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开国中将张震回忆: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争中的作战行动

开国中将张震回忆: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争中的作战行动

misa2 03-25 4次浏览 0条评论

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争中的作战行动

张震

38年前,中原、华东两大野从军并肩作战,在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自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战场_卜,进行了震动中外的大会战—解放战争三大战争之一的淮海战争。双方参战兵力共约140万

人,敌方为5个兵团、4个绥靖区(两个绥区后改为兵团)、34个军,约80万人,我方为23个纵队(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零1个军,加上江淮、冀鲁豫、豫皖苏、豫西、陕南军区7个独立旅和鲁中南、苏北军区部队,约60万人。战争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分为3个阶段,继续66天。我军消亡国民党徐州“剿总”前进指挥部、5个兵团部和20个军,另有1个绥区及其所属的两个军起义,共55.5万余人。我军伤亡13.8万余人,敌我缺失为4.1:,1。至此,我军将中原、华东战场敌军主力消亡殆尽,为我军胜利渡江和解放南京、上海浦平道路,敲响了蒋家王朝反动统治的丧钟。

我军在淮海战争中的歼敌人数,超过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红军进行的莫斯科会战和库尔斯克会战(这两次会战,德军均缺失约50万人)。回忆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争中的作战行动,对于研究总结大规模进攻战争的体会,探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争指挥法则,是不无裨益的。

一、正确选定进攻方向,在中心军委总的战术 意图下,足够发扬前线指挥员的主看能动性

1948年9月,毛泽东主席提出在解放战争的第3年(1948年7月至1949年6月)要求歼敌正规军150个整编旅(师),其中华东野战军(以下简称华野)歼敌正规军40个整编旅(师),并攻占济南和苏北、豫东、皖北若干城市。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粟裕依据中心军委的战术意图,于9月16日济南战争发起前就考虑了济南战争结束后华野行动的两个方案:

一是出鲁西南,越陇海线,与中原野战军(以下简称中野)会合,觅歼敌军于徐州西南;二是由鲁南南下,出苏北,夺取两淮 (淮阴、淮安)。鉴于我军在徐州以东作战,可就近取得山东老解放区的支援,夺取两淮后,又可就地解决粮食给予,加上由于蒋桂矛盾,白崇禧为保存桂系实力,不会将华中“剿总”所属的张淦兵团转用于徐州方向,两案相较,倾向于实行第2方案。8月23日,华野曾向中心军委提出;“俟两月以后,我们即可举全力沿运河及津浦(线)南下,以1个兵团攻占两淮及高邮、宝应,则苏北局势即可大大开展。”

展开全文

9月24日济南战争即将胜利结束时,栗裕代司令员向中心军委意见:为更好地改良中原战局,暴露津浦线,迫使敌人退守江边及津浦沿线,并争取华中人力物力对战争的支援,我军于攻克济南后主力即行南下,进行淮海战争。战争第1阶段以苏北兵团(须加强1个纵队)攻占两淮,并乘胜收复高邮、宝应,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今郑县)车站沿线两岸,消亡可能自徐州、海州来援之敌。战争第2阶段,以3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

翌日,中心军委复示:“举行淮海战争,甚为必要。……(一)估量不久邱清泉兵团将退回商丘、肠山地区,黄百韬兵团将回至新安镇运河车站地区,你们第1个作战,应以消亡黄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的,(二)消亡两淮高宝地区之敌,为第2个作战;(三)消亡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为第3个作战。进行这3个作战是一个大战争.打得好,你们可以歼敌10几个旅,可以打通山东与苏北的联系,可以迫使敌人分散一部兵力往保护长江,而利于你们下一步进行徐州、浦口线_L之作战。”

10月9日,华野前委于山东曲阜召开作战会议。粟裕、谭震林、陈士集、唐亮、钟期光等同志和我遵照中心军委指示,与到会的各兵团、各纵队首长共同研究,确定在战争第1阶段以5个纵队围歼黄百韬兵团,以1个纵队围歼郊城之敌,以1个纵队阻击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以1个纵队监视临城、台儿庄之敌。10月11日,毛主席制定了《关于淮海战争的作战方针》,指示华野在战争第1阶段“要用一半以上兵力,牵制、阻击和歼敌一部,以对付邱李两兵团,才能达到消亡黄兵团3个师的目的”,并提出:“看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即速部署进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从此,淮海战争不再是华野单独执行的任务,’而是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共同执行的任务了。

