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手术,为85岁高龄老人成功摘除胃部肿瘤
时下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加剧,给专科危重症的治疗增加了重重难度。
高龄,意味着身体机能的下降和基础疾病的复杂。一旦出现急症,将大大增加诊疗的难度和风险。同时,对医生的临床思维和处置能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所幸, 和睦家微创消化中心团队通过学科优异医生的加持和流程再造,解锁服务患者的更优解,扶助急危重症的老人获得超预期的诊疗,去除了威逼生命的“体内炸弹”。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例真实病例,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老先生的故事:急诊胃镜
故事的开始,要从往年6月说起。
那是一个凌晨,急诊听班的微创消化中心医生耿伟,在深夜被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
急诊科来了一位85岁呕血伴黑便,脸色苍白的老先生,血色素只有7克。
在进行了药物、输血等紧急治疗后,耿医生立刻安顿了急诊胃镜。
图片来源:bigstock
本以为是由于服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等抗凝药导致的溃疡性出血,但意外的是,在内镜下看察下,于胃底部赫然发现两个浩大的隆起性病变。
这两处病变就似乎一大一小的两个西瓜长在了胃里,其中一个长得太大,约4cm,已经裂开了,露出了内部白色的瓜瓤。在裂口处,附着着暗红色的血痂。
耿医生小心地在内镜下对病变进行冲洗,在病变探出表面的部位,精确地取了一块活检,接着立刻进行了肾上腺素盐水的局部注射和钛夹的封闭。术后,老先生安返病房。
多学科会诊 明晰治疗方案
急诊胃镜术后,老先生生命体征稳定,经输血和药物治疗后,逐步恢复中。
那么,对于这么一位既往有前列腺肿瘤史,且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做过心脏起搏器,目前又合并重度贫血、身体孱弱的高龄老人来说,面对胃里的这两个肿瘤,下一步该如何治疗呢?
初步诊断病情:
基于老先生的身体健康情状,我们为他组织了“多学科会诊”。
来自消化中心、普外科、心内科、肿瘤科、病理科、放射科各领域的医生聚在一起,集思广益,八仙过海,共显神通。
首先,微创消化中心的主诊医生耿伟大夫向大家详尽介绍了患者的情状,也讲解了急诊内镜的发现,做出病情的初步诊断。
鉴于老先生目前胃出血的情状,心脏中心王德昭主任调整了抗凝药,进一步评估了心功能。
展开全文
病理科主任乔旭柏医生带来了一个“确证”消息:就在耿大夫内镜下取的那1小片病灶的活检基础上,精确地做出了免疫组化标记物CD117阳性,印证了它的“间质瘤”身份,直接明确了诊断。
和睦家微创消化中心李闻主任认为,鉴于急诊内镜下的表现,老先生的急性胃出血,应该是由这个大的间质瘤破裂所导致。而他长期慢性的失血症状,也是由于这个肿瘤的生长,导致局部溃疡,从而产生慢性失血问题。
内镜下切除是适用的微创治疗手段,但特殊之处在于,患者胃内有两个病变,位置靠近,且其中一个体积较大。
确定治疗方案:
老先生高龄,且目前存在重度贫血,刚刚停用抗凝药,内镜下治疗风险非常大。那么,当前是否可以有药物来扶助先掌握肿瘤生长,为老人争取一段身体休养的时间呢?
和睦家启看肿瘤中心医生田丽君又给大家带了振奋的信息:对于这种CD117阳性的间质瘤,有一种靶向性抗癌药对它有很好的效果,大部分的患者在接受了为期3个月的治疗后,瘤体可以缩小。
普外科主任医师刘竞认为,对于这种长在胃壁深部的较大间质瘤,对于传统外科手术来说,就是近端胃切除。而且这次还长了2个,假如做外科手术切除,创伤大、恢复慢,且影响生活质量。
但假如胃镜下可以切除肿瘤,那么外科腹腔镜可以保驾护航,一旦术中有内镜无法处理的穿孔或者出血,腹腔镜可以轻松解决。
图片来源:bigstock
听了各位专家的诊疗意见,治疗方案也逐渐清楚而明朗了起来。
与患者家属商量后,大家决定,先进行抗癌药的保守治疗,待贫血和营养状况纠正后,待肿瘤逐渐缩小,再择期进行“双镜联合”手术切除。
保守治疗 给予身体恢复时间
在肿瘤中心田大夫和微创消化中心耿大夫的精心照顾下,老先生开始了口服抗癌药的药物治疗,欣喜的是,老先生服药后耐受良好,血色素也在缓慢上升,体力逐步恢复。
服药后3个月,进行了CT的复查,对比之前,两个肿瘤都有所缩小。老先生药物耐受良好,生化指标良好,与李闻主任商量后,决定再服用3个月,期看巩固一下疗效,从而实现内镜下一次性微创切除。
2023年1月,服药后的6个月,老先生对药物耐受性逐渐减弱,食欲下降、恶心等症状逐渐加重。再次复查CT,胃内的肿瘤大小与上次相当。
而此时的老人,体力等一般情状已恢复的很好,血红蛋白从60克上升至120克,心功能的评估也良好。李闻主任仔细会诊之后认为,此时,内镜治疗的适宜时机已经来到。
手术室的故事
1月29日,新春节日的氛围还未落幕,在和睦家手术室里,已经在紧张地布置着这样一台高难度的手术。为这台手术,消化中心和普外科、病房,都做了周密的预备。
主刀医生是微创消化中心李闻主任,他是消化疾病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拥有30多年丰盛的内镜体会,内镜技术精湛娴熟,特别擅长使用内镜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治疗,但是他始终强调一句话:
为100%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要考虑到可能坏的结果,从而尽最大的努力,做充足的预备。
与此同时,兄弟科室普外科刘竞主任,也已备好腹腔镜,严阵以待。
胃镜下,胃底这两个2cm和3.5cm间质瘤并肩“站”在一起。正是因为它们,导致了老人既往两次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和长期的贫血。
