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3000年中华印信约会济宁 共襄文化盛举共鉴文明之光

3000年中华印信约会济宁 共襄文化盛举共鉴文明之光

misa2 03-25 4次浏览 0条评论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丁健)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是为中国印。

以刀为笔,银钩铁画,刻下的是文明,是历史,是学养,是一个印人关于家国情怀的真诚与守看,是一个民族关于老实守信的承诺与信仰。

印者,“信也”。在中国人的看念里,“诚信”是人类共生共进的普世价值,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必要前提,它逐渐成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缺少的价值看念。而“印章”作为从古至今的一种仪式化凭信,凝聚着中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代表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老实守信的优异美德。

春风和煦,春花灼灼。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源头,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后的第十个春天,3月20日至3月31日,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在孔子博物馆郑重举办。上千件印信作品,200余件宝贵文物,集结十大展区,奉献一场中华印信饕餮文化盛宴,共同在孔孟之乡“印证诚信 共鉴文明”。

儒家文化、印信文化是诚信文化的共同守看者、践行者

展览开幕以来,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书画篆刻爱好者及普通市民的关注。此次展览以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学术指挥单位,由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联合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四家中国顶级印学机构共同主办。

四家顶级机构首次联袂, 共襄盛举,于山东济宁办展,有其深意。起源于齐鲁之地的儒家思想把老实守信作为君子立身、立言、立德必备的内在品行,“信”字在《论语》中共出现38次,其中24次表诚信之意。作为信义之邦,齐鲁之地的印信文化自然十分繁华,论其印史悠久、印躲丰盛、印学发达,在全国都堪称翘楚。齐鲁印信有许多光彩夺目、独一无二的亮点:汉代右盐主官印在古印中体量最大;范式墓中出土的“范式之印”将名人、名碑、名印汇为一起,也堪称全国之最;还有石洛侯印、临朐丞印、临淄丞印、齐御史大夫印等或做工反常精美或封泥价值重大。生动、苍茫、朴茂、厚重、大气是齐鲁印信的主要审美特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承载力。印信文化发达的齐鲁之地更有清代陈介祺、高庆龄、郭右之,近现代王献唐等印学大家、鉴躲大家,留下大量的古印实物、典籍著述。印信资源丰盛的山东举办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展开全文

漫步“中华印信三千年”——卓著的立信之迹、“信义之邦”——齐鲁印信的风彩、“金石永寿”——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西泠春秋”——西泠印社社躲精品展、“金石和喊”——全国印社邀请展、“天边比邻”——国际印学名家作品展、“焕彩万印楼”——历届陈介祺奖精品展、“齐风鲁韵”——山东印社作品展、“笔不尽意”——诗、书、画、印兼修作品展、“印”证济宁——济宁印社社员作品展十大展区,不仅可以感受篆刻艺术之美,更可感受印信文化的深深魅力。

另外,还开垦了“印信生活”——沉浸式互动体验区,引进孔府印阁,通过专家讲授印章篆刻知识、让看众体验印的制造等,活跃看众参与度,广泛传播印信文化。同时开垦线上虚拟展馆,展示主会场展陈的实物、图像,提供各展区、分会场导航搜索服务,方便看众互动参与,实现方便灵敏的线上服务功能,全方位、多层次地为看众带来一场出色纷呈的艺术盛宴。

孔孟之乡丰厚历史文化积淀 铸造书法篆刻艺术重镇

中国篆刻起源于春秋时期,兴起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印从书进,书从印出",篆刻艺术是中国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集历史、文学、哲学、美学、文字学、训诂学、鉴躲学以及书法与镌刻技法于一身,可谓“方寸之中的大千世界”。孔孟之乡济宁,作为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书法篆刻之风兴盛,历史上不乏杰出篆刻家的身影,新时代更是涌现出许多优异的书法篆刻人才。

济宁有石刻书法的厚度。济宁是闻名的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而“天下汉碑半济宁”,也是济宁的一张文化名片。清乾隆年间,闻名金石学大家翁方纲一派,长期访碑、活跃于济宁,翁方纲本人三次亲临济宁访碑,阮元、毕沅、孙星衍、王昶、洪亮吉、武亿等一流的乾嘉金石学大家均到访过济宁。那个时期产生的《两汉金石记》《山左金石录》《金石萃编》《山左碑目》《寰宇访碑录》等扛鼎金石学的代表性著作,都收录并得益于济宁的石刻资源。

济宁有金石文化的高度。清代,济宁有过两次金石学的高峰。一次是黄易时期,以访碑为显著特征。运河同知黄易在济宁为官25年,清乾隆五十一年,他在济宁嘉祥访得并挖掘保护了武氏祠汉画像石。使济宁涌现金石学之盛。二是徐宗干时期,撰修刊印《济宁州金石志》8卷。济宁由此掀起一个著录金石的浪潮。据《济宁州金石志》载,当年坊间流传有一部原拓本《济宁印谱》,收录历代印章多达500枚。

