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3·15教诲宣扬周(七) | 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诲宣扬——以案说险

3·15教诲宣扬周(七) | 2023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诲宣扬——以案说险

misa2 03-24 2次浏览 0条评论

你姓甚名谁?家住在哪里?在哪里工作?最近往了哪些地方?这些只有自己最了解的个人信息,现在却因为一些生活习惯被他人盗走,让你悄无声息成为一个“透明人”。

案例简介

李阿姨见路边有很多人围看扫码送鸡蛋的活动,称只需要手机扫码下载一款APP,登录成功之后就可以拿到一盒鸡蛋,现场很多人参与扫码下载。李阿姨也忍不住扫了二维码,登录APP后未认真阅读信息授权的内容就点击了赞同,依据APP中的指引填写了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并顺利拿到鸡蛋。不曾想几天后自己和通讯录里的家人朋友都陆续收到了大量的雷同的垃圾广告短信和电话推销,这才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案例分析 ‍‍

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中老年人风险提防意识不强的特征,以妥善某APP为掩护,免费送或者便宜买洗衣粉、鸡蛋等物品的方式非法获取中老年人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住址等个人信息进行出售获利。大家要提醒家里老人:1.谨防网络钓鱼网站和木马程序;2.不点击不明链接或扫描未知二维码;3.不在社交网站和社交APP公布个人信息;4.不随意参与需注册信息的调查活动。

案例启迪

个人隐私一旦被泄露对我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都会造成一定威逼。以下几种常见的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大家一定要注重提防!

1.免费WIFI

有些不法分子会将WIFI植进病毒后投放在公共场所,假如用户开启了WIFI功能,有可能就会自动连接上这种带有病毒的“钓鱼”WIFI,导致隐私泄露。在此提醒:不需要的时候,在公共场所最好将WIFI 功能关闭。需要使用时,不要随意连接不明来源的WIFI。

2.钓鱼网站

3.二维码

正规场所的二维码不会出现问题,但是不法分子通过建立虚假网站并生成对应的二维码,以领红包、送福利等为由吸引用户扫码,并引导客户填写个人信息。部分二维码甚至会植进木马病毒,感染我们的手机。可见,贪小便宜轻易食大亏,遇见此类活动时,要提高警觉,确认二维码来源后方可扫码。

4.淘汰的电子产品

很多人将使用淘汰的旧手机等电子产品“高价”卖给回收商,但假如手机只是删除文件或者恢复出厂设置,其中的数据是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恢复的。假如手机中原先存有一些要害信息且被恢复了数据,会造成信息泄露。

5.各种单据

车票、机票、外卖单以及快递单上都含有个人信息,很多人往往不经处理便将其丢弃,从而导致信息泄露。意见处理这些单据或者文件时,撕毁、涂抹上面的个人信息后再丢弃,以免被骗子利用。

6.APP信息泄露

大家在安装APP时通常不会仔细辨认就贸然给APP全部权限,比如摄像头、电话簿、位置信息等,让不法APP有机可乘,肆意窃取我们的个人信息。所以提醒大家,通过正规途径下载APP,时刻谨防钓鱼使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使用,同时做好APP权限治理,依据需求谨慎授权。

内容来源:中信银行徐州分行

花季传媒app下载免费网站
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伤钱!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