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见:唐茶外贸和茶马互市(a)【原创】
任见:唐茶外贸和茶马互市(a)【原创】
任见:唐茶外贸和茶马互市(a)【原创】
茶树的栽植、管护,茶叶的生产、贸易,消费,是一条长链,链上的环节,前后互为条件,互为推动力。
茶叶生产兴盛,贸易繁盛,饮茶成为风气,回头刺激茶叶的生产与贸易。唐朝中期以后,饮茶之风尤炽,帝后、官僚、道士、僧人、文人墨客、走卒贩夫、平民百姓,无不嗜好饮茶。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茶是殿后的将军。
由于全社会各方共济的原因,以长安、洛阳两京为消费主轴的中原市场当先形成,随后扩展至北方各地,也产生了西北边销市场。
北方饮茶之风大兴,很快就传播到西北和西南的异族地区,形成一个个茶叶边销热点。
敦煌文献《茶酒论》,状述唐朝中期以后茶叶外贸的盛况,谓“万国来求”。
唐人贾耽撰著的《边州进四夷道星记》,描述由唐朝边州进进四夷的七条要道:“一曰营州进安东道;二曰登州海行进高丽渤海道;三曰夏州塞外通大同云中道;四曰中受降城进回鹘道;五曰安西进西域道;六曰安南通天竺道;七曰广州通海夷道。其山川聚落,封略远近,皆概举其目,州县有名。”
唐朝开放和宽容的文化,为茶叶外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周边各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纷纷前来,唐人的足迹也遍布亚洲。友好交往促进了茶叶的出口。
唐朝与波斯关系友好,公元651年,唐帝李治永徽二年,就跟中亚大食建立了正式的邦交关系,大食在今天的阿拉伯地区,大食在自建立外交关系到公元798年即唐德宗贞元十四年,约150年间,遣使访问东土36次。
很多波斯人在长安、洛阳及其他大城市做生意。比如他们在洛阳开酒肆,就有“好妇当炉”的妥善法,选聘阿拉伯美女做服务小姐。
公元851年,阿拉伯人苏莱曼·穆根撰写的东行游记,其中说茶叶:“国王本人的主要收进是全国的盐税以及泡开水饮的一种干草税。在各个城市里,这种干草叶售价都很高,中国人称这种草叶喊‘茶’。此种干草叶比苜蓿的叶子还多,也略比它香,稍有苦味,用开水冲饮,治百病。”
展开全文
苏莱曼·穆根在中东故籍没有接触过茶,来到唐境,看到唐人的饮茶嗜好,感到陌生而又新奇。后来,茶叶就越来越多地进进中亚了。
茶向日本的传播也始于唐代。
从公元630年即唐帝李世民贞看四年到公元894年即李晔乾宁元年的260余年,日本共派“遣唐使”15批次。日本大化改新之后,与唐朝的交流更为频繁。
遣唐使在唐朝,相当于硕士或博士留学生,他们全方位学习唐代文化,如典章制度、道释文化、建筑雕刻、音乐书画、服饰饮食、习俗风情等。
随着外交文化交流的广泛化,茶叶及茶文化又源源不断地输向日本。
日本最早的典籍《古事记》中仅有极少的关于茶山、茶树、茶花等内容,公元840年成书的《日本后纪》已明确记载了茶事一桩:公元815年,嵯峨天皇弘仁六年,四月,“大僧都永忠,手自煎茶奉御。施御被,即御船泛湖”。
日本崇福寺大和尚都永忠,亲手烹煮茶饮进献,天皇龙颜大悦,赏赐给都永忠皇族标志的帽子。
此事阐明,茶是宝贵的饮品,用来招待贵宾,嵯峨天皇已经懂茶;也阐明都永忠把握了煎茶和烹茶的技艺,他煮的茶滋味很好,得到天皇的嘉许。
嵯峨天皇品饮都永忠烹煮进献的茶饮之后,“令畿内并近江、丹波、播磨等国植茶,每年献之。”命令京都郊区多个地方种植茶树,摘摘茶叶,每年按时进献。他还让宫人在皇宫内的东北隅开垦出来,植作茶园。
茶文化在日本传播开来,人们开始种茶、制茶、饮茶、咏茶,皇室成员和僧侣于茶文化最是热情。
最澄和尚飘洋过海到浙江天台学习禅义,公元805年初春,在宁波佛陇寺,曾经担任“茶头”。寺院经常举办茶会,最澄颇受华夏茶风熏染,回到日本后,倾心致力,传播茶文化。嵯峨天皇为其题词曰:“羽客亲讲席,山精供茶杯。”
空海和尚也是重要的日本茶人之一,他和最澄同年游历华夏,带茶回到日本,奉献给嵯峨天皇,且《献梵字及杂文表》,云:“看练余暇,时学印度之文,茶汤坐来,乍阅震旦之书。”
《高野杂笔集》也记载茶在空海和尚生活中的必须情状:“思渴之次,忽惠珍茗,香味俱美,每啜除疾。”“曲根为褥,松柏为膳,茶汤一碗,逍远也足。”
嵯峨天皇《与海公饮茶送回山》云:“道俗相分经数年,今秋晤语亦良缘。香茶酌罢日云暮,稽首伤离看云烟。”
《谒海上人》,是仲雄王参与空海组织的茶会的笔录:“石泉洗钵童,炉炭煎茶孺。”
《回休独卧,寄高雄寺空海上人》,是诗人小野岑守的诗作,记述茶会曰:“野院醉茗茶,溪香饱兰宦。”
鉴于空海在日本茶文化中的地位,被誉为日本的“茶祖”。