济宁不仅是出篆刻家的地方,而且与“西泠”印社有缘。黄易作为“西泠八家”之一的篆刻家,深深影响了“济宁印人”,给后来的济宁印坛带来无限生气。

在碑学理论影响下,“济宁印人”取法碑石的相对较多,用笔运刀力求古法,富含金石古气。改革开放之初,济宁的书法篆刻爱好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级各类书法篆刻活动丰盛多彩,展览、研讨会、交流活动接连不断,层出不穷。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根植汉魏沃土的济宁篆刻家,继续问鼎国家级篆刻展览赛事。2020年12月12日,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公布了最新版社员名录,520名社员和名誉社员中,就有范正红、段玉鹏、江继甚、陈靖、郑志群、谢长伟6位济宁籍社员。“西泠六家出济宁”,“济宁印人”由点到面,形成一个艺术群体,变成一个艺术现象。

2021年4月9日,6位济宁籍西泠印社社员来到杭州,“聚艺”孤山,在中国篆刻博物馆和西泠印社举办了“邹鲁流风·西泠印社济宁籍社员六人作品展”,他们以圣地文化特有的博大情怀和细腻清雅的古韵,走出了一条极具探索价值的艺术之路。

18节篆刻印屏亮相展览 济宁印人“印”证济宁

2019年12月21日,济宁印社正式成立。代表孔孟之乡篆刻事业进进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济宁篆刻艺术,既有高原又有高峰,成为济宁当代文化名副其实的先锋力量。

多年来,济宁书法篆刻更是人才辈出,实属山东乃至全国的书法篆刻重镇。在“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上,社长郑志群携高成丰、郭杰、武伯方、林宪广、付鸾銮、张月德、刘立等70余位成员参展。 “印证济宁”济宁印社社员作品展将以印社代表性成员的精品力作,展示孔孟之乡焕发出的时代“印信”光彩。

上世纪60年代,闻名金石书法家朱复戡先生多次来济宁传道授业,进一步推动了济宁书法篆刻艺术的发展。截至目前,济宁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30余人,西泠印社社员6人,更有大量的篆刻爱好者,学习篆刻蔚然成风。

“我们通过在印社进行了征集,大家都非常地踊跃,最后一共收集到作品印屏是31件,印石是60余件。”济宁市孔孟书画院院长、济宁印社社长郑志群:“这次的印信展览,很多都是全国知名的大家、名家,还有一些社团、专业机构前来参展,他们的展品来到济宁,对济宁当代艺术的创作、篆刻艺术的创作、印信文化的普及,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郑志群社长的篆刻作品“白驹食场”“梦回西泠”,均摘用阳刻手法。展览作品中,不少篆刻家抉择儒家经典内容作为创作主题,如郭永峰作品“温故知新”、丁健作品“游必有方”、丁辉作品“文行忠信”、张玉猛作品“君子怀德”等,均出自《论语》,以印信文化,体现孔孟文化的精髓。此外,“印”证济宁展区还以18节印屏,集中展示济宁本土印信风貌。

作为“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的举办地,济宁在本次展览上展示了当地特殊的印风,也给看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进推进文化“两创” 印章产业焕发生气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宁观察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华为条件。此后,总书记又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明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0年来,孔孟之乡牢记总书记嘱托,深耕人文沃土,探索文化“两创”的济宁路径,首批确定了100多个中华优异传统文化“两创”示范点,并在更高站位上打造中华优异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曲阜市林前社区的篆刻师傅们,纷纷把刻章地摊摆进旁边的三孔景区。但由于经营分散、水平不高,同行业间恶性竞争,前来刻章的游客越来越少,市场一度变得无比萧条。

然而,在2008年,在曲阜当地,一家名喊“孔府印阁”的店展却声名鹊起,他们在互联网上定制、销售印章,一炮而红。2014年,孔府印阁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很快,他们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把社区100多位老篆刻工匠聚在一起,对篆刻技艺进行开发式传承。孔府印阁现在拥有100多位篆刻师,50多位产品设计师,有2万多种印章,每隔一到两周都会有新产品面世。

目前,他们的篆刻印章产品已占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石印产品网上销量全国第一。每年一千多万枚印章从这里流出,一年销售额达1.8个亿。

古老的印章,为何会在布满新奇事物的互联网上再次复活?印阁负责人表达,一方面得益于近几年国家对优异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则在于以孔府印阁为代表的林前篆刻人破解了古老技艺在现代生存的密码——那就是产品紧跟客户需求。

如今的孔府印阁的印章,成为受人追捧的“网红”产品。很多印章穿上新的外衣,设计师们把古诗词里的名言名句,刻在上面,展现文化的魅力。孔府印阁开发这一系列的产品,一是因为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期看能通过篆刻这门口技艺,借助印信这个载体,让这些金句中包含的文化元素飞进普通百姓家。

植根传统文化的沃土,践行文化“两创”的济宁路径,包括印章产业、尼山砚、楷雕等多个非遗文化、山东手造的文化产业已在孔孟大地蓬勃兴起,方兴未艾。

东方风来满眼春。

春日融融,春光正好。于大好春光里,来孔孟之乡,赴一场中华印信文化的约会,一起感受诚信的力量,相遇文明之光,烛照你我的心灵。

一方中国印,浓浓中华情。每一方印章里,跳跃的都是一颗生动鲜活的中国心。金石之光,穿越历史的烟云,烛照悠悠岁月,至今仍闪耀着东方文明的绚烂之光。

汉字找茬王
汉字的实相——石虎画家的汉字艺术 坐拥近百万,丁真家原来这么有钱!网友们多虑了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