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拔尖人才|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扩围:1700名尖子生提前起飞,驶向何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近日,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拜师仪式在江苏、湖南、重庆、福建、云南等地举行。
拜师仪式的一方,是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闻名科学家;拜师仪式的另一方,是从国内25个城市层层筛选出来的高一、高二学生。
在拜师仪式上,每名学生为自己的导师献上鲜花,导师则回赠学习用品或书籍,然后师生开启一段为期1年的科研之旅。
这是“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启动仪式,全称为“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植计划”,由中国科协和教诲部2013年开始实施,如今已开展10年。
当前,提升基础学科人才自主培植水平被提到重要战术位置。教诲部2月23日召开党组会强调,要带动引领基础教诲阶段加强科学教诲,深进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
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明显扩围,参与的城市、高校、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并被赋予推动高校和中学联合培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常态化、制度化的新任务。
在3月23日教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诲部高等教诲司副司长武世兴说,下一步深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植的模式改革,在选育机制上,要做好向下衔接和向上贯通。向下衔接,就是开垦从基础教诲到高等教诲一体化的识别、选拔、培植、升学的通道,让有天分、有潜力、有志趣的学生能够脱颖而出。
专家指出,“中学生英才计划”需要在非功利化目的前提下,探索拔尖学生选拔分流机制。
实施领域大幅扩展
“中学生英才计划”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这5个基础学科实施,学生培植周期为一年。项目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首先抉择学科、导师报名,经过学科潜质测试、面试层层筛选后,跟随导师从事课题科研,并参与各种科学实践与交流活动。
参与的学生被要求是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对基础学科具有深厚兴致的中学生,学生相应学科成果排名应在年级前10%,或者综合成果排名在年级前15%。
而参与的导师以闻名科学家为主,主要是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学名师等。
据介绍,2013年以来,“中学生英才计划”培植了6000多名具有创新潜质的优异中学生。
“中学生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闻名科学家指挥下参与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通过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致,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异中学生。
此前,部分高校与高中也建立了协作机制,通过设立基地,给中学生教授大学先修课程等方式衔接中学教诲与大学教诲,同时为高校提前物色优质生源。
与高校和中学之间的协作相比,“中学生英才计划”机制性更强,参与单位包括“中学生英才计划”全国治理办公室和省级治理办公室、高校、中学等,有足够的人才、经费、科研平台和资源保障。
展开全文
正因此,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方案中增加一个重要目的:推动高校和中学联合培植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常态化、制度化。
“学生之间的天分有所差异,对于其中智力等方面条件较好的学生,确实应该摘取差异化的教诲举措,因此开展‘中学生英才计划’确有需求。但如何选拔培植英才,是一个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当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对自主培植基础学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也就更受重视,增添了新的任务。
今年,参与的城市、高校、中学生人数均明显增加。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在国内25个城市实施,比往年增加5个,分别是唤和浩特、青岛、郑州、湘潭、重庆。
参与高校数量大幅增加,2023年共有58所高校参与,比往年增加19所,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大学等。
据介绍,新增高校的领域,是“拔尖计划2.0”第三批基地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基地相关高校。
培植学生人数也相应增加。2023年计划培植中学生1700名左右,比2022年增加约500人。
一些地方的培植计划增幅较大。内蒙古2017年成为试点省份,过往6年一共培植了170名中学生,今年成为正式培植省份后,计划一年就培植100人。湖南省从2018年实施以来,过往5年培植了185名中学生,今年计划培植75人。江苏是首批实施省份,10年间共培植385名中学生,今年计划培植99人。
2023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加强了对学生评判的治理。与往年相比,今年增加了对学生初期评判的环节,导师需在4月初对学生1-3月的培植状态、课题选题及进展等情状填写评判意见。
今年还强调学生跟踪与服务工作,加强对往届学生的联系与跟踪,做好有关服务。因为大多数往届学生目前还在高校或高中读书,尚未成才,需要继续跟踪,加大支持力度。
此外,今年要求各参与单位提高重视程度,增加激励举措,明确提出参与高校要成立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高校导师及团队、中学教师指挥学生的相关工作,作为职称评聘、功绩考核的参考。
