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古代盗墓贼偷遍宝物,此物明明很有价值,为何却无人敢碰?

古代盗墓贼偷遍宝物,此物明明很有价值,为何却无人敢碰?

misa2 03-25 4次浏览 0条评论

在华人习惯中,对于往生者总抱有相当大的尊重,关于丧葬的礼俗,也是相当复杂。不过,尽管受到道德的谴责,仍然有一项不可漠视的地下活动,也就是盗墓。从古至今,多数皇帝的陵寝都曾遭到破坏,宝物遭到洗劫,不过当中却有一项物品,即便具有高价值,盗墓贼却几乎不敢碰。

▲中国历史上,盗墓都是一项常见的地下活动,也衍生出许多奇闻。(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盗墓这项行为,无疑就是打搅往生者的恶行,但即便如此,似乎也是有行规,并不是所有值钱的物品都会带走,其中就有一项例外,那就是“玉器”,为什么呢?

玉,在中华文化中非常时髦,人们认为它有往凶、避邪、挡煞、鉴真的作用,因此在古代,玉常被作成祭奠礼器与象征身份地位的装饰,皇帝印玺亦是用玉刻造,在现代,除了装饰之外亦常当作平安符随身佩戴。

古代封建社会,天子在祭奠天地、时,要用玉册来刻下铭文;百官封爵以玉器为印信;转达君令使用玉符、君子以玉为德行操守的准则;民间诗歌中经常以玉作为美好事物的代表象征。如《诗经·国风·卫风》提到的一段诗歌:

展开全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其中的“琼琚”“琼瑶”“琼玖”均是当时对“玉”的美称,此外“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经·大雅·抑》)“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诗经·国风·卫风》)

此外很多成语也与玉有关,如“玉壶冰心”、“玉石俱焚”等,在这些成语中无分褒贬,“玉”的意义一般均为褒义字。战国时期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在逐步接受各种派系思想的同时,也接受了玉在文化中的作用。因而玉的文化意义也在不断上升,诗歌中、宫殿内、祭台上都有玉器的存在。

其中关于“和氏璧”的典故在这一时期出现,通过《史记》、《战国策》等史书不断延伸,成为极富文化意义的象征。玉的文化意韵还是逐渐成形。宋以后,玉成为世俗化的装饰。 玉也成为人们驱吉避凶的物品,《明心宝鉴》中苏黄门曰: “衣冠佩玉, 可以化强暴; 深居简出, 可以却猛兽; 定心寡欲, 可以服鬼神。 ”

“玉”,很早就出现在华人社会之中,种类五花八门,有些玉制品就有着极高的价值,至今也流传一句话“黄金有价,玉无价”。那为什么盗墓贼偷遍宝贵物品,却从来不碰“玉”呢?大致可以回纳出以下两项原因。

首先,在古代社会,玉器比黄金还宝贵,这也意味着普通的百姓是无法拥有玉器,更很少将其作为陪葬品,因此墓中有玉器的,多半是权贵阶层。正因为凡人难以取得,一旦擅自将玉器带出来转卖,可能引起官府注重,弄巧成拙。

除了转卖的轻易度之外,古人对于“玉”也有不一样的阐明,多半会与信仰等因素连接,担心可能招来恶性的循环等因素,因此“玉”就成了一项不轻易被偷走的物品,也能透过其保存程度,做进一步的历史研究。

参考资料:《CCTV-国家地理:玉石之路》

怒首领蜂大往生
赵丽颖《野蛮生长》来袭,仅36集粉丝嫌少,一看播出方式:放心了 《风吹半夏》热播,赵丽颖这次火了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