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资讯大小金川为何如此难打,乾隆几乎倾全国之力才得以惨胜

大小金川为何如此难打,乾隆几乎倾全国之力才得以惨胜

misa2 03-24 3次浏览 0条评论

清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战被自誉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视为“十全武功”之二,在清朝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之惨烈,耗资之浩大,影响之深远,都远远超出了另外几次战争。

连乾隆自己都不无感慨,我平伊犁,定回部,开疆拓土两万余里,花了也不过三千万两银子,成功也不过五年,大小金川这弹丸之地,“地不足千里、人不过数万”竟然消耗了朕七千余万两银子,前后打了七年才搞定!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地不足千里、人不过数万”的大小金川竟如此难打呢?

两次金川之战经过

大小金川就是现在的金川县和小金县,位于现四川阿坝躲族羌族自治州,当年是由土司进行管辖的地方。土司具有深厚的割据性质,互相争斗,千百年来习以为常。大小金川土司,特殊是大金川土司,随着自身势力的增长,急欲进一步扩展地盘、扩充人口、增加资财,不断在四周觅衅滋事。

在这个问题上,乾隆的政策和以前朝廷的羁縻政策一样,最初并没有想卷进各土司纷争。

展开全文

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于是更加有恃无恐,四处攻掠,甚至一度逼近军事要地打箭炉(今康定)与朝廷军队相抗,迫使乾隆皇帝不再坚持“以番制番”之策,武力进剿金川也就在所难免。

大小金川之战其实是分两次进行的,第一次打了两年,清军打得反常艰难,土司番兵凭险据守,乾隆皇帝先后调集了东三省、京、陕、甜、两湖、云、贵、川等数省兵力,共计八万余众,耗银千余万两,清军丧师失律,未得进展。

乾隆震怒之下,杀庆复、张广泗、讷亲,制造了清朝历史上诛杀大臣的突出事件,但战局仍无起色。

打到乾隆十四年正月时,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再次请求投降(为什么是再次,因为第一次他想投降,乾隆没答应。),并答应永不再侵犯其他周边土司,回还所夺领地。乾隆这时其实也有收兵之意。

于是乾郑重新任用久管西蜀,熟谙番情的岳钟琪前往谈判,岳钟琪开诚布公,仅领十几个人前往勒乌围,并夜宿于土司官寨。次日,岳钟琪与莎罗奔等人立誓于佛前,并返回卡撒军营。至此第一次金川战争结束。

但是这都是表象,第一次金川之役结束后,莎罗奔虽然表面上是投降了,但是实际上大小金川与四周土司之间的争斗一刻都没有停止,短短二十年间,局势越来越走向失控,清政府屡劝不止,相反战事却是愈演愈烈。于是乾隆皇帝不得不最终下定决心,再次出兵金川。

这一次,清廷是有备而来,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解决这件事情,时间更长,规模更大,死伤更多。两军在高山严冷地区进行长期的猛烈厮杀。其间经过木果木战争,清军惨败,统帅殒身。但清军重整旗鼓,用尽全力,首先从小金川进手,最后彻底荡平二金川。

乾隆帝感慨地说:“平伊犁,定回部,其事大矣!然费备不及三千万,成功不过五年。兹两金川小寇,地不逾五百里,人不满三万众,而费至七千万,成功亦迟至五年。”

金川之战为什么在双方实力悬殊浩大的情状下还打得如此艰难?

我们中国人分析战争通常要提到的三个方面:“天时、地利、人和”。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分析。

1 天时

金川属于川西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高冷地带空气稀薄 ,走得快了,唤吸都困难,因此外地人来了都轻易产生高原反应。而且往过川西高原的朋友应该很多都经历过一天四季的气候转变,阴晴雨雪转变无常。

一遇大雨大雪,天冷地冻的,行动都极为困难,更不要说行军、打仗了,而且一到天气恶劣的时候,连军粮都运不上来,在这种情状下,战斗就得被迫中止,等候一个好天气才能陆续打。

比如当时督西路粮草的钦差大臣刘秉恬上奏乾隆的奏折中哭诉道:皇上啊,这里山高也就不说了,天是真冷啊,从山脚往上看,全是白茫茫一片,好不轻易走到山腰了吧,风还贼大,运粮不轻易啊,冰天雪地的,稍不留神就滑倒了,我们随时在冰雪路面上凿了阶梯防滑,但是人一走过,没多久又冻住了。

运粮的兄弟们,要么被冻感冒了,要么跌下悬崖摔死了。就算我们在当地请的暂时工,比我们更耐冷,也善于爬山,昨天也摔死两个”。

在这样严酷的气候下,清军行动困难,使战争变得极为艰苦。

2 地利

大小金川所在的川西北地方多崇山峻岭,且地势险隘反常,进剿殊为不易。

乾隆三十六年八月,四川提督董天弼带兵从山神沟进讨小金川,迅速溃败;

松潘镇总兵福昌攻斑斓山亦败,面对如此战况,主事王昶已熟悉到这与金川等地路险不可攻有关。

该年九、十月,董天弼领兵五千四百余名,因西路山险峻,而不得不决计从山神沟往木坪绕道进剿小金川之甲金达。感慨番地“殆非人境!”