1D月22日,中心军委电示中野于攻克郑州后相机攻占开封,或直出徐蚌线,钳制孙元良、刘汝明和邱清泉、李弥各一部。同日,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中野主力解放郑州,24日收复开封。此时,刘伯承司令员率中野一部在豫西对付张淦、黄维两兵团。25日,中心军委曾要陈、邓率中野主力到蒙城地区集结,直取蚌埠并预备渡淮南进。陈、邓意见中野主力不出淮南为好,改于永城、毫县、涡阳地仄集结,无论出宿(县)蚌(埠)线或打孙元良均更方便。中心军委复电赞同。31日,粟裕代司令员向中心军委意见:淮海战争即将发起,规模很大,请到达淮海前线的陈毅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翌日,中心军委电复:“整个战争统一受陈邓指挥。”

1.1月3日,孙元良兵团自商丘开向蒙城,刘伯承司令员、邓子恢副政委、李达参谋长向中心军委和陈、邓意见:中野主力似应首先截断徐州、宿县间铁路,造成会攻徐州的形势,如此不仅孙元良兵团可能北援,便于我在运动中歼击,而且邱清泉兵团亦可能被迫南顾,减轻华野的压力。对整个战争扶助较大。5日,中心军委电示陈、邓:“你们到永城后不停留,陆续东进,完成对宿县的包围,然后看情状,好打则攻歼之,如敌援甚快不好打,则打援敌。”10日,刘伯承司令员从豫西赶到淮海前线,与陈、邓会合。

毛主席高瞻远瞩,制定了淮海战争的作战方针;又博摘众长,使这个方针得到弥补和进一步完美。战争第1阶段的进攻方向选定在徐州以东,消亡对象是黄百韬兵团。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线,协同华野作战。在总的战术意图下,高统部和前线指挥员之间经过酝酿磋商,使战争的具体部署更加缤密。

二、威逼徐州、切断陇海线东段,合围黄百韬兵团

我军攻克济南后,情状的转变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黄百韬兵团回到新安镇地区。徐蚌间大战在即,但国民党军事当局却对“以主力集中于徐蚌段”或“退守淮河”的方案举棋不定。11月4日,蒋介石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徐州,5日召开作战会议,决定集中兵力于徐蚌段两侧进行攻势防备。6日下达命令。守徐州备部队牢固守备,黄百韬兵闭自新安镇地区西撤,确保运河西岸;邱清泉兵团以永城、砀山为中心集结;李弥兵团集结于灵璧、泗县地区机动,孙元良兵团以蒙城为中心进行“清剿”,掩护津浦线安全,3绥靖区冯治安部守备临城、台儿庄地区;4绥靖区刘汝明部移驻临淮关;9绥靖区李延年部从海上撤退(该绥区所属的44续军,后改从陆上撤退,回黄百韬指挥)。

11月G日,我军开始淮海战争第1阶段作战,早在10月23日,华野于山东曲阜下达预备命令;11月4日下达作战命令。在敌下达命令的同日,我军已开始行动了。华野主力于6日自赣榆、临沂、滕县、单县地区向南开进,一部自宿迁向北开进,野司进至郊城以西的马头镇指挥。7日中午,粟裕、陈士榘和我得知敌44军已撤离海州、连云港,向黄百韬靠拢,驻守临城、台儿庄地区的3绥区及所属59军、77军的大部,翌日(8日)即将在何基津、张克侠两位长期在国民党军中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带领下起义,我们3人立刻发电给带领7纵,10纵,13纵直插徐州以东的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按预定计划迅速切断陇海线东段,并统一指挥自宿迁北上的11纵、江淮军区两个旅,阻击邱清泉东援,求歼李弥一部,保障我在运河以东攻歼黄百韬。

