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蓉 | 继续强化“四大功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
城市功能是城市能级实现新跃升、城市地位实现强突破的要害引擎。全面强化“四大功能”正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的战术发力点和要害突破口。
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为更好实现“双循环”提供引力场和动力源
作为我国高度融进和深度链接全球的窗口和门户城市,全方位提升在全球资源要素网络中的展示度和配置力,代表中国扮演好全球经济大环流中“发动机”“引擎器”的核心角色,是上海的使命。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首要任务之一即是要对全球资源要素的新流动、再配置形成管控力、把握话语权,以此全面夯实“世界影响力”的城市功能根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就意味着要高效依托自身所集聚的高能级资源要素配置主体和平台,加速吸引我国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高端资源要素,探索打破制约各类优质要素流动壁垒的突破性政策,引领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的目的,真正发扬好“高效能引进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高效率辐射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术功能。同时,全球城市对全球资源要素的配置已显现“既进口,又出口”的新态势,这就意味着只有在双向层面深度参与全球资源要素配置,才能带来真正强劲的发展动能。上海在积极从全球引进、在国内配置资源要素的同时,还需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和最佳实践,打造更多能够实现最广泛全球覆盖和最多样网络连接的战术平台和载体通道,继续强化将自身、将国内高端资源要素进行全球化配置、实现高效能增值的能力,全方位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战术支撑
在战术层面,坚持“四个面向”,选准突破口,超前布局,在需要长期研发投进和继续积存的高精尖原创核心技术方面继续发力,依托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优质载体,搭建多元化国际科技协作渠道,进一步加强原创性、引领性、先导性科技攻关,突破一批要害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超能技术,通过原始创新的渗透性、扩散性有力支撑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加快推动我国在全球尖端技术创新领域实现从赶超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在主体层面,强化全链贯通、全要素合成的系统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积极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加强以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深度合成,继续强化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全方位优化“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在体制机制层面,探索和优化决策指挥、组织治理、人才激励、市场环境、成果评判等方面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符合科研法则的科技治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强化以质量、绩效、奉献、价值为核心的科技项目和人才评判导向,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在科技创新法律、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推进中国准则与国际先进准则体系兼容,造就和吸引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要素融通汇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创新生态。
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为全面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新优势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安顿。当前,我国产业发展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要害时期,也处于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要害阶段。上海应在更高水准、更优层级发扬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一是以高端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以形成国家竞争优势、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为导向,瞄准具有全局性、长远性、战术性影响的产业竞争新赛道新领域,以系统看念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合成,选准赛道、找对目的,成为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适应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准则制定者。二是以高端企业塑造为主要挠手,大力培植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达到或接近世界级水平的领军型企业,足够发扬其在全球给予链主导权、行业话语权、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决定和支配作用。三是以高端产品突破和高端环节攀升为战术切进点,提供更多面向全球、享誉全球、具有特殊价值的产品,推动制造业发展从主要依靠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中高端制造、服务提供、品牌培植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四是以高端链群打造为重要磁力场,引领长三角区域推动战术性新兴产业合成集群发展,形成从研发、设计到物流、金融等环节高度合成、高效互动的全产业链布局,真正打造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具有继续发展力和强劲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展开全文
强化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为实现高水平开放作出积极奉献
坚持“四个放 在”,深化 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提供更多先行先试的创新型、突破型支撑。一是成为向全球展示中国开放姿态的前沿窗口。对标当今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对接国际高准则市场规则体系,积极探索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新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情状进行改良和创新,形成更多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开放创新成果,推动我国从高准则国际经贸规则的跟随者和接受者向参与者和制定者转变。二是成为稳步扩展制度型开放的强劲门户。加快拆除阻碍更深层次开放的制度壁垒和藩篱,以数字经济、科技金融等领域为突破,在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数字贸易、可继续贸易的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形成竞争新优势,为各类生产要素和产品服务的跨境自由流动和良性循环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成为具有国内凝聚力和国际聚合力的核心枢纽。把国内大循环、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高效结合起来,继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进一步缩减外资准进负面清单,在更高水平放大、优化、做强枢纽通道的战术作用,从“引进来”为主到“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往”并重,服务支撑更多中国企业融进全球竞争、共拓全球市场、整合全球资源,进一步成为配置全球产业链给予链核心环节、统筹国内国际业务、发展离岸金融服务、推动离岸研发创新、打造国际化数字平台的重要枢纽。
(作者为上海发展战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者:周海蓉
编辑:陈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