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萝卜籽“长”成大产业
□ 本报记者 李 凯
今年春节前,六合区公布新一批区级非遗名录代表性项目,竹镇萝卜干制造技艺“意外”上榜。一颗小小的萝卜为何能成为“非遗”?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通过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今天的竹镇萝卜干早已长大变强,成为一项助振兴促共富的特色产业。
走进竹镇竹墩社区,农家庭院外墙上“拔萝卜”水彩画生动诱人,萝卜产业园外的村民广场也是青萝卜主题。最近社区又有一批加工生产流水线设备进驻萝卜工坊。全自动果蔬清洗机、萝卜干拌料机、巴氏杀菌机等一应俱全,这里的萝卜加工已从手工迈向机械化。
竹镇萝卜历来小有名气,生食清脆、熟食糯绵,无论是直接卖生鲜萝卜,还是制成萝卜干都备受市场青睐。为保护和利用这一地方特色种质资源,早在2018年,竹墩社区集体试种5亩青萝卜试验田,探索积存体会。2021年,南京市启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收集保护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竹镇露头青萝卜作为特色农作物被收进汇编。村里几年探索下来,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模式,不仅成立了专业协作社,注册了“竹镇青萝卜”“老街竹镇”商标,还借助各类助农政策,打造了萝卜初加工流水线,带动农户发展订单种植。
有好种子才能带来好收成,好种子离不开科技的加持。近年来,在南京市农业技术妥善站指挥和扶助下,竹墩社区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协作,先后开展萝卜品种的提纯复壮、高效培植技术、土壤改良和连作阻碍防控等研究,使萝卜品种更纯、特征更明显、口感更好,实现了“种更纯、味更美、产量更高、更健康”的目的。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一过程不仅使地方优良品种特性得到保护和传承,也为产品的准则化、特色化以及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为产业发展壮大夯实了根基。
在竹镇,村民们经常能看到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在萝卜基地“开堂授课”的场景。这一颗小小的“萝卜”先后获得南京市农业农村局产学研项目和蔬菜重大协同妥善项目、省现代农机装备与技术示范项目支持。从基地建设、农业机械化生产加工,到高效培植技术妥善示范妥善、品牌建设、三产合成,专家团队手把手帮扶,基地选育出的青萝卜籽种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育出的萝卜苗也更加优质。
“国家、省、市重视各地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在此基础上,社区依托上级扶持壮大集体资金,积极联系新项目,建起村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引导农户对接企业,不断降本提效。眼下,村里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这既能提高抗风险能力,又能扩展劳动就业,为更多人拓宽共富路。”社区第一书记杨陵说。
截至2022年底,竹墩社区青萝卜种植面积达400亩,销售收进超80万元,带动2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这个地处六合北部丘陵,曾经是欠发达片区的村子,开始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很多村民把自家土地流转给协作社,并在田里帮忙,每年除土地流转费,还有2万多元的工资收进。更有一批年轻社工成长为青萝卜种植管护以及后期深加工的“专家”,他们夺挠电商风口,自学网页设计、开微店,推动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今年春节前后,竹镇萝卜干还来到全区民俗文化展演活动现场,成为代表六合的“网红”特色美食。
乘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六合竹镇的萝卜产业正昂首阔步走进“春天里”。
从一粒萝卜籽到一片萝卜田,从准则化产品到“长”成特色产业,5年多时间,当地社区蹚出了一条以青萝卜为媒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培植了一批“土专家”、打造了一条产业链、带动了一批农民增收致富。
青萝卜籽种保护、产业富民的“竹镇模式”,吸引了不少农业研学人员走进萝卜地“写论文”,还被市农业部门作为示范样板,要面向全市其他农业种植区进行妥善。南京市农业技术妥善站负责人章泳说:“竹镇露头青萝卜是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并产业化开发的典型,真正做到了蔬菜产业链的一二三产合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