嵯峨天皇在位的弘仁年间,和唐朝基本同期,日本种茶、制茶、品茶,风行诸岛,学界称作“弘仁茶风”。汉诗集《凌云》、《经国》、《文华秀丽》等,出现了一些茶诗,见证了当时的日本茶事。
此期的汉诗《经国》中的惟氏《和出云巨太守茶歌》:“山中茗,早春枝,萌芽摘撷为茶时。山傍老,爱写宝,独对金炉灸令燥。空林下,清流水,纱中漉仍银鎗子。兽炭须臾炎气盛,盆浮沸浪花。起巩县垸闽家盘,吴盐和味味更美。”
春四月,嵯峨天皇及其继任者淳和天皇举行茶会,众位大臣及《经国》诗集主编滋野贞主应邀出席,席间以茶赋诗。
嵯峨天皇赋《夏日左大将军藤冬嗣闲居院》云:“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淳和天皇赋《夏日大将军藤原朝臣闲院纳凉探得闲字应制》云:“避暑追风长松下,提琴捣茗老梧间。”
滋野贞主诗《夏日陪幸左大将藤原冬嗣闲居院,应制》云:“酌茗药室经行进,横琴玳席倚岩居。”
天皇、大臣、文人共聚,品茗作诗,其受唐朝影响显而易见,君臣文人友情之深,似乎又超越唐朝了。
嵯峨天皇退位之后,茶文化在日本的高雅地位未降,上层贵族、文人雅士,好之不疲。
岛田忠臣的《田氏家集》中,有《乞滋十三摘茶》,记述摘茶之事。他的女婿菅原道真之《菅家文草》《菅家后集》中也有茶茗内容。如《八月十五日夜,思旧有感》:“菅家故事世人知,翫月今为忌月期,茗叶香汤免饮酒,莲华妙法换吟诗。”又如《假中书怀诗》:“一叹肠回转,再叹泪滂沱。东方明未睡,闷饮一杯茶。”
菅原道真于公元894年即唐乾宁元年担任日本遣唐使,他以自己的全面看察奏告天皇:“大唐雕敝”、“多阻于兵”、“不得达”……意见停差遣遣唐使。宇多天皇接受了他的意见。
唐朝和朝鲜即高句丽半岛的关系,也一直非常亲昵。在唐朝的军队中,有来自半岛的军人,做到了高级将领,如黑齿常之。
从公元703年即武则天长安三年到公元897年唐昭宗李晔乾宁四年,近200年时间,高句丽半岛南部的百济等国,向唐朝差遣使团89次。半岛与唐境,地缘接壤,历来交往频繁,唐地的饮食风俗很轻易传至半岛,茶饮就是这样。
高句丽文宗王徽时期,其大臣金良鉴所撰《驾洛国记》中言:“每岁时酿醪醴,设以饼、饭、茶、果、庶羞等奠,年年不坠。”
驾洛国,又称加罗、伽佴、六伽倻等,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小国新罗。《驾洛国记》说的是,公元661年,新罗文武王金法敏即位,在宗庙合祀祖宗时所行的仪式。茶和饼、饭、果并列,当作祭品。证实在七世纪后叶,当地已有茶饮时髦了。
中国茶史(上)
任见 著
目 录
第一章 先茶时代的苦荼
001 东方农耕民族的发现
002 秦朝时期的“出蜀茶”
003 值得圈点称道的《荈赋》
第二章 “茶道”和“禅茶”
004 《僮约》中的茶仪和日常
005 西汉时期的顶级茶叶
006 道、道教和两汉“茶道”
007 “禅茶一味”和茶饮乐舞
第三章 “真茗”与“非茗”
008 三国两晋的茶俗和茶文化
009 “真茗”“非茗”各有滋味
第四章 女性敢为茶先锋
010 美姿容知茗饮的女冠
011 女皇武照与唐宫茶羹
第五章 茶界名士仙、僧、圣
012 道心禅意与茶饮文化
013 “茶仙”“茶僧”和“茶圣”
第六章 陆羽茶事百科全书
014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a)
015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b)
016 陆羽的茶事百科全书(c)
第七章 诗韵茶香两适宜
017 茶艺、茶道和茶表演
018 诗韵茶香,相得益彰
019 上达天子,下被幽人
第八章 贡茶、商茶和榷茶
020 八大茶区香溢天下
021 贡茶质高,商茶量大
022 飞钱加热,榷税降温
第九章 茶马互市余声远
023 唐茶外贸和茶马互市
024 茶马古道的价值
第十章 茶政、茶税和茶器
025 唐代茶政和茶税的弊病
026 匠心巧工的唐代茶器
任见,即作家后山,出身理科,中外文化比较研毕业,有《浪漫国度-法国史传》6卷本、《洛阳城》10卷本、《丝路密码》2卷本、《大唐上阳》(10卷本)《帝都传奇》(10卷本)《牡丹传奇》(10卷本)《曹操传》(大陆、台湾版)《刘禹锡传》《白居易传》《来俊臣传》《薛怀义传》《巫文化诠讲录》《学以成人》等著作及译作逾百种。
任见:“三川”宝地,古今偃师【原创】
任见:飞钱加热,榷税降温(b)【原创】
任见:飞钱加热,榷税降温(a)【原创】
任见:贡茶质高,商茶量大(b)【原创】
巴黎雷欧镜头中的画家-《巴黎雷欧艺术评论》新版023
爱格尼丝的舞蹈大楼-《巴黎雷欧艺术评论》新版022
巴黎雷欧的油画新作《动力》
巴黎雷欧《情绪治理十二讲》版本简介
巴黎雷欧的最新“大片”:中法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