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块寸草不生的沙漠,如今正在急速消失,联合国都坐不住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在我国的西北部,有着大面积荒荒莽莽的大沙漠,这些沙漠寂静在那里,默默无言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悲凉壮烈的故事。
或许是卫霍千里奔袭匈奴,勒石燕山;或者是昭君出塞,落雁关口;亦或者是大明驱逐北元,光复山河…
但有一块沙漠,正在以逐渐消失的方式,向我们谱写了一首新时代人定胜天的壮丽史诗。
在我国的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以北,有一块沙漠名喊毛乌素沙漠。
这块毛乌素沙漠也被称为了鄂尔多斯沙地,是我国的四大沙地之一,面积超过了四万两千平方公里,从东向西越往里走越能感觉到一股苍凉的气息,越能看到一副寸草不生、杳无人烟的景象。
正因为如此,榆林也被称为了沙漠之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饱受了风沙之苦。
但是毛乌素沙漠一开始并不是这个样子的,在秦汉时期,毛乌素只有西边一小块地方是沙漠景象,其他地方都是水草丰美的绿洲,是秦汉时期一块不可多得的农业基地。
展开全文
秦汉三国之后,五胡乱华,这里也被匈奴占据了,由于了环境美丽,适宜居住,毛乌素沙漠南部的白城(靖边县北白城子),一直都被匈奴当作了南下中原的政治经济中心,在这里游牧打猎,生活好不快哉。
后来西域和北部的少数民族逐渐在这里聚集,他们以汉朝时期张掖郡昭武县的九大胡人看族(康、安、曹、石、米等)为首,合称“昭武九姓”,一起回附于了突厥。
公元630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回附了唐朝,昭武九姓等突厥的附属民族也回回了唐朝,在外的被唐太宗安顿到了今天新疆的罗布泊等地,内地的则被安顿到了毛乌素这里,设立了“六胡州”统一治理。
从此,毛乌素的“昭武九姓“便开始了繁衍生息,人口越来越多,毛乌素的生态压力越来越大,沙漠开始向东南部吞噬。
百多年过后,西突厥也被唐朝所统治了,这里的胡人再一次增多,对于土地的所求进一步加大,积沙也越来越多,终于到了明朝时期,毛乌素彻底变成了一片沙地。
一开始,明朝还对毛乌素非常重视,因为明朝的长城就从毛乌素沙漠之中曲折而过,每年的风沙都会掩埋住长城,明朝朝廷每年也都会花费浩大的人力物力来为长城清理风沙。
其实在唐朝的诗里,就有对长城被风沙所掩埋的描写,“大漠羽书飞,长城未解围”、“大漠山沈雪,长城草发花”,可见防风治沙,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被重视的。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满清自身就是“胡虏进主中原”,所以对于边患没有那么重视,对于毛乌素这里的“扒沙”工作也就放松了下来,这也让毛乌素沙漠的积沙又一次慢慢增加。
到了我国建国之时,毛乌素沙漠西北部基本已经全部被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占据了,南部也基本遍布流动性沙丘,只有一些杜松、油松等耐旱的树木还“坚守在岗位上”,构成了沙漠肆虐的最后一道防线。
但我们知道,原本的毛乌素沙漠,并不是沙漠,是水草丰美、鸟飞鱼游的“塞上江南”,是人类的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使它变成了这个样子。
一直到今天,毛乌素的年降水量依然能达到250-400毫米,这在西北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我们有责任把他恢复到本来的样子。
从1959年开始,我国便开始对毛乌素开始了治沙行动,一颗颗地栽下防风树木,从其他地方引水清沙,积淤蓄水,改良土质,将被沙漠蚕食的绿地,一步步地夺回来。
石光银,原榆林市定边县圪塔套村小队长,从1968年开始,他就带着乡亲们开始和风沙作战。
一开始,在沙漠中栽树活不了,那就在村子四周载,一颗颗地往外载。
打个喷嚏,一股风吹来,便是一嘴沙子,一铲子下往还没等第二下,可能这个坑就被流下来的沙子填了一半…
更不要说烈日炎炎、风吹日晒,以及不知道有没有结果的心理压力了。
但是石光银没有舍弃,因为这沙漠,他光移家就移了三次,小时候一起玩的伙伴,也被这无情的沙漠吞噬了生命。
“我们不惹沙,沙不放过我们啊,不把沙子治住,四周老百姓迟早都没活路。”
石光音就是这样一步步地硬挺着,带着村子的男女老少和风沙苦战了三年,终于看到了第一片成活的、长起来的树林。
从此之后几十年,石光银便和沙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甚至辞往了农场场长的职位,成立了一家治沙公司,专门接别人避之不及的治沙工作,带着人们奋战几十载,将几十万亩沙地重新变成了郁郁苍苍的绿林。
“我们今天能跑,明天能跑,到了我们儿子、孙子那一辈人,还怎么跑?”
牛玉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刚刚吹起,她也承包了一片地,但她要的不是现成的农耕地,而是一片谁看谁嫌弃的沙区。
要沙区干什么?种树,没钱买树苗怎么办?把家里的羊卖了往买树苗,往贷款买树苗,往“赊”苗。
就这样,一个柔弱的姑娘,赶着背满了树苗的驴,自己也扛着一大捆树苗,费力地走在了防风治沙的道路上,走在了通向绿色期看的道路上,走在了向沙漠宣战的道路上。
没有先进的机器,牛玉琴也只能是靠着双手一铲子一铲子地挖出来坑,种下树苗,甚至直接用手挖坑,种下自己的期看。
继续了近三十年,投进了近千万,植树2700万株,改造荒漠7300公顷,牛玉琴硬生生地将风沙打退了二十多里地,为当地农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奉献。
还有殷玉珍、还有王有德、还有乌云斯庆、王果香、边兆芳…
还有千千万万在西北和风沙作斗争,最纯朴,最勤劳,最可敬的农民们,最神异、最勇猛、最伟大的中国人们。
将近了半个世纪的持之以恒,几十年如一日,超过了1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成为了风华正茂的树林,超过了32000平方公里的沙漠永远地消失,5000万亩土地的水土得到了有效保护,黄河每年输沙量直接减少了四亿吨。
中国人谱写了一个让全世界震动的神话!
现如今的毛乌素,有林场、有果园、有鱼塘、有农田、有高速公路、有人来人往…
哪里还能见到黄沙飞满天,哪里还能见到千里无人烟,哪里还能见到野草都不长、哪里还能见到流沙赶人跑。
截止到2020年,毛乌素的土地治理率已经超过了93%,信赖在不久的将来,这片沙漠将会在中国的土地上完全消失。
联合国治理荒漠化组织总干事在得知了我国对毛乌素的治理之后,做出了高度评判:
“毛乌素沙漠治理实践,做出了让世界向中国致敬的事情。”
天破了,就往堵住它;发洪水了,就往疏通它;山挡路了,就往移走它;海吞噬了生命,就往填死它;就算是太阳,我们也要往追逐它;面对赶着人走的风沙,我们自然就是要往治理它。
这大斧劈出来的天地之间,这大斧劈出来的中国世界,没有怨天尤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