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折射时代光斑,感受艺术发展中的“通”与“变”

折射时代光斑,感受艺术发展中的“通”与“变”

misa2 03-25 4次浏览 0条评论

国内重要艺术盛事正在渐次“回回”。近日,作为我国最早“双/三年展”之一的广州三年展在广东美术馆迎来第七度启幕。

本届广州三年展以“化作通变”为主题,王绍强(中国)担任总策展人,吴洪亮(中国)、菲利普·多德(英国)、艾墨思(德国)、姜俊(中国)担任策展人,邀请来自更加广泛文化背景之下的超过50位/组国内外艺术家及团体,试图拉开一个于变中求变的当代景看。展览在历史维度中“思变”,当代看察中“应变”,构想未来可能的“转变”,以四部片段化的叙事折射时代的光斑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谈及此次主题“化作通变”,主策展人王绍强指出:“确定性的逐渐消失,是我们在擦拭这个世界时,所展露出的越来越清楚的样子,也是当下社会无法回避的时代语境。我们置身其中,与其共振。艺术作为对复杂世界的感知与表征,是每一个时代切片的笔录者和对话者。”

由策展人吴洪亮策划的“边缘”板块,展开了对中国当代艺术样本的另一种书写。聚光灯不再集中于对标志性文化符号的梳理与显现,却试图觅觅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被漠视或散落的碎片化的文化记忆。

同样是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内生”板块,由策展人姜俊策划,将视角投进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中国性”的转变与发展的反思。它根植于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以本土视角向内反思,向外展看,形成了特殊的、内生的文化气质。

展开全文

在菲利普·多德策划的“慢板”板块中,艺术实践转向了对本体价值的重新探求。在这一板块中,慢艺术尝试给出一种应变的可能,它回回到素材的本体语言,回回到创作与手做的经典关系,重新探求创作的意义。

在艾墨思板块“触屏”中,尝试讨论的是,当科技深刻地嵌进并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面对未来时,如何在人与自然、人与技术、物质与非物质间转变的伦理中自处与相处。在未来,这样的转变是彼此无限接近还是南辕北辙,也许我们已经走到了一个需要停下探求的路口之中。

广州三年展举办至今,已走过20余载。作为一个成熟的展览机制,这个展既是国际视野下的艺术联动,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同时又成为一种精神力量,吸取更多的“前沿”文化精神,不断拓展更宽广的对话平台。

同时,第七届广州三年展文献展也在广东美术馆中显现,以“通变”为要害词,结合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相关的艺术大事,并配合馆躲重要文献,系统梳理自1977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此外,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四场平行展分别于盒子美术馆、与亨美术馆、看空间、东莞21空间美术馆同期启动,串联城市艺术生态,以艺术激活城市的新年新气象。

作者:范昕

编辑:徐璐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变英雄合击
试验变耐压仪(中试源头工厂) 江西泰山石带来自然之光,又是一个怎样的画面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