起的努尔哈赤和他手下的女真人却和蒙古人完全不一样,女真人和蒙古人不管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作战方式上,两者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人虽然多为渔猎部落,但却兼有农耕,这种双重经济模式,让他们的经济更加稳定高效,抗击天灾的能力也更强,不像单一经济模式的政权那样轻易倒塌,同时也能产出更多的食物。
因此同样的土地上能够养的人远比蒙古草原多,人口密度也大,虽然渔猎民族的居民轻易比游牧民族更加分散,但只要有强人加以统治,被统合起来的渔猎民众们却能够爆发出惊人力量,完颜氏的女真部落如此,爱新觉罗氏的女真人同样如此。
另外,由于女真人居住的东北地区,有很多优质易得的矿产资源,中原人、朝鲜人则为其带来了冶炼技术,这让女真人在金属的摘集和冶炼上,比缺少优质矿源的蒙古人有更多的先天优势。
早期虽然女真人过得也很惨,也缺少各种铁器,需要靠贸易、掠夺和勒索等方式从明朝和朝鲜人手里获取铁器,但是等到了明中叶以后,由于技术的传播,以及优异统治者——努尔哈赤的出现,却让女真人的铁器数量大为增加膨胀。
靠着厚利吸引、掠人强迫等方式获取匠人,努尔哈赤所在的部落迅速摆脱了曾经缺铁的尴尬,也不再担心明朝或是朝鲜进行的铁器禁运严重影响到自己了(蒙古人就没这么舒适),甚至他们还学会了炒铁技术,这还是女真部落的头一回,这让女真人能够快速产出好铁好钢,用以打造工具、农具、军械和盔甲。而按照女真部落“纯朴”的规定,一旦出现不合格的铠甲或者武器,制造的工匠就会被重罚(纪律严明),因此其所造军械,比明军的质量都要好。
努尔哈赤非常注重铁器的打造和吸纳匠人,在他的都城赫图阿拉外,甚至有绵延数里的专业手工业区域,用于生产各种武器和铁器,对此史书上有详尽记载:
“北门外则铁匠居之,专治铠甲;南门外则弓人、箭人居之,专造弧矢……延衮数里。”
“北门外则铁匠居之,专治铠甲;南门外则弓人、箭人居之,专造弧矢……延衮数里。”
铁器的增加让女真人的实力快速增长,大大提高了其战斗力。并且,事实上渔猎加上农耕的弥补,让女真人在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获取上,也强于草原上的蒙古人,这使得女真人的单体水平要超过蒙古人,具有兵源优势。
而此时的蒙古人要想获得铁器还是主要靠进寇和贸易,早期甚至要从中亚获取(瓦剌人占有先机),明朝一铁器禁运,蒙古人就十分难受。蒙古部落能做的,大多数将从明朝获得的铁锅等铁器,回炉再加工,他们缺少铁料,也缺少精良的盔甲武器,其军事手工业根本比不上努尔哈赤带领的女真部落,这就造成蒙古人的武器装备价格昂贵,普通战士根本列装不起。
在17世纪初,蒙古草原上一顶头盔就能买到一峰骆驼,不想要骆驼,还能换其他种类的牲畜九头。而假如是全套铠甲,那价格可就更吓人了,一副就能换得牲畜九十头。武器的价格也不算低,高级刀剑一把能换牲畜九头,中级刀剑一把相当于牲畜五头,一支枪也价值牲畜五头,弓和箭筒价值三头牲畜。
虽有俺答汗奋力改变,但惋惜也只是昙花一现,在俺答汗之后,蒙古人的装备水平再次下跌。这让蒙古骑兵面对女真人的重骑兵时非常难挡,要知道女真人的武器质量,连明朝官员和将领们都非常眼馋赞扬呢:
“以贼(指建州女真人)所造军器,刀能断铁,矢能透铠,即身穿重甲,犹惧难当……所带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铁。”
“以贼(指建州女真人)所造军器,刀能断铁,矢能透铠,即身穿重甲,犹惧难当……所带盔甲、面具、臂手,悉皆精铁。”