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参赞大臣至别思满与小金川番人相遇,因“雪深山险,未得进”。

温福率部攻打小金川资哩南北山梁等处、桂林进攻东山梁和墨垄沟,俱因地险隘路窄致使兵力难施,累月不克。

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到金川土司的法宝:战碉。

在金川的各险要隘口处,通常碉堡林立,易守难攻。这些碉楼实际上就是一座小城,并且建筑巧妙,上小下大,高的可达百米,有数十层之多,四面都有射击孔。一个碉堡里面不过十几二十个人,但是你就是打不下来。

第一次打金川时的主将张广泗在奏折中历数攻碉之难时说,我是挖地道,断水源,特种部队全部都用了个遍,都是收效甚微啊。我们用的大炮在战场上杀杀人还行,用来打这种碉堡根本派不上用场,好不轻易打下几块大石头,当天别人就补好了。

3 人和

金川人口少,两金川仅有三万人。但是团结力甚强。且勇猛善战,据说当地男子,到了十二岁以后,都是腰插短刀,天天练习射击,格斗。大敌当前,也能万众一心。

最先清廷摘取拒降、杀降的残暴政策,逼得金川民求生无路,只得以死相拼,困兽犹斗,清朝的错误政策加强了金川人反抗到底的决心。

当清兵经过长期围攻,最后冲进碉堡,金川人仍然死守不退,碉楼底部挖有地窖躲身,都还要在地下拿着枪往上打。

反看清军,在士气、纪律与战斗力和金川兵形成鲜明的对比。清军都是从各省调集的绿营兵,水平极差,而且官员的腐朽也是有目共睹,官员之间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几乎无处不在。

乾隆帝骂他们这些绿营官兵,你们怎么这么无能,一到要真刀真枪打起来吧,你们互相看看,都期看别人先上,军官吧,也不督战,敌人冲来的时候,还跑得比谁都快。。。因此,金川兵能够以寡敌众,以弱胜强。

乾隆最终获胜的原因

打仗打的是什么,钱。

这个时候的乾隆爷最不缺的就是钱。乾隆曾感叹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此时部库所积多至八千余万两,朕每以存积太多为嫌。。。”并且给前线将士保证,“但能扫荡擒歼为一劳永逸之计,即使再多费一千万两,朕亦不靳”,意思是前线的将士们,只管安心在前线打仗,钱,那不喊事儿。

所以我们看到,到了战争结束的时候,屯在勒乌围、美诺两处的军粮还有三,四万石,足够前线士兵再食两年。

而金川士兵由于常年的封锁和那几年粮食歉收,地方经济已经接近崩溃,战斗力大为削弱。很多人因为饥饿,而不得不投诚到清政府一方,从而又使得兵源大为减小,这也是清军能够获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装备问题

在第一次金川之战后,乾隆便对战碉有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从驻守北京的八旗兵士中选拔优异者作为云梯兵,针对该地碉楼的特征进行专门练习。在香山地区多处仿建碉楼,组建云梯队,演习攻碉战术。从此,在清朝军队中出现了一支能攻善战的、具有特种兵性质的兵种--健锐营。这支军队后来在二次金川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勋。

乾隆更是直接把兵工厂直接移到了前线,边打边改良,前线总指挥阿桂还上奏要求朝廷提供一些西洋冲天炮,这些冲天炮后来证实在炸碉楼的时候发扬了大用场。

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除此之外,清政府还足够利用了其他几个土司和大小金川土司之间的矛盾 ,让其它土司站到了自己的一边 。

特殊是清廷木果木战败之后,朝廷的做法和金川土司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乾隆一边对回顺土司及子女给官给钱,一边宣称大军立刻就要再次解集前来,稳住其他几个土司的心态。而金川方面,到了这个时候也没忘记威逼其他土司,说等到朝廷撤军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这些不知好歹的。

正是得益于这些土司的扶助,给了清军极大的扶助。

小结

乾隆年间的大小金川之役,是乾隆皇帝 “十全武功” 中打得最艰苦,最惨烈的战争。这次战争无论对清政府还是对大小金川地区来说都是一次影响历史进程的一次事件。

对清政府来说,挟“康乾盛世”全盛之力,以四十比一的兵力, 以近一亿两的军费开支往对付一个仅有弹丸之地的小小土司却不能取得速胜,前后继续时间竟超过了三十年。

这足够暴露出了尚处于盛世的大清王朝己存在着诸多弊端,繁华的背后隐躲着众多的不稳定因素,也可以看出此时的清王朝己走向下坡。

从金川之役的全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清王朝所极力标榜的“康乾盛世”结束仅仅四十年,英帝国主义就用枪炮打开了清王朝的大门。

我们就可以理解清王朝在以后的鸦片战争以及后来的八国联军战争中为什么会一败涂地,而这种惨败实际上在它最辉煌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

对于大小金川地区来说,这两次战争彻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历史进程。土司制度不复存在,最终实行了“改土回流”纳进中心集权统治。

金川地区的百姓是不幸的,他们是这次战争最大的受害者,在这次战争中充当了金川土司和清政府的牺牲品。

然而,在战后,随着金川土司的不复存在,从而使得金川地区换来了一个较为长时期的稳定团结的局面,而这一点在客看上又对金川地区的发展发明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越来越多地与外界的交往,在此之前的那种封闭、落后的社会被较为开放的社会所取代,民族之间在经济上互相学习,文化上互通有无,金川地区在各方面都开始了一个飞速的发展。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逼哩逼哩
河南洛宁山子——野狐泉 赵兴勤 | 潘金莲和王熙凤──试析《金瓶梅》《红楼梦》中两个泼辣女性形象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