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不是问题!“银发知播”成为新顶流
在央视近日举办的“激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银发知播”群体进选年度名单引发广泛关注。他们由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教师组成,共13人,平均年龄77岁。天文、物理、文学、美学……借助短视频与直播,他们将一生所学授以他人,孜孜不倦地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其中三位来自上海,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的汪品先院士、褚君浩院士以及同济大学物理学退休教授吴於人。
业内人士认为,这群银发族站到聚光灯下,一方面体现了知识力量,另一方面也证实在新媒体的赛道上,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正如颁奖词所写的:“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发明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
主动拥抱新技术,为知识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这群爷爷奶奶真酷”“这才是最值得追的‘顶流’”……“激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获奖信息推文下面,网友们如是赞颂,字里行间满是钦佩。人们激动于高龄的知识创作者们未被数字鸿沟吓退,而是主动拥抱新技术,为知识传播插上互联网的翅膀,继续发扬着自己的光和热,体现出老有所为、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你知道吗?地下水总量是河流总量的一万倍”;“假如把撒哈拉沙漠的地下水抽出来,可以供650万人日常生活”;“除了海洋之外,南极的冰盖才是地球上最多的”……87岁的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是首位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主体账号的院士。凭借丰盛有趣的知识科普,他受到众多年轻网友喜爱。作为《十万个为什么》“海洋”分册主编,汪品先院士还参与了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抖音联合推出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用视频的形式激发青少年群体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致。
“现在科普的形式不断地改良、创新,短视频也是一种新品种。这种品种非常有效,我算是体会到了。觉得你就和这么多人在一道谈话,心里非常热。”汪品先院士喜欢看网友的评论,“那些话语意味着看众和科学家在产生共振,对科学家是一种鼓励。”
扎实功底和丰盛阅历的加持,让课堂魅力非比普通
事实上,在扎实功底和丰盛阅历的加持下,“银发知播”们的课堂有着非比普通的魅力和感染力,他们总能让广博的学识以接地气的方式显现出来,而网友的积极反馈也折射出大众对知识的期看。
吴於人是上海同济大学退休教授,今年73岁。她和十多名博士生在网上科普物理常识、演示趣味物理实验,被称作“科学姥姥”。打开她的短视频账号,可以看到近400个作品,从马德堡半球实验、静电场线模拟演示等物理实验一直到“ChatGPT物理只得0分”“如何建造太空电梯”等结合热门话题的物理科普,反映出“银发知播”不仅有知识的积淀,同时也紧扣着时代跳动的脉搏。
“你在商场卫生间里把手放在水龙头下,水就出来了,这就是红外光线在生活中最简单、最普通的使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在向看众介绍“气象卫星通过红外光线对大气做‘CT’扫描”的同时,不忘记以非常贴近日常生活的场景解说红外光的使用,让人倍感亲切。
据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展示,截至2022年12月,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十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业内人士指出,“银发知播”群体涌现的背后,是短视频和直播已成为用户获取资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仅以抖音平台为例,2022年知识类内容发布数量增长35.4%,知识类创作者单月直播场次增长72.7%。这一年,有45位院士、4位诺奖得主在抖音分享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该平台认证的教授已有近400位。
与时下短视频、直播平台一些低俗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知识创作者们汇成了一股清流。在如何活化线下资源、引进优质内容等方面,“银发知播”们为行业发展带来积极启迪——致敬所有为人生不断发光发亮而一往无前的人们!
作者:卫中
编辑:王筱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