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乌兹别克,李广利是如何攻破大宛贵山城的?
公元前103年,李广利西征大宛逃回玉门关,武帝拜赵破奴为浚稽将军,率二万骑出朔方北上,接应匈奴左大都尉。结果赵破奴意外被俘,逃回边塞的汉军不足万人。
尽管两线都遭遇战败,武帝仍令属国骑兵、北军长水营、边郡骑兵在敦煌集结,李广利二征大宛势在必行。
李广利出征前夕,发生了一件大案。
李广利、协律都尉李延年、李季是三兄弟,他们的妹妹李夫人为汉武帝生下一子昌邑王。
三兄弟当中,李广利颇有军事才能,拜了贰师将军。李延年是宦官,官居协律都尉,负责宫内戏曲表演。至于李季,勇武不如大哥,音律不如二哥,眼里却不知天高地厚,殊不知他的一举一动尽在卫霍集团眼里。
李夫人在世时,常约见几位兄长,李夫人往世后,李季也多次进宫找李延年饮酒。不久长安城盛传,李季淫乱宫阙,与后宫佳丽私通。很快就有人堂而皇之上奏,武帝龙颜大怒,交给廷尉杜周处置。
杜周曾任张汤的廷尉史,张汤依据武帝喜怒裁决,杜周则看张汤眼色行事。杜周担任廷尉期间,所处的时代与张汤不同了,此时汉朝缺兵少马。两千石(官职四品)及以上的官员因罪下狱的,达一百余人,这些人通常拿钱赎罪,或者直接用战马和家奴抵罪。每年关中监狱要逮捕六七万人,受株连的也有十余万人,这类人没有钱赎罪,只能服兵役或劳役。
武帝还将这把烈火烧到了郡县,他派出绣衣御史,持虎符带兵,到地方办案,目的是挠捕作战所需的兵力和劳役,征集战马及各项战备物资。
杜周也是卫霍集团的人,接了李季的案子,不由分说先上酷刑,将李季屈打成招。最后给李季定罪为私通宫女,李延年则是包庇欺君。杜周将二人枭首,并抄家灭族,将李延年、李季的子嗣也都杀了。
卫霍集团在此时曝出李季丑闻,因李广利第二次出征大宛兵力甚众,严重威逼到卫霍的兵权,两大外戚只能存其一。杜周并不看好李广利此战,便痛下杀手,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后路。
展开全文
公元前102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五十名校尉、都尉,骑兵六万,带战马六万匹、骆驼和驴各万头,满载粮草,二征大宛。同时带水利工匠若干,预备将贵山城外的河川改道,并建造大型攻城器械。
为了保障后勤,武帝发郡国兵十八万屯于河西四郡,用牛十万头,发天下七科谪运送粮草。七科谪戍是指:罪犯、亡命之徒、赘婿、小商贩、曾做过小商贩的、父母做过小商贩的、祖父母做过小商贩的。
这次出现了两种新的兵源,一是“负私从者”,即骑着自己的战马,用自己的兵器,甚至带着家丁出征的人,出力又出装备。二是“奋行者”,指的是自告奋勇进伍的志愿者,这类人不如负私从者有钱,只出力不出装备。
此行除李广利外,主要的军官有:搜粟都尉上官桀、校尉王申生、前大鸿胪壶充国、军正赵始成、校尉李哆。又拜善于相马二人,一为执马都尉,一为驱马都尉,以备攻破大宛时,择取汗血宝马。
二征大宛不仅兵多将猛,粮草充足,武帝还派使臣前往乌孙,期看能够合击大宛。就在一年前(公元前103年)李广利兵败大宛郁成时,乌孙昆莫(昆弥)猎骄靡往世,其孙军须靡继续王位。按照乌孙习俗,新王要继续旧王的所有妻妾。
细君公主倍感耻辱,派人向武帝请求回国,武帝却命她接受乌孙风俗,以成就联合乌孙共击大宛和匈奴的大局。细君只得再嫁新的昆弥军须靡。到李广利二征大宛时,细君为军须靡生下一女,名少夫。
吸取一征大宛的教训,这次兵分南北两路,拆分为数十支人马,先后陆续出发。沿途所过小国,见汉兵势盛,不敢拒敌,皆出城迎接,提供粮草,唯有轮台闭城不纳。
轮台国,有110户,1200人,控弦300骑。轮台人是吐火罗人,是车师的一个分支,算是龟兹的附庸国。轮台国三百骑当然不敢螳臂当车,然而沙漠霸主龟兹却不会轻易就范,令轮台人试探汉军的底线。
秦灭六国时期,秦王嬴政对魏国使臣唐雎说:“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李广利二征大宛,代表武帝的意志,螳臂当车者必然结果不妙。
只见城中百姓人不算多,各自奔逃哭喊,推拥滚扑,汉骑往返奔驰,手舞长刀,向人群砍杀。有人欲图反抗,当场被长刀长矛格毙!