图片来源:bigstock
与上次急诊内镜不同的是,裂口的那个大间质瘤已经愈合。
探求片刻,聪明的李闻主任使用尼龙绳,牢牢的套住了大间质瘤的基底部,阻断了它的血运,肿瘤在失往血供之后会逐渐缩小坏死,最终脱落变成疤痕。
接着,李闻主任又娴熟的运用ESD(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技术,完全的剥离了旁边那个小间质瘤。整个手术过程1个小时,术中无出血。老人术后安返病房,晚上即可进流食。
消化科和普外科的强强联手,为患者筑起了坚实的生命屏障。
老人的孩子在术后第二天从远远的国外飞回来,看着笑呵呵的父亲,握着李闻主任的手久久激动地说不出话。
显微镜下的故事
术后2天,我们接到了病理科乔旭柏主任的电话。
乔大夫仔细检查了完全切除的间质瘤,经过6个月抗癌药治疗的间质瘤锐气大伤,肿瘤实质细胞明显减少,瘤细胞核分裂像较前也明显减低。
病理也有力佐证了:多学科会诊MDT做出的“先使用靶向性抗癌药治疗”的决定非常正确!
肿瘤细胞在药物的作用下得以很好的掌握,而老人也用了这半年康复身体,争取到了上佳的手术时机。
在李闻主任精湛的内镜技艺下,患者得以可喜的疗愈。
顺应需求: 多学科会诊MDT
如今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为何依然让老百姓感觉“看病难,难于上青天呢?”
这是因为现代医学让每个亚专科划分越来越细,每个专科医生在自己的专科领域很擅长,但隔科如隔山,大部分专科医生可能无法“全知全能”,导致矛盾的出现。
手术团队术后合影
很多高龄患者病情复杂,在各个专科间被推来攘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却依然无法确诊,找不到明确的治疗方向,让人苦不堪言。
多学科会诊MDT顺应患者就医需求而生。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实现各科资源和优势的尽优化整合,为疑难、重症、老年及特殊患者人群提供综合诊疗服务,使患者真正获得精确评估与个体化的微创治疗。
和睦家医院微创消化中心的理念有3个要害词: 微创治疗、内外科协作、以患者为中心。
多学科医生齐聚一堂,避免了患者重复就诊和在各科室不赞同见之间犹豫,有利于争取到治疗的上佳时机。
另一方面,会诊团队一起与患者和家属进行足够沟通,解决各方面疑问,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患者的时间、精力和花费。
医院多走的一小步,实现了扶助患者的一大步。
医
生
介
绍
耿伟
消化内科医生
副主任医师
◆ 耿伟医生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部,获得医学学位,后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获得医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消化系统疾病和肝病学。
◆ 耿医生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19年,擅长各类消化病、肝病及胰腺疾病的诊治。在加进北京和睦家医院之前,她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工作。娴熟把握内镜操作,对于胃肠镜、各种内镜下治疗及胶囊内镜的诊断积存了丰盛的临床体会。同时擅长“难治性幽门螺旋杆菌”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包括疑难重症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的多学科诊治和生物制剂治疗。
◆ 耿医生担任消化系包括各种急症、危重症的救治工作,对于消化道出血、异物、胰腺炎、重症溃结、消化系肿瘤等危重症救治积存了丰盛的体会。独立承担专科门急诊及内镜听班,独立担任院内急诊、多学科会诊等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并多次受邀参与院内、外的远程医疗疑难病例进行会诊,治学严谨、细致;临床工作中注重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受到同行及患者的广泛好评。
◆ 近年来,耿医生积极参与学科发展,在《中华消化内镜》、《中华内科》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并参与编撰多部医学著作。多次在全国性消化病及肝病会议上发言和进行专题讲座。2017年,参与“首届全国胶囊内镜图像大赛”,荣获北京赛区第三名。担任北京肿瘤学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第九届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学组”委员等。
◆ 耿伟医生曾于2017年12月在美国密西西比医学院附属医院“肝病及内镜中心”做访问学者,于2019年8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Smilow Cancer Hospital高级内镜中心做访问学者,并接受了专科培训。
科
室
介
绍
和睦家微创消化中心
和睦家微创消化中心由传统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和肝胆胰外科组成,下设四个亚中心:儿童微创消化中心、成人微创消化中心、老年微创消化中心、孕妇微创消化中心。
以多学科MDT协作的形式,按照患者的疾病不同发展阶段,定制不同治疗方案,即个性化的“私人定制”。
改变“患者围着医生转”的传统就医模式,让“医生围着患者转”新型就医模式落地实处,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