高中生走进大学实验室
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宋川(化名)是2019年“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学员,他抉择了计算机学科。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开学第一课”是导师组织学生看看了《社交网络》这部电影,此外,还推举他们阅读《数据之美》等科普读物。
“这让我直看地了解到计算机学科的魅力,以及未来的宽广空间。”宋川说。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系教授杨万喜多年担任“中学生英才计划”导师,他曾撰文介绍,他所在的实验室主要研究生殖和发育生物学,只有高中生物学基础的学员,假如不把握专业基础知识,很难跟上实验室的发展步伐。
因此,杨万喜要求学员阅读专业书籍及文献,并扶助他们制订阅读计划,提出具体的阅读进度和质量要求。
度过最初的欣喜,宋川很快就体会到科学的艰深,在确定科研选题时,他觉得“两眼一抹黑”,不知道如何进门。最后,还是在导师的手把手指挥下才确定了选题。
“老师意见我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用科学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以我抉择了一项使用大数据优化聪明城市治理的选题。”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在自然科学中,实验是核心的科研环节。杨万喜介绍,培植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学员融进实验室,学员假如不能尽快融进实验室,就难以完成培植任务,人才筛选和培植将变为泡影。
因此,拜师仪式当天,他就让学员进进实验室和助教见面,对学员进进实验室提出具体要求。
有专家指出,从选题的学科交叉性来看,抉择具有跨学科性质课题的学生培植效果更加显著。
一名参与天文学项目的学生回忆,她抉择的研究分子云物理性质的课题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会用到很多编程知识,但是此前她几乎没有接触过编程语言,由于所使用的函数都是在天文数据处理中才会用到,很难找到其他人的使用体会,只好从头自学。
不过,等到课题结束时,她的编程水平也突飞猛进,还将Python和Excel结合起来,编写了一个可以让数据自动读取和写进的程序,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学生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一项额外的任务,按照实施方案,培植周期内到校参与培植不应少于10次,因此大多数情状下,学生都是利用周末或冷暑假接受导师培植。
人才输送的重要途径
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学生后来的发展如何,是最受社会关注的问题。
杨万喜撰文介绍,在他门下完成培植的学员中,7人考进浙江大学,各有1人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墨尔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录取。
这些尖子生考进名校并不稀奇,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中学生英才计划”,培植他们对基础学科的热爱,鼓励他们投身于基础学科研究。
这就需要体制机制上的衔接。“中学生英才计划”被认为是“拔尖计划”的“姊妹篇”。
教诲部高教司负责人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介绍,教诲部从2009年开始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植计划(即“拔尖计划”),已依托77所高水平大学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植基地,共吸引3万余名优异学生投身基础学科。
该负责人介绍,已毕业的十届13126名本科毕业生中,96.0%的学生在基础学科领域深造,50%以上的学生进进世界前100名的一流大学深造。已经博士毕业的1000余名学生分布在全球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展研发工作。
杨万喜介绍,他的一名学员曾连续参与2期“中学生英才计划”,这让他对浙江大学的实验室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高考时,他毅然舍弃其他名校,考进浙江大学,进学后即以大一学生身份进进实验室,大二时就独立承担课题。
“中学生英才计划”数学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田刚近日表达,“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实施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培植中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致,让学生对基础学科有初步了解;二是挖掘有天赋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能力。而“拔尖计划”注重为挖掘的优异基础研究人才提供深造的机会,鼓励他们进进更高层次阶段学习,成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人才。
田刚认为,“中学生英才计划”可以说是“拔尖计划”人才输送的重要途径之一。
正因此,今年将“拔尖计划2.0”第三批基地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学科基地相关高校纳进了“中学生英才计划”。
当然,专家也主张理性看待拔尖人才培植。“真正的英才,在成长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并不比别人多,而是用比别人少得多的资源获得比别人高得多的收益。”储朝晖说。
“中学生英才计划”生物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多次表达,这个项目的初衷非常纯粹,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就是扶助同学们拓宽科学视野、培植科学志趣,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自然科学的世界。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