同时向陈、邓和中心军委意见,中野主力直出徐蚌段,切断徐州敌之退路,使邱清泉、李弥不能南撤,华野主力消亡黄百韬后,协同中野进攻徐蚌段,孤立徐州,尔后或歼黄维,或歼孙元良,或夺取徐州,当依情状再定。

11月6日晚,鲁中南纵队对郊城山东省保安旅王洪九部发起进攻,7日晚消亡该敌。陈士榘参谋长率前指进至新安镇以北,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战斗预定于8日晚完成包围发起进攻。黄兵团于7日自新安镇地区西撤,一部刚过运河以西,大部尚在河东。河上只有一座铁桥,敌军和随同撤退的国民党地方党政机关人员拥挤桥头,争相通过,紊乱不堪。7日晚,我1纵、4纵、6纵、8纵、13纵立刻向敌猛追,谭震林副政委、山东兵团王建安副司令员指挥7纵、10纵、13纵攻占运河线的重要孔道万年闸大桥,并南渡运河,苏北兵团韦国清司令员、吉洛(姬鹏飞)副政委指挥2纵、12纵、中野11纵,插向新安镇以东的阿湖地区,8日晚越陇海线向西迁回。

11月8日,何基沣、张克侠起义成功,使我军得以顺利通过3绥区防区,威逼徐州,切断了黄百韬兵团与徐州的联系,对合围黄兵团起了重要作用。这是战争发起后第一个大胜利。此时,解决黄兵团已不成问题。且辽沈战争已胜利结束,敌我兵力对比起了根本转变,待东北野战军进关与华北野战军会师后,平津之敌将成瓮中之鳖。同时南线之敌有撤出徐州、退守江防的征候。依据以上情状,粟裕代司令员同我商量,拟在消亡黄兵团后乘胜扩大战果,力争将南线敌人的主力消亡在徐州及其四周。

11月8日晨,粟裕代司令员和我联名向陈、邓和中心军委意见:由于近来全国战场的不断胜利,蒋介石有摘取下述两种方针可能:第一、以现在江北之部队再加上由葫芦岛撤退之部队,陆续在江北与我周旋,以争取时间,加强其江南及华南防备,第二、立刻舍弃徐蚌、信阳、两淮等地,将江北部队撤守沿江,迅速巩固江防,防我南渡。并争取时间整理其部队,以图与我分江而治,侯机反攻。我们不知各老解放区对战争尚能支持到如何程度,邓果尚可能作较大的支持的话,则以迫使敌人摘取第一方针为更有利。此次战争子消亡黄兵团之后,不必以主力向两淮进攻,而以主力转向徐蛛线进击,抑留敌声、于徐州及其四周,尔后分别削弱与逐渐消亡之;同时以主力一部进进推南,截断浦蚌铁道,错乱敌人部署与孤立徐蚌各点敌人。

这个电报发出后,我们收到中心军委11月7日晚来电:完全赞同原定部署,非有寺别重大转变,不要改变计划,愈果敢愈能胜利。在此方针下,由你们机断专行,不要事事请示。第1仗如能歼敌21个至22个师(整编旅),包括可能起义者在內,“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四周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假如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2仗,消亡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但我们仍认为应切断徐州敌之退路,不让其撤至蚌埠以南。接着,收到中心军委S复示:“虞午电悉,估量及部署均很好。”又收到中心军委9日复示:“齐辰电悉,应极力争取在徐州四周消亡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使用全力保证我军的给予。”中心军委的来电和复示,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何基沣、张克侠率部起义后,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因徐州防务空虚,急令邱、李、黄3兵团向徐州收缩,孙兵团自蒙城经宿县北开徐州。11月9日,黄兵团主力撤逃到运河西岸,为防我跟踪过河,不待其后尾撤完,即将运河铁桥破坏.10日,黄百韬鉴于部队建制紊乱,运河西岸有原李弥兵团修筑的工事可利用,决定在徐州以东55公里的碾庄坪地区停留,整顿部队。此时,我山东兵团指挥的3个纵队,迅速越不老河南下,10日在曹八集消亡黄兵团先头部队1个师和李弥兵团留下之防的1个团,并与自宿迁北上的11纵和江淮军区两个旅会合,切断了黄兵团的退路。