李广利刚饮下一碗热羊奶,残杀就结束了。轮台人就这样成了炮灰,龟兹再不敢造次。
由轮台西行,再无城邑敢让汉军食闭门羹。到疏勒后,李广利军开始集结,这里是汉军最后一个大的水草补给点,至少人马都要食饱,再带上干粮和马草上路。
汉军集结到三万人时,便陆续西行,登上葱岭,过捐毒,抵休循,转而向北翻越阿赖山,终于到达大宛境内。
大宛地处费尔干纳盆地,大小城邑70余座,建都贵山城,有6万户,30万人,控弦6万骑。
郁成人这次不敢抵御,缩在城中。李广利本欲一击泄恨,却担心陷进持久战,便过而不攻,长驱直进,直扑贵山城。
大宛王毋寡遣将搦战,汉军强弩齐射,贵山人未放一箭,便折损五百多骑,气为之夺,退回城中拒守。
贵山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卡散赛)依山而建,垒石而筑,正面顺着地势起伏曲折,形势险峻。城后紧靠高耸进云的悬崖峭壁,层岩裸露,穴兀峥嵘,飞鸟难渡。
费尔干纳盆地中心纳伦河四周海拔只有300多米,卡散赛北高南低,海拔南部约800米,北部约1000米。
贵山城高三丈,城墙外还有三四丈高的峭壁,建城时选址应该是在一处石台上,然后将城墙外的坚石削成与城墙基本平行,真是固若金汤。
李广利迫不及待下令攻城,一时箭如飞蝗,杀声震天,汉军或叠土夺登,或竖立云梯,或抛掷钩索攀援。但城中勇将煎靡率众死守,攻到傍晚,汉军折了千余人,贵山城却仍是屹立如山。
次日李广利再次下令攻城,又折了数百人。贵山城头守军嘻笑辱骂,气得李广利暴跳如雷,放眼看见没来得及安葬的骑兵尸体,更是心惊。
汉军带了不少随军工匠,几天时间造出来数十台投石车。这日李广利又又下令攻城,一万多汉军架起投石车,断木带着汉军的愤怒砸向城中。然而贵山城地势本来就高,断木投过往刚开始下落便着地,威力大减。再加上贵山城的房屋都用石头堆砌,断木摧毁的建筑甚少,守军伤亡也很少。
一连数日,汉军想尽方法,但贵山城几乎毫发无损。
李广利来到贵山城背靠的山下,只见悬崖高耸接云,四面都是险岩怪石,无可攀援。李广利来到悬崖脚下,命人往上爬,汉军攀藤附葛,一步步的爬上往,只爬了六七丈高,上面光溜溜的崖陡如壁,寸草不生。
李广利顾不了那么多,选囚犯中身轻如燕者,站在看车上,用短刀在石壁上慢慢凿孔,供后来的攀登者立足。可是短刀再利,凿三五个孔后也必锋摧刃折,只好从下方递刀上往。
一名囚犯接刀时,本已手足酸软,向下一看,顿感头晕目眩,干脆闭眼跌落下来,舍弃了生命。下方的死囚吓得魂飞魄散,有的还试图闯到李广利身前求饶,李将军令军正赵始军法侍候,也就是当众斩首。
李广利命囚犯五人一组,每一组上往凿十个可落脚的孔便可原路攀下来。假如有人跌落下来,就五人全部处斩。如此一来,五人小组配合自然就娴熟起来,凿孔的、加固的、递水递刀的,忙完后紧紧贴在石壁之上涉险下来,还要请神仙保佑其他人平安无事。
汉军正面攻势也未停,除了投石车每日投送断木,李广利命一支人马挖水沟引走河水,又派人向城内掘地道,在贵山人面前大兴土木。
悬崖高达数十丈,第一个登顶的汉军,把绳索缚在腰上,腾云驾雾般向上攀爬。在大石头上固定好,再垂下长索,终于大功告成。
