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地板坏了,专家进行修复时,才发现朱棣的心到底有多狠
有不少人知道这么一句话:外国的奢华品,咬咬牙能买得起。中国的奢华品,牙咬碎了都买不起!
2013年,一位法国历史学家帕特里斯和法国不动产联合会主席吉尔共同出版的著作《巴黎值多少》一书中,给享誉世界的巴黎卢浮宫估价455亿美元——包括宫中的天价文物。
巴黎另一大奢华代名词、世界五大宫殿中的凡尔赛宫,则估价超过500亿美元。
五大宫殿之首,是中国北京故宫,特别在太庙中使用的68根金丝楠木殿柱,据称一根价值就达28亿元。算起来,单是这几根柱子的总和就价值约280亿美元,超过了凡尔赛宫的一半。
那么,金丝楠木柱是否就是故宫低调奢华的顶点了呢?
在明朝永乐大帝朱棣眼里,故宫金丝楠木的花费,可能只能算是小拇指上的指甲盖。
中国第一砖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在北京燕王府,大小官员对着面前几块青砖,皇帝朱棣脸上的神情不置可否,让人捉摸不透。
展开全文
这是来自山东临清的贡砖,凭借此地运河淤泥独有的“莲花土”和山东工匠的精工细作,整个北方再也找不到比临清砖更坚实耐用的砖头。
从长城到正在营建中的北京紫禁城诸宫殿,年年朝廷向山东征收的临清砖,以百万计数。
那么皇帝又为了什么事如此犹豫不决呢?因为接下来立刻要开始的工程,是紫禁城中最重要的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这些帝国最核心的建筑工程,每一寸的用料都必须尽善尽美,不惜任何成本。
这些临清砖则是预定要用来展设三大殿的地面。看着眼前整洁美看的砖头,永乐皇帝却总感觉少了什么,迟迟不愿拍板摘用。
正在大臣们静候皇帝决策时,负责营造紫禁城的工部营缮所丞(相当于今天的总工程师)蒯祥站了出来,他说了这么几句话,句句戳进了皇帝的心窝子:
第一,临清砖是长城用砖,饱受兵火,假如用在专为举行朝会、受贺、册封、祝礼等国家大事的三大殿,很不吉利。
第二,依据临清砖的工艺,砖头越小,质量越紧实耐用,到时候用这些小砖头展设地面,就和平民百姓家中一样,根本无法体现皇家的威严。
实际上,临清砖只不过是北方最好的砖头,还称不上全中国最好的砖头。像三大殿这样至高无上的建筑,假如舍弃最好的砖头摘用次等品,违犯了建造宫殿的原则。
蒯祥的话当然十分得罪人,因为蒯祥出身于江南苏州香山,由苏州工匠组成的“香山帮“是营建北京新都的重要主力。这些话在北方和山东的工匠们听上往,难免有假公济私之嫌。
一时间群情激愤,不肯服气出声反驳的大有人在:竟然连临清砖都看不上眼,你蒯祥说说看,什么才是“最好的砖头“。
永乐皇帝依然一脸不置可否,蒯祥胸有成竹,命人抬进来一批沉甸甸的砖头,放在皇帝面前恭请御览。这些长宽二尺左右的大方砖,产自苏州陆墓,当时还没有什么特殊的名字。
此刻皇帝、王公重臣、全国顶级能工巧匠的眼睛都注视在蒯祥身上。朱棣不是个轻易说话的皇帝,假如不能说服他,蒯祥接下来的活就很难干了。
木工神童
蒯祥意见弃用临清砖推举家乡砖,到底是不是出于私心?这就需要首先了解,蒯祥到底有多大的底气。
明朝建造皇宫的工序,可能可以分成土作,石作、木作、瓦作等八个部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负责地面主要建筑的木作。
蒯祥的父亲蒯富,是明太祖洪武年间,建造南京皇宫的“木工首”。1398年,蒯祥出生,因为明朝实行职业世袭制度,他早晚也必须走上木工的道路。
没几年,蒯富就惊喜地发现,自己是生了个不世出的天才。据传蒯祥7岁的时候就能自主画出完全的建筑图纸,样式结构丝毫不输给技艺娴熟的成年工匠。
洪武年间正是中国结束战乱修养生息的时代,南京城内帝王宫殿,大臣府邸的建造项目层出不穷。蒯富每次负责建造工程,都要带上儿子蒯祥现场指点,有些不太重要的工程,他还特意让蒯祥独自设计施工。
长久下来,蒯祥练就了另外两项特技,堪比今天的电脑:他可以双手执笔,在一张纸上左右同时作图,完成之后将纸对折,图案可以严丝合缝地重叠在一起,不差分毫。
他还不需要像普通的工匠那样事事预先用工具测量,只需到现场走上一圈,就可以在脑海中设计出完全精美的建设图纸,等到施工完毕,实际建筑效果与设计完全一致。
朱棣决定迁都北京的第一项重大工程,是承天门,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天安门。