11月10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作战会议,责怪刘峙无能,命令杜聿明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率邱、李两兵团东援,限10天内与黄兵团会师,派顾祝同到徐州督战,并派飞机到碾庄圩地区上空,给黄百韬和各军军长空投亲笔手谕:“着该兵团就地反抗”;“此次徐州会战,关系党国存亡,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地形、工事、兵力,我都优越,胜利在握。看激励将士,以尽全功。”

我军按照既定决心,发起对黄兵团的进攻。陈士榘参谋长指挥4纵、6纵、8纵、9纵,于歼敌掩护部队后渡过运河,乘敌喘息未定展开猛攻,至11月11日将黄兵团部和4个军合围于以碾庄仔为中心的不到1. 8平方公里的地域内,黄兵团担任翼侧掩护的G3军主力,于12日拂晓被我1纵消亡于运河车站东南的窑湾。山东兵团所率部队,11日在徐州以东的大庙一线占据阻援阵地。苏北兵团指挥的3个纵队,插向徐州东南,13日在雎宁西北的大王集包围徐州“剿总”直属107军,迫使该军军长孙良诚率1个师投诚,另1个师被我消亡。我军各部发扬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不怕伤亡,不怕疲惫,征服前进道路上各种阻碍,有的部队一夜竟追击60至70公里,进展十分顺利。

三、适时调整部署,攻歼黄百韬兵团,阻击援敌

消亡黄百韬兵团,是淮海战争的第一个大仗,此仗获胜的要害,

在于能否阻止徐州东援的邱清泉、李弥两兵团。11月13日,邱,李两兵团在蒋介石严令督促和大批飞机、坦克掩护下,猛攻我阻援阵地‘、找顽强抗击,阻敌于徐州以东的候集、林佟山之线。14日,我调整部署,以4纵、6纵、8纵、9纵、13纵和特纵主力组成突击集团,由山东兵团指挥,攻歼黄兵团,以7纵、10纵、11纵组成阻援集团,由10纵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委指挥,正面阻击邱,李两兵团,苏北兵团韦国清司令员指挥2纵、12纵、中野11纵、鲁中甫纵队,向徐州东南郊急进,侧击邱、李两兵团,以1纵为预备队;江淮军区两个旅南下包围灵璧。野司进至陇海髓土山镇南的火神山,陈士榘参谋长率前指进至土山镇西南的占城。指挥机关尽量靠前,便于把握情状,组织协同,对部队实施及时的不间断的指挥。

我阻援集团坚守阵地,挡住敌人的连续进攻,歼敌万余,击毁坦克30余辆,10天内敌人前进不到20公里。我进至徐州东南郊的部队,于潘塘地区向邱兵团的翼侧展开猛攻,井袭击徐州机场,会同正面阻援部队,有力地保障了攻歼黄兵团的作战。

我突击集团从四面八方猛攻黄兵团。由于我在运动中仓促转进进攻,未及查明李弥兵团在碾庄圩地区构筑工事的情状,加上该地区村落多水塘、水沟,利于防守,我进展较慢。14日,我适时总结体会,摘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发扬我军夜战、近战的特长,利用近迫作业接敌,逐村逐堡进攻;同时集中榴炮、野炮、山炮80门组成数个炮兵群,对敌炮兵进行压抑射击,并以特纵坦克大队参战。至片日,战斗力较弱的44军、100军基本被我消亡,25军尚余残部,仅64军较完全。19日晚,我向碾庄坪黄兵团部发起进攻,黄百韬逃至64军防地进行垂死挣扎。22日晚,我在大院上全歼s}军和25军残部,击毙黄百韬。

中野首长指挥中野主力、华野3纵、两广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旅,11月7日在商丘以东的张公店歼敌1个师,并向徐州西南郊进逼9日,中心军委电告陈、邓徐州敌有总退却模样,中野主力应直出宿县。10日,中心军委电告陈、邓:中野应全力攻取宿县,愈快愈好。16日凌晨,中野部队攻克宿县,将津浦线拦腰斩断,切断了自平汉线赶来的黄维兵团和位于蚌埠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援徐州的通道,封闭了徐州敌人沿津浦线南逃的大门,使徐州成为孤城。这是战争大起后的又一个大胜利,标志着淮海战争从徐东会战发展为南线决战,为夺取战我全胜,发明了非常有利的态势。18日,黄维兵团到达阜阳后,与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分路北援。中野主力立刻转进阻击,去除了华野后顾之忧,保障华野完成攻歼黄兵团和阻击邱、李两兵团的任务。