顶上的汉军极目四看,悬崖旁群峰壁立,景色瑰丽无比,山石嶙峋,或异兽怪鸟,或琼花瑶草。汉军却无心欣赏,回头看往,却只能看到一小段悬崖,原来有的岩石凸出峭壁外,阻挡了视线。
山顶峭壁嶙峋,汉军找到一个可容人的平台,从这里看贵山城,分为内外两城。外城呈半个椭圆,连接两侧山体。内城背靠大山,另一半城墙呈不规则方形。内城不仅比想象中广大,而且后方山洞似乎也不小,贵山人如蚂蚁般从山洞中进出,甚是热闹。
山峰平台不在正后方,位于侧翼,汉军若垂长索下往,也只是进进了外城。山峰平台方圆不广,五百多人拥得密不透风,后来者几无立足之地。于是垂下十几条长索,先登死士长索系腰,慢慢爬下峰顶。
汉军先登之士足一着地,四周的守军惊觉,双方立刻展开激战。汉军从天而降,置之死地,对方却惊慌失措。接战片刻,汉军已攻到城门四周。
有的敌军以为天兵下凡,惊慌失措,竟忘了厮杀,跪在地上磕头膜拜,汉军遂斩关开城。
汉军蜂涌冲进,里应外合,奋勇攻杀,生擒贵山勇将煎靡,贵山外城告破。
从兵临城下到攻破外城,李广利用了四十多天。贵山人逃进内城,守个几十天可能也没问题。早在四十多天前,大宛王毋寡就派人到大宛各城邑移救兵,还派人往康居求援,希奇的是,竟然没看到一人来援。
大宛其他城邦,当然还是想救贵山城,但汉军的强弩大杀四方,大宛其他地方的骑哨就不能接近贵山城,更不说成建制的骑兵了,来多少都是飞蛾扑火。
李广利要陆续攻克内城,还需要时日,便心生一计。原来乌孙昆弥军须弥,派了两千骑兵前来,但只是远远看看,不肯出战。李广利拿下外城后,请乌孙人看摩贵山城,把乌孙将领带到外城的城头上。
贵山人分为主战与主和两派,本来是主战派占绝对优势,但随着勇将煎靡被俘,外城告破,主战派力量遭到削弱,士无斗志,主和派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当贵山人看到乌孙人出现在外城,大宛其他城邦或康居人却一个没来,心理防线立刻崩溃了。
大宛王毋寡是主战派,另一个贵族昧察是主和派,率军攻杀了毋寡,枭取首级派人出城与李广利谈判。大宛人提出的要求简单明了,一是提供战马给汉军,二是汉军休战并从外城退走。大宛使臣还说,假如汉军不答应,贵山人只好杀尽汗血宝马,死守到底。
李广利倒是不怕贵山人死守到底,只怕对方杀尽汗血宝马,那就真是功亏一篑了。于是双方谈妥,贵山城献汗血宝马三千匹,双方握手言和。
李广利遣执马都尉和驱马都尉率一队人马,跟随大宛使臣进进内城选马,其余汉军则仍驻守外城。
汉军选马小队从外城前往内城,只见除一条曲折坡道,还有数条百级石阶组成的小道,海拔不断攀升。从外城到内城,建筑多以石块堆筑,门关重重,纯朴无华中彰显当初建城者的恢弘气势。
内城的店展民居,均以青砖灰瓦白石等较耐用的建材筑成,纯朴无华。普通百姓骑马者居多,且兵器弓矢随身,店展外均设有马栏,供人系马。
执马都尉和驱马都尉选汗血宝马三千余匹,粮草无数,悉数运往外城。昧察送到外城,李广利立其为大宛王,与之盟誓,然后罢兵而回。
战后贰师将军李广利封为海西侯,食邑8000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