一直以来,受影视剧、清廷官方宣扬等方面的影响,人们都以为八旗军打天下靠的是“骑射无双”,其实并非如此,这只是清廷的一种官方宣称,起码中前期的建州女真人绝不是如此。
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部更是主要分布在山区,坎坷的山路和繁茂的森林并不十分适合骑马,因此他们的骑兵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多,主要靠步兵打天下,特别是早期努尔哈赤带人统一建州女真部时,由于敌对部落的势力领域都在山区,或是据守在山寨之中,因此他们玩的都是步兵肉搏战:
“率兵三万,经伏尔哈城而来,令军士步行,列阵以待。诸王大臣军士皆奋勇冲击,乌拉兵遂败,十损六七。”
“率兵三万,经伏尔哈城而来,令军士步行,列阵以待。诸王大臣军士皆奋勇冲击,乌拉兵遂败,十损六七。”
并且女真人大多依靠步行狩猎,对弓箭、标枪和长矛等武器使用得很是娴熟,稍加练习就能够成为一支很好的步兵队伍。而即使到了后来女真人通过缴获、征服和联姻等方式,从战场失败者和一些蒙古部落里获得了大量骑兵和马匹后,仍然在作战时会依靠步兵取胜,女真人的骑马步兵——下马重步兵堪称是他们的特色兵种,战斗力极强。
虽然建州女真部的骑兵并不出名,内部的马匹数量也不多,但是东北的其他女真部落,像是海西女真部等部落,由于掌握区域内有着大量的牧场土地,便畜养有大量马匹和骑兵,甚至做着马匹贸易,因此当努尔哈赤带领手下的建州女真人逐渐统一女真各部落以后,他是不缺马匹和骑兵的,并且很快就用严明的军法和大量军械盔甲组建出了强力的重骑兵部队,不管是对付明军还是对付蒙古人都十分好用。
许多女真士兵的主要作战方式就是骑马行军赶路,以节约力气,提高行动速度,等到达战场后将马匹交给后勤兵照看,自己下马组成阵列与敌人弓箭互射、消除路障、短兵相接,为此他们连使用的弓箭都不是利于骑射的短弓,而是尺寸更大的步弓,因此称他们为“龙骑兵”很适宜。女真人的将领们也更信赖自己部下的步战能力。
对于女真人的这种作战模式,许多明军将领和官员都深有体会,对于女真人的步战能力,觉得特殊棘手,感叹朝廷竟然根本不了解女真人,还以为人家跟那些草原蒙古部落一样呢:
“奴(努尔哈赤)之步兵极精,分合有法;而谈东事者但以为长于弓马而已……(明军)被奴步兵骤进,将拒马木登时撤往。”
“布占太率三万兵步行,列阵以待,两军相距百步,满洲兵亦下马进战。见两军之矢如风发雪落,声如群蜂,杀气冲天……诸王臣军士皆奋勇冲击,兀喇(即乌拉)兵遂败,十损六七……满洲兵乘势飞奔夺门,遂取其城。”
“奴(努尔哈赤)之步兵极精,分合有法;而谈东事者但以为长于弓马而已……(明军)被奴步兵骤进,将拒马木登时撤往。”
“布占太率三万兵步行,列阵以待,两军相距百步,满洲兵亦下马进战。见两军之矢如风发雪落,声如群蜂,杀气冲天……诸王臣军士皆奋勇冲击,兀喇(即乌拉)兵遂败,十损六七……满洲兵乘势飞奔夺门,遂取其城。”
当然有时视战场情状,只要有需要女真人也会在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的骑马冲锋或是追杀溃兵等。努尔哈赤就很喜欢将精锐骑兵集结起来,然后在战局初开的时候侧面突击,造成敌方阵地紊乱,以达到切割敌人阵型,将敌人分割的目的,为后面的步兵推进做预备,或是由步兵冲阵切割敌人阵型,造成紊乱,打开缺口,骑兵则趁乱进攻,加速敌人的崩溃、追杀残敌。
而面对明军的火器部队时,女真人也有更好的应对方法,那就是制造易于机动的盾车,在作战时,让步兵推着盾车前进,盾车被制造得很是厚重,能够反抗住明军许多火器的进攻,而女真士兵们则躲着盾车后面射击明军,他们甚至还开发出了车载火炮,伴随冲锋:
“太祖为刚哈鄯复仇,率兵四百往攻纳木张、沙木张,内申、湾吉干。直抵马儿墩山下,见山势陡峻,乃以战车(盾车)三辆并进,路渐隘,一车前进,二车随之。将近城下,路愈隘,令三车前后联络上攻。”
“太祖为刚哈鄯复仇,率兵四百往攻纳木张、沙木张,内申、湾吉干。直抵马儿墩山下,见山势陡峻,乃以战车(盾车)三辆并进,路渐隘,一车前进,二车随之。将近城下,路愈隘,令三车前后联络上攻。”
这等于是推着移动的城墙作战,能够极大地消减明军的火力优势,等到盾车靠近到一定距离时,女真重步兵就会破坏敌人的野战工事,他们的弓箭手也将射垮敌人阵线,然后发动步战冲锋打开缺口。而要知道女真人的弓箭手那可是相当厉害,他们弓箭的杀伤力和正确度可比明军的鸟铳和三眼铳强:
“帝见之,令右固山兵取绵甲战车,徐进击之。红号把牙喇不待绵甲战车至即进战。帝见二军酣战,胜败不分,令后兵助之,遂冲进,败其兵,追杀至浑河,尽溺死,其陈策、张名世俱被杀。 天将晚,帝复战浑河南步兵,布战车冲进,破其营,杀副将董仲贵、参将张名世、张大斗及众兵殆尽。”
“帝见之,令右固山兵取绵甲战车,徐进击之。红号把牙喇不待绵甲战车至即进战。帝见二军酣战,胜败不分,令后兵助之,遂冲进,败其兵,追杀至浑河,尽溺死,其陈策、张名世俱被杀。 天将晚,帝复战浑河南步兵,布战车冲进,破其营,杀副将董仲贵、参将张名世、张大斗及众兵殆尽。”
女真人所使用的满洲弓威力强劲,射出的箭矢就像是一根根短矛一样,杀伤力极大,能够射断人的手臂和脖子,并且还准,究竟女真人那可是渔猎民族,拉弓射箭是他们食饭的手艺,不准怎么在深山老林中射中猎物?其武艺可比明军那些羸弱、疏于练习的士兵强多了,因此女真人经常能够靠此法压抑住明军火器部队和其他敌对势力:
“汗往看之,见浑河以北一里外,有(明军)步兵二万,分立二营,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绵甲、携‘盾车’,徐进攻其二营兵……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此后,击败其兵,自陆路追杀至河中,尽全歼之。”
“汗往看之,见浑河以北一里外,有(明军)步兵二万,分立二营,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绵甲、携‘盾车’,徐进攻其二营兵……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我参将一人,游击二人被擒。此后,击败其兵,自陆路追杀至河中,尽全歼之。”
“命列行营兵车于前,护军、蒙古兵及厮卒列於後。於是,营兵推战车近敌……携战车盾,以盾前进发炮。”
“命列行营兵车于前,护军、蒙古兵及厮卒列於後。於是,营兵推战车近敌……携战车盾,以盾前进发炮。”
等到后期,女真人面对明军火器部队时就没那么麻烦了,因为他们通过各种方法,比如纳降(吴桥兵变)、招收工匠、购买等方式,从明朝和朝鲜等地搞来了大量的火器,另外还创新建立了自己的火器制造体系,把握了制造火器、火药的方法。
并且由于女真人的审查特殊严苛,对匠人的待遇更好等方面的缘故,致使女真人的火器质量远超腐朽的明军,在规模上也很快就达到了不输明军的地步,特别是在大炮等重火力方面(连红衣大炮都有很多,孔有德投降带来的火炮数量,甚至超过了当时后金政权所有的火炮总和),这一时期女真人的火器装备使用水平都是高过明军的。由于对火器的发展与使用,后期被女真人的大炮轰到崩溃的明军部队和城池,可不止一两个。