在淮海战争第1阶段,华野遵照毛主席指示,首先向黄百韬兵团开刀,斩断徐州乱人的右臂,共歼敌1个兵团部和6个军,另一绥区所属两个军的大部起义,并给予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以繁重打击。国民党军对我军的神速攻势估量不足,刘峙初令黄兵团向徐州收缩,后为接应自海州西撤的44军而令其推迟一天自新安镇撤退。黄兵团于11月10日在碾庄好停留,李弥兵团却于9日按刘峙命令自曹八集撤往徐州。如黄、李两兵团同步后撤,将会增加我军合围黄兵团的困难。

黄百韬曾说有“三不解”:一、我为什么那么傻,要在新安镇等待44军两天,二、我在新安镇等待两天之久,为什么不知道在运河上架设军桥,三、李弥兵团既然以后要向东进攻来援救我,为什么当初不在曹八集四周掩护我西撤。敌人在战争指挥上为保住1个军,结果丢掉1个兵团,以后又为保住1个兵团,结果共丢掉5个兵团。敌人的指挥错误和失败,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又是必然的。

统筹全局,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前提。中野攻克宿县后,中心军委于11月16日电示:“中原、华东两军,必须预备在现地区作战3个月至5个月(包括休整,食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达80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地区党委统筹解决。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看从这个看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5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3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总前委的成立,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淮海战争的全胜。

四、保障中野围歼黄维兵团,,阻击南北援敌,追击和合围杜聿明集团

11月23日,我军开始淮海战争第2阶段作战。经中心军委赞同,总前委集中中野全部和华野一部,在中野首长指挥下,至12月15日,于浍河以南的双堆集地区全歼黄维兵团部及其所属的4个军,生俘黄维。华野主力分别于徐州以南和蚌埠以北地区,阻击邱清泉、孙元良两兵团南援和李延年、李汝明两兵团北援,保障了攻歼黄维的作战。在此期间,中野11纵回还建制,江淮军区两个旅南渡淮河,会同先遣纵队破坏蚌浦段铁路,苏北军区部队收复两淮。

中野于11月25日凌晨合围黄维兵团后,毛主席28日给总前委和中野、华野的电报指出:我解决黄维后,徐州之敌有向两淮或武汉逃跑的可能,以后又估量敌有向连云港从海上逃跑的可能.。华野接电后立刻开会研究,有的同志主张把主力放在徐州以东及两准,以防意外,有的主张围死徐州,不让敌人出来。

粟裕代司令员考虑,敌舍弃徐州的可能性很大,如经连云港海运南逃,船只、码头都有困难,遭我尾追后将背海作战,招致全军覆灭,如走两淮经苏中南逃,该地区河川纵横,不便便于大兵团行动,且均为我老依据地,难于逃脱;如沿津浦线西侧绕过山区南下,则地形开阔,道路平整,可写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唤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一举两得”。故敌走此路的可能性较大,但必将遭到我中原、华东两大野战敌军的强大打击而被全部消亡。因此,华野将主力成弧形部署在徐州以南的津浦线两侧,不将徐州围死,诱敌离开牢固设防的徐州城,在野战中将其消亡。

蒋介石见黄维突围无看,两次找杜聿明飞南京开会,并于11月28日决定舍弃徐州,令刘峙率徐州“剿总”机关空运蚌埠,指挥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确保蚌埠,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兵团绕道永城南下,接应黄维突围。29日,杜聿明令“剿总”前进指挥部和邱兵团沿萧县、永城公路撤退,李、孙两兵团沿萧县、永城公路以北撤退,李兵团先派1个师占据萧县,掩护主力通过后回建。