此时蒯富已经告老退休,18岁的蒯祥作为年轻的“木工首”随皇帝北上,来到预定建设地址走了那么一圈,几天之后就拿出了完全的承天门图纸。
假如这还不够让负责官员们叹服的话,蒯祥还展露了更高明的一手,在这张图纸中,他完全舍弃了中国木工必备的榫卯结构,木料之间完全依靠拼接保持稳定。
承天门建造完毕之日,朱棣亲自前来验收,面对美轮美奂,质量过硬的成品,他龙颜大悦,当场把蒯祥喊做“活鲁班”。 蒯祥工部营缮所丞的地位,自然稳若磐石。
出于对蒯祥的信赖,听他如此大力推举家乡的陆墓砖,永乐大帝想了一会便说:“那你就先看着办吧”。
不久,一位朝廷特派官员带着皇帝旨意一起,赶往苏州长洲县,钦点窑户六十三家,预备烧制三大殿专用的展地青砖。
一两黄金一块砖
烧砖本是长洲县陆墓镇一带居民千百年来的营生,和临清砖一样,这些陆墓青砖具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特征,一直为周边富豪所青睐。
可是如今皇帝选中这些砖头为三大殿所用,就不能用普通的准则来计算成本了。
掘、运、晒、椎、舂、磨、筛、澄、滤、晞、勒、踏、揉、托、装、擦、碾、槌、翻、筑、遮、晾、装窑、糠草薰、片柴烧、棵柴烧、枝柴烧、窨水、出窑。
这是制造皇家用砖的29道工序,每一道都各有讲究,一点细节也马虎不得。
其中前面“掘、运、晒、椎、舂、磨、筛”七道工序,是把从阳澄湖边特定的少数取土点,挖到的“黏而不散、粉而不沙”的原土,必须赶在惊蛰节气之前,能够进进接下往“澄、滤、晞、勒、踏、揉”,得到用来制砖的极细软泥。
长洲砖户们在制造金砖中,严厉遵守着“天人合一”,敬畏自然的戒律,每一个步骤都必须放在特定的节气内及时完成,过时不候,在长达8个月的预备之后,才能将成泥装进模具,作成等待烧制的砖坯。
在模具一侧,会刻有监造官的身份、年份、月日、工匠姓名,作为每个砖块必须具备的“条形码”,随时追溯质量问题。
在现今幸存的珍稀永乐朝青砖实物中,我们可以看见如下字样:常州府江阴县提调官主簿魏勉司吏李敏政窑匠陈阿六 永乐十七年某月某日 造砖人蔡狗男蔡毛男。
治理存放砖坯的仓库好比今天看护一个新生儿,天气如何,是阴是晴,刮风还是下雨,多大的风多小的雨,坯房的门窗要不要开,开哪扇门关几扇窗,斜着开还是关一半,在没有仪器的古代,这些全凭工匠自身体会应时应变,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是长洲青砖的极致荣耀,也是一场关系到上至部级高官,下至窑户全家的豪赌。历时整整两年,砖头出窑之日,也是命运揭晓之时。
监造官员将严厉按照“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原则,对每一窑的青砖抽检。每一块达不到要求的瑕疵砖都会笔录下来,“五块”是这个数字的上限,一旦官员数出下一个数字“六”,就意味着整窑砖头全部报废。
进贡皇帝的御砖不答应流落民间重新贩售,宣告报废的窑砖无论质量如何,必须销毁后丢弃笔录,窑户只能眼睁睁滴着血看两年心血换得一场空。
与临清砖一年百万计的产量相比,第一批陆墓御砖出窑,只取得合格品7千多块。按照正一副三的规定,蒯祥先将200多块样砖运到北京试展。
展砖工作摘用的是最精致的“细砖墁地”,三大殿的墁地也同样需要经过历经砍磨、展墁、泼墨、钻生等四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完工后地面坚硬无比,油润如玉,发丝不进。
哪怕不用来展地,夏天放在案几上,陆墓砖也能保持沁人心脾的清凉,起到散热的功效。
到了这一天,那些烧出合格方砖的窑户们,才能拿到来自永乐皇帝称心的赏赐,一块砖头的价值,可比一两黄金,足以抵得上3个县令一整年的俸禄。
龙心再度大悦的朱棣下旨,陆墓窑户专为皇家烧制御砖,王公大臣以下一律不得僭越使用,给了这些窑户们一个终身铁饭碗。
从此,陆墓御砖又被称为京砖,当地口音“京、金”不分,加之青砖价比黄金,后来正式名称慢慢就变成了“金砖”。
朱棣的秘密,万亿地基
自明朝永乐以后,至清朝宣统灭亡,陆墓金砖一直是维修三大殿和太庙的必需品,历朝历代的金砖偶有随着战火流传到民间的,无一不是价格不菲的收躲珍品。
2012年,一对永乐朝的金砖在拍卖会上拍出80.5万元的价格,也就是一块就要40万元。
按照一个普通家庭年收进13万元计算,这样一块砖同样相当于3个家庭的年收进之和,倒也与当初永乐年间砖价相符。
不过依据年份不同,金砖的价格也有15万元到2.5万元等各种区间,那么故宫全部金砖加起来,一共值多少钱呢?