而即使是没有火器协助,同时也没有盾车相随之时,女真人也可以在军令之下,强顶着高死亡率,对明军发动战争。他们会排出军阵,穿戴重型铠甲甚至是双层铠甲(一般是一层锁子甲,一层棉甲,当然也有士兵披挂双层棉甲)的重装步兵排列在前,穿轻甲的弓箭手轻步兵在后,伴随冲锋,提供火力,骑兵则居于两翼或侧后方,预备冲锋敌阵,或是接应己方步兵:
“军士禁喧哗,行伍禁纷杂,当兵刃相接之际,披重铠执利刃者,令为前锋。披短甲即两截甲也善射者,自后冲击。精兵立于别地看看,勿令下马,势有不及处,即接应之……英明汗之军士,先以重甲外披绵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执盾而进,立於山城之下。继之以所选擐轻短甲善射之军上,随往放箭。”
“命半数兵下马,擐重甲者执长矛及大刀在前,轻甲者自后射箭。另半数兵骑马殿后,向山上行,以围攻其大山。明军於山上树牌,发枪炮以战,我军全然不顾,一拥而上,遂破其挡牌。”
“军士禁喧哗,行伍禁纷杂,当兵刃相接之际,披重铠执利刃者,令为前锋。披短甲即两截甲也善射者,自后冲击。精兵立于别地看看,勿令下马,势有不及处,即接应之……英明汗之军士,先以重甲外披绵甲,盔外戴大厚棉帽者,在前执盾而进,立於山城之下。继之以所选擐轻短甲善射之军上,随往放箭。”
“命半数兵下马,擐重甲者执长矛及大刀在前,轻甲者自后射箭。另半数兵骑马殿后,向山上行,以围攻其大山。明军於山上树牌,发枪炮以战,我军全然不顾,一拥而上,遂破其挡牌。”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女真人比蒙古人强的另一个优点了,那就是被努尔哈赤等强力领导练习得特殊严明,随着一场场战争的积存,新近崛起的女真人的各种军法、军令、军纪变得特殊齐备,战场纪律得以建立,令行禁止,这对一支军队来说尤为重要,使得他们拥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根本不是明军靠少量家兵就能够击退的了。
努尔哈赤先是搞出来了更为完美的牛录制(军事化组织)统治部下,生产和军事合一,之后又是搞出了八旗制等军事组织制度,效率空前提高,将自己的部下牢牢攥着手中,其不但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还在军事上发扬重要作用,对所有领民的约束性极强,纪律性大为提高,与彼时散漫的蒙古人完全是两个概念。
小贴士:牛录制早先源自女真人的围猎活动,是一种以村寨为基础拼编在一起的暂时性武装组织,后来努尔哈赤对牛录制加以强化和完美,规定每300人为1牛录,设牛录额真1人;5 牛录为1甲喇,设甲喇额真1人;5甲喇为1固山,设固山额真1人。据史籍记载,当时编有满洲牛录308个,蒙古牛录76个,汉军牛录16个,共400个,后来牛录成为了八旗制度的基层军政组织。
因此处于上升期的女真人对付漠南和漠北那些衰落的蒙古人,是相当轻松,女真人在明末对蒙古人动刀子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蒙古,早已经不是其巅峰时期的状态了,而是一帮子分散的、各自为政的部落,让女真人能够从容的远交近攻,吸纳或是征服。要知道对于还处于未彻底崛起状态下的建州女真人,曾参与过抗倭元朝战争的明朝总兵官李如梅就有过超高的评判,认为倭寇、蒙古人都比不上女真人:
“此贼(指努尔哈赤)精兵七千,而带甲首三千。若贼七千,足可挡倭奴十万。西北虽有鞑靼,皆不如此贼!”
“此贼(指努尔哈赤)精兵七千,而带甲首三千。若贼七千,足可挡倭奴十万。西北虽有鞑靼,皆不如此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