30日午夜至12月1日上午,徐州敌军连同党政机关人员和被裹胁的青年学生共约30万人,成多路纵队蜂拥而逃。除邱兵团尚能按指定路线行动外,其他单位乱跑一起,道路拥塞,连杜聿明的坐车也无法开动,只好绕道徐州以南才跟上部队。1日,华野1纵、12纵一部进占徐州。当晚即交渤海纵队警备徐州;以11个纵队分别摘取平行迫击、迂回拦击和尾追,猛追逃敌。翌日即在萧县西南截击逃敌,并切断了敌人逃向永城的通路。杜聿明见部队队形紊乱,决定2日晚在萧县西南停留整顿。3日上午向永城前进途中,蒋介石派飞机空投亲笔手谕,令杜聿明转向濉溪口,取捷径解救黄维。杜聿明明知改变行进方向凶多吉少,但对蒋介石的命令不敢不执行。蒋家王朝政治上的反动和军事上的瞎指挥,注定了它无法逃脱覆亡的命运。

12月4日,.军合围杜聿明集团于徐州西南65公里的陈官庄地区。我在南面组织坚强防备,敌在东、北、西三面挡不住我军猛攻,连续向南突击也未得逞。

3日,孙元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见突围,邱清泉赞同,李弥也不反对,杜聿明下令分路向西南突围。后邱清泉变卦,说突围是“自我毁灭”,李弥也说“实围不易”,杜聿明未找到孙元良。当晚,孙兵团部及所属牡军、47军在突围时被歼,孙元良只身逃脱,邱、李两兵团就地增修工事固守。

总前委鉴于中野、华野在南北相距约60公里的地区内,分别围住敌人两个重兵集团,如相持日久,情状可能会转变,决心首先消亡黄维兵团,尔后再歼杜聿明集团。

徐州敌人逃跑前,华野遵照总前委的部署,已抽调7纵、13纵和特纵一部参与攻歼黄维的作战。在合围杜聿明集团后,又抽调3纵,鲁中南纵队,由陈士榘参谋长带领,参与攻歼黄维的作战;并以6纵、渤海纵队1个师(该纵另1个师任徐州警备)会同中野2纵、豫皖苏军区部队,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华野主力继继围困杜聿明集团,为防其向南突围,保障中野作战,摘取南面阻击,东、西、北面进攻的方针,逐步缩小包围圈。我军经过猛烈战斗,与敌反复争夺麻利据点,.至12月15日黄维兵团被歼时,已将李弥兵结消亡近半,将邱清泉兵团消亡1/3。杜聿明总部和邱、李两兵团已被我压缩于以陈官庄为中心的狭小地区內。

刘伯承司令员说,消亡黄准兵团之战,是整个战争承前启后的要害。这好比胃口很好的人上酒席,要“食一个,挟一个,看一个。”战况的发展正如刘伯承司令员所预见,黄维全军覆灭,杜聿明被我象铁桶一般团团围住,动弹不得,李延年、刘汝明听说黄维被歼,星夜逃回淮河以南。

五、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部队转进战场休整,对敌展开政治攻势

12月16日,我军开始淮海战争第3阶段作战。此时平津战争已发起,为不使蒋介石海运平津之敌南下,毛主席指示总前委和华野,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部队转进战场休整。在此以前,毛主席预见到消亡杜聿明集团已不成问题,于12月12日指示总前委:“黄维兵团消亡后,请伯承同志来中心商谈战术方针。........请刘陈邓粟谭5同志开一次总前委会议,商好在邱、李消亡后的休整计划,下一步作战计划及将来渡江作战计划,以总前委意见带来中心。如粟谭不能分身到总前委开会,则请伯承至粟谭指挥所,与粟谭见一面,了解华野情状,征询粟谭意见,即来中心。”

17日,总前委在华野司令部驻地萧县西南的蔡洼召开会议。粟裕同志对刘伯承同志说:我们已有17年没有见面了!他们在淮海战争即将取得全胜时重会,回忆了长征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经过,研究了明夏渡江作战方案和对部队整编的意见。会后,刘伯承、陈毅同志赴河北平山西柏坡向中心汇报,邓小平同志返中野司令部驻地宿县以西的小李庄。22日,毛主席指示总前委和华野:“多休整数日,养精蓄锐,然后一举消亡杜聿明。只要杜部不大举突围,你们应休息至下月初,约于1月5日左右开始进攻较为适宜。”

