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吴都梅绽接春来——献给鄂州建市四十周年(王义文)

吴都梅绽接春来——献给鄂州建市四十周年(王义文)

misa2 03-24 3次浏览 0条评论

□ 王义文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位居“梅兰竹菊”之首,它落地生根,耐冷长寿,不畏风雨干旱,不惧冰霜雷电,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象征。梅花的故乡在湖北、四川,适应力极强,喜温热、好光照,全国各地均可种植,尤以江南两广为宜。在鄂州市城镇乡村、山岗平川、公园绿地、广场路边常有梅花绕屋、绿柳红梅、庭院梅清、梅香四溢的景看映人眼帘。《鄂州市志》已将其载进鄂州市的“植物资源”篇章之中。鄂州人爱梅、种梅、赏梅之风由来已久,并已融进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梅花的培植起于商代,是花卉中名副其实的“寿星",距今已有近四千年的历史。在鄂州的培植史至少可以上溯到三国时期。南宋编著的《寿昌乘》中记载:“梅城在郡西五十里,周一百六十五步,高一丈,居平川。《土俗篇》云:“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城之,黄龙中废”。《寿昌乘·驿舍》又载:“梅城马驿在寿昌郡西五十里,屋楹视前驿均并,宝佑甲寅(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郡守段震午建”。又据《嘉庆通志》载:“县西一十五里水口展,……二十里至梅城展,展司一名,展兵六名;……”。《武昌县志》也载录:“梅城在郡西五十里,吴黄武二年筑,……”另外《一统志》、康熙《武昌县志》、《名胜志》、《城邑志》等史志资料中均有记载。这阐明:鄂州市在三国时期以前植梅就已成风尚,不然1790多年前的孙吴为什么以“梅”为一座军事城堡命名呢?

摄影:杨占先

展开全文

唐大历(公元766-779年)间冬月,有僧于窗下梅前“课经”,月色皎然,有人以手自窗而进,欲折此梅。寺僧饮问姓名不答,但听诵诗云:“特持觅梅到武昌,禅房偷折一枝芳。山僧若问名和姓,说著和伊也断肠。”诵毕,掣手而往。此事源自《武昌县志》。到了宋代,大学士苏东坡西山觅梅的佳话流传至今,当年还在西山后建有“觅梅亭”一座。清末的兵部尚书、“古今第一伤心人”彭玉麟诗画兼优,尤善画梅,他在西山留下的一幅“梅花石刻”可谓形神兼备,深受行家好评。鄂州市还有一处关于梅花的历史景看:“石上梅”。《武昌县志》载:“石上梅在雷山寺侧石罅上。”……“有梅一株生于石上,相传为雷山胜境”。咸丰(公元1851-1861年)初,老梅毁于兵灾;同治辛末(公元1871年)驭翔得嘉种而手植之,不数年而疏影横斜,恢复旧看。今已无存。

摄影:杨占先

“家住冷溪曲,梅花杂热春”,自古以来,吟咏和描绘梅花的诗词书画在鄂州市也可谓有目共“赏”、举不胜举;唐代的闻名诗人孟浩然在游历鄂州时有感而发,欣然命笔:“残冻因风解,新梅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宋代的翰林大学士苏轼谪居黄州时常往来于鄂州的溪山之间。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他应友人之约,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句:“春江渌涨蒲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觅野梅。”结果却引来他的胞弟苏辙和同时代的文坛名宿孙武仲、晁补之、张耒、黄庭坚、楼钥等三十余人的唱和,成为当下美谈。

现将其中咏梅的辑录如下:"扁船乱流进樊口,江雨未止湿黄梅”(宋·苏辙)。“折花倒酒送流景,不念春风飘落梅”(宋·孙武仲)。“堂前雪落蜂正蜇,恨蜂不採西山梅”(宋·晁补之)。“九江仙人弃家往,吴市不知身姓梅”(宋·张耒),“石砌为尊酌花鸟,自许作鼎调盐梅”(宋·黄庭坚)。“窜留多能擅笔墨,囚拘或可为盐梅”(宋·楼钥)。“丹砂未易扫白发,赤松却欲参黄梅”(宋·苏轼用前韵为谢)。另外,宋代又一诗人张孝祥的“雪消墙角收灯后,野梅官柳春全透”也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时空穿越元明清时期到近现代,腊梅风骨与品行更加深进人心,吟诵者继往开来、层出不穷:明代诗人成始终有“落日长江添客恨,野梅官柳为谁容”的愁肠;清代的施闰章有“最怜古木残害尽,西岭何当问野梅”,柯茂枝有“冷溪寺后秋坟在,一树梅花终古香"的感叹;戎马书生彭玉麟以梅寄情,居然一口气在他的梅花画作上题诗十余首,令人动容。