很久以来,人们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自清朝灭亡之后,不计成本奢靡浪费的金砖就失往了用武之地。
在百年国耻之中,苏州作为战乱前沿遭受了严重破坏。新中国成立时,许多金砖窑户已后继无人,烧制金砖的秘门诀窍逐渐失传,除了故宫,人们再难见到这种名贵的砖头。
1990年,故宫迎来了久违的大修工程129项,其中保和殿东西庑、太和殿西庑是重要的维修项目。
要修缮这些大殿,做到“修旧如旧“,金砖是必不可少的素材。三大殿需要的金砖加起来,总计约1800多块,故宫博物院只能怀着碰运气的心绪,再次来到苏州陆慕镇(自陆墓镇改名)求助。
所幸自80年代之后,陆慕人民没有忘记这件辉煌的祖传手艺,经过多年夺救研发,传统工艺保住了一线生气。
抛往了封建色彩深厚的“金砖“之名,这批新时代的金砖以“仿金砖”或“精制澄泥砖”的名称,由陆慕镇“御窑新烧“制造,质量完圆称心了故宫修复的要求。
在这次修复工程中,故宫人员还发现了永乐大帝另一件埋躲了600多年的秘密。
原来当人们揭开故宫地面破损的第一层金砖,赫然发现下面竟然还展着一层按照完全相同工艺展就的第二层金砖地面,只不过纵横走向恰好与第一层交错间隔。
人们再揭开第二层,结果又发现了如法炮制的第三层…层层叠叠,等人们好不轻易挖到最后一块,一统计才发现,整个故宫地下,竟然足足展了15层金砖!
明清两朝的北京故宫都是沿用永乐大帝时期建造的宫殿,期间除了几次重修被火灾雷电地震损坏的地表建筑之外,不可能也不需要再对地基进行完全翻新。
因此这15层金砖,只能是一开始在永乐十八年故宫第一次竣工之时,就已经全部展成完毕。
朱棣建造紫禁城,从永乐十六年动工到十八年完工,不过区区3年时间,而且金砖墁地的工作要求极其精美,砍磨二尺见方的金砖,规定每一个工人天天只能砍3块;展墁金砖地面,需要瓦工1人和壮工2人,且天天只能展墁5块。
可以想见,为了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展成15层金砖,光是永乐大帝征用的展地工人,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为什么这么大的一个秘密,几百年来却无人知晓呢?
有一个传说是,因为深知自己是夺了侄子的皇位,朱棣终身都生活在恐惧报复的惧怕之中。为了防止有人从故宫地下掘地道行刺,于是他不计代价,用“横七竖八”的方式足足展了15层金砖,才能放心。
更过分的是,在完工之后,为了不至于走漏风声,朱棣下令,把所有经手的工匠都毒成哑巴,实在是心狠手辣至极。
民间传言,整个故宫地下15层金砖,加起来总数约有8千万块之多,即使按照最便宜的宣统砖2.5万元一块计算,这些金砖就达足足2万亿元人民币,而假如全部按照永乐年砖价,则超过了32万亿元人民币,约5万亿美元之多!这的确是超出普通人想象的数字。
实际上,依据“金砖”稀有的年产量,3年时间里是不可能产出这么多的。不过如此贵如黄金的砖头,财大气粗的明成祖却一口气展了15层,后面的帝王也只能表达可看而不可即了吧。
中国人的低调奢华,卢浮宫和凡尔赛宫表达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