自12月16日以后的20天中,天气骤变,雨雪交加,敌军粮弹两缺,饥冷交迫,不得已宰杀军马,连树皮、马皮都食光了,士兵饿死冻毙者日众。蒋介石派飞机空投粮弹,最多时天天出动120架次,但仍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各部争夺空投的大米、大饼,架起机枪互相残杀。飞行员在我对空火力射击下不敢低飞,不少空投物品飘落于我军阵地。在包围圈内,还出现了以手表、戒指、银元、手枪等换取柴米、大饼,罐头的奇异市场。我军开展政治攻势,进行火线喊话、写信、送食品、散发传单,瓦解敌军。

20天内,敌副师长以下1.4万余人携械向我投诚。经过战场诉阶级压迫苦,广大新解放士兵懂得了人民解放军是为人民利益而战,立刻摘掉帽徽,调转枪口,参与我军作战。2月17日,毛主席亲自为前线司令部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的广播稿,要杜、邱、李下令放下武器,停止反抗。但他们拒绝投降,陆续顽抗。

12月18日,蒋介石派飞机到陈官庄暂时机场,接徐州“剿总”前线指挥部参谋长舒适存到南京“面授机宜,9日,舒适存带回蒋介石亲笔信,要杜聿明在空军掩护下,白天突围,那怕突出一半也好,并说空军将使用毒气弹,掩护突围。杜聿明回信提出“三策”;上策是从西安、武汉调兵,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进行决战;中策是原地固守,争取“政治上的时间”(指保存杜聿明集团这支基本力量作为和谈资本,或等待国际形势转变);下策是突围。但因气候转变,连续10天无晴日,飞机无法起飞,这封信直到29日才由舒适存带回南京送给蒋介石。1949年1月3日,蒋介石复电杜聿明:“照第三案实行,自1月5日起投足3日粮弹,”但情状的发展完全与蒋介石的愿看相反。

六、填密部署,亲昵协同,全歼杜聿明集团

华野请示总前委并经毛主席赞同,1月2日于蔡洼下达作战命令:趁杜聿明集团尚未得到足够补给和动摇恐慌之际发起总攻,首先消亡较弱的李弥兵团残部,尔后乘胜扩大战果,消亡较强的邱清泉兵团残部。以3纵、4纵、10纵、渤海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两个旅,由10纵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委指挥,由东向西攻歼李弥兵团;山东兵团指挥1纵、9纵、12纵和35军(济南战争起义的吴化文部改编)由

北向南,苏北兵团指挥2纵、8纵、11纵、鲁中南纵队由南向北,分割邱兵团与李兵团的联系,同时防止敌人突围,6纵、7纵、13纵,两广纵队和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为预备队;特纵一指挥山东、苏北兵团炮兵,协同主攻部队作战。各部统于1月6日发起战斗。

我军于20天战场休整期间,在冰天雪地里进行了规模浩大的近迫作业,以壕对缘,以堡对堡,交通壕挖到距敌前沿仅30米左右,并楔进敌村落据点的侧后,对前沿各点之敌形成三面包围,预备了大量炸药构筑反坦克设施,指定对空射击火力,开展军事民主,开“诸葛亮会”,摆沙盘,进行敌前练兵。为便于组织步炮协同,总攻改在白天实施。1月6日15时30分,我军发起总攻,以绝对优势的炮兵火力,掩护步兵连续爆破,迅速突进敌人阵地,分别经半小时至两小时短促战斗,攻克13个村落据点,歼敌万余。7日,李兵团残部纷纷窜进邱兵团防区,我乘势发展进攻,又攻克23个村落据点,敌防备体系开始瓦解。9日,敌连续向西

突围,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王叔铭亲率大批敌机到陈官庄地区上空助战,并投掷催泪毒气弹,掩护突围。我4纵、10纵在宋时轮司令员、刘培善政委指挥下并肩出击,楔进敌突围部队中,将其分割。接着,我军全线展开猛攻,至10日16时将敌全歼,生俘杜聿明,击毙邱清泉,李弥化装伤兵只身逃脱。战争第3阶段的作战,我共消亡杜聿明总部、邱兵团及其所属的5个军(5军、12军、70军、72军、74军)和李兵团部及其所属的3个军(8军、9军、115军),至此,淮海战争胜利结束。