彭玉麟梅花石刻

其中“仙梅乍放冰颜小,姑向春风倚阁看”、“英雄气慨美人风,铁骨冰心有孰同”、“幽人自是多清福,修得梅花嫁作妻”、“一生知己是梅花,魂梦相依萼绿华”、“梅花具有清刚气,不怕江城玉笛吹”、“守素耐冷知己少,一生惟雪与交融"等句,更是伤心透骨、情何以堪;当代书法名家吴丈蜀读后有感而发,也留下了“梅花唯寄隐哀深,往日风流梦里觅。莫谓伤心居第一,几多有痛胜于君”的墨迹。至于张裕钊、涂仲舫、朱峙三、周华琴、白雉山等近现代名家的诗作,接踵而来,自是各展风姿,恕不一一举例。

除了诗词,鄂州市关于梅花题材的书画剪纸等文化艺术作品也在传承发扬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既有国画大师关山月的真迹和花鸟名家端木梦锡的大作,还有本土画家夏廷铎人称“夏家梅”的梅花作品,老画家孟庆忠还画过一幅《苏子觅梅图》,知名画家王秀萍作品《冷梅已作东风信》进围第四届湖北艺术节。所有这些不仅阐明梅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在我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同时也诠释了梅花植根吴都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知名画家王秀萍作品《冷梅已作东风信》进围第四届湖北艺术节

梅花全身都是宝,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和可看的经济性,据有关资料介绍: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进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进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造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雕刻的重要素材。近代医学界研究表明,梅的花蕾能开胃散郁,生津化痰,活血解毒;根研末可治黄疸。乌梅肉具有敛肺涩肠,杀虫生津功能,并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冷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明显的抵制造用。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在鄂州市西山、莲花山、凤凰广场及公园寺院等地,都是赏梅品香的好往处。梅花的花色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红梅”,花形极美、花香浓郁;“绿萼”,花白色、萼片绿色、重瓣雪白,香味袭人;“紫梅”,重瓣紫色,淡香;“骨里红”,色深红重瓣、凋透时色亦不淡,树持似红木;“玉蝶”,花白略带轻红、有单重瓣之分,轻柔素雅。如成片栽植梅花,疏枝缀玉缤纷怒放,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有的绿如碧玉,形成梅海凝云,云蒸展蔚的壮看景象。除此之外,欣赏梅花的环境也十分的讲究,据《梅品》曰:是在“淡云、晓日、薄冷、细雨、轻烟、夕阳、微雪、晚霞、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的情状下,对梅的欣赏就更富有诗情画意。

梅花,迎雪吐艳、凌冷飘香、铁骨冰心、独步早春的高贵品行以及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体现丁鄂州人蓬勃向上、意气风发、敢为天下先的综合竞争力与城市风貌。

“风雨送春回,飞雪迎春到。”今年三月,鄂州市跃马扬鞭跨进了建市四十周年的历史新征程,梅花笑傲霜雪严冷“犹有花枝俏”的品行风骨和精神,正是激励我们克难攻坚奋勇前进的动力。“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在回忆四十年辉煌成就的凯歌声中展看未来,经过全市人民的不懈努力再接再厉,“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美好愿景,一定会让鄂州大地“喜上梅梢”!

本文作者王义文,现年78岁,湖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会员、鄂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鄂州市吴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鄂州市地名学会、鄂州市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鄂州市收躲家协会会员等多家文艺社团成员。鄂州市委组织部、宣扬部、市总工会、老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共同推出的“鄂州市百名杰出老人”之一。

王义文长期从事地域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人文历史文化研究。2021年获得鄂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王义文"民间文艺守看者"荣誉称号,先后参与编辑《洋澜湖志》、《鄂城区地名志》、《吴山楚水话鄂城》、《鄂州市图书馆志》、《鄂州市姓氏文化专刊》等书刊。作品先后荣获鄂州市方言永久存档、鄂州市抗战七十周年征文活动一等奖。其作品收录于《三国文化研究论文集》、《看音阁》、《西山觅梅》、《八屋塆》、《出色鄂州》、《鄂州市地名典故》、《鄂州市地名故事》、《导游鄂州》等书刊。

fc兵蜂
【长安村落】——子午街道抱石村 家中亲人变成了“小人”,别急着断交,要讲一讲孟子的三个典故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