南线国民掌军在我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的强大攻势下,精锐主力全部丧失,为我军南渡长江,解放南京,上海,发明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淮海战争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堆利,首先是由于中心 军委、毛主席的英明决策,总前委的统筹领导和临机处置,中原、华东,华北三大解放区人民和党政机关的全力支援。淮海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毛主席的战术思想、作战方针和作战指挥原则,是克敌制胜的根本依据。

前线指挥员的胆略、聪明和威信,也是不可缺少的。他们从战场实际情状出发.,积极贯彻和弥补作战方针,并依据情状转变,摘取机断处置,适时调整部署,这个环节如稍有失误,也不可能取得战争的全胜,甚至弹打鸟飞功亏一篑。毛主席十分重视了解下情和发扬集体聪明,善于集中下级的正确意见,足够发扬前线指挥员的主看能动性,并给他们以临机处置的权力,使中心军委的战术意图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更证实了毛主席的伟大英明。

在淮海战争中,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亲昵协同,兵团、纵队、师、团各级部队之间,都能从战术和战争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勇挑重担,主动配合,这是非常可贵的,参战部队忍饥耐冷,在追击途中和战壕里度过了日日夜夜。我军的政治工作发扬了浩大威力,涌现出许务可歌可抽泣的英雄事迹。各级干部身先士卒,共产党员带头冲锋,官兵团结一致,军民亲如鱼水。党的秘密工作和瓦解敌军的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何基沣、张克侠和廖运周率部起义,时机把握得非常好,孙良诚、赵璧光、黄子华等率部投诚,也证实了敌军心动摇,官兵不愿陆续为蒋介石卖命。

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强,教诲和争取俘虏工作做得很出色,部队伤亡虽大,弥补大批解放战士后仍能立刻投进战斗,照样打胜仗。战争结束后,我军兵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战争发起前增加了,并缴获和弥补了大量武器装备。这样大规模的进攻战争,浩繁紧急的弹药物资给予,伤员救护和部队、民兵、俘虏共几百万人的食饭问题,都解决得很好。他们的口号是“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几百万民工支前参战,千里迢迢来到淮海战场,展示出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清除万难,获取了战争的全胜,谱写了中国革命战争史的光芒篇章。人民贏得了战争,战争教诲了人民,这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通过实践再一次得到证实。

毛主席赞扬说:淮海战争打得好,好比一锅夹生饭,还没有完全煮熟,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食下往了。开始提出的淮海战争,顾名思义是在两淮、海州地区乍战。以后依据中心军委的战术意图.发展为在陇海段郑州、海州段以南.淮河以北的淮海大战。

淮海战争既是与敌人斗力,又是与敌人斗智。作为战争的参与者之一,我深深感到有很多体会可以总结。本文主要从华东野战军在淮海战争中的作战行动谈一点粗浅体会,难免挂一漏万。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尚有待于专门研究我军战史的同志来作。在现代战争条件下,防原子、防空袭、反坦克、反空降、电子对抗和对直升

机斗务等新的课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我军的历史体会,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不能机械移用。但是,知彼知己,正确地推断情状,定下决心,出敌不意,郑重初战,把握战场主动权,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方向,精心缜密地制定作战计划;组织好各个集团之间,诸军兵种之间的亲昵协同和相互配合,前线指挥员临机应变,依据战场情状转变机断行事;注重战争伪装,造成敌之失误;重视政治思想工作,以己之长,击敌之短,保持和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加强后勤保障工作,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切实做好后勤指挥、弹药补给、物资给予、交通运输、军械维修和医疗卫生等勤务;以上这些用兵原则是不会改变的。总结过往,着眼未来。探讨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争指挥法则,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我军历史体会,仍然是可供借鉴的一个重要方面。

(1987年1月)

重火力官网
一个营突然失踪,首长们坐立不安,要害时刻,2颗信号弹传来喜讯 开国上将李达回忆淮海战争中的中原野战军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