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山七王坟-醇亲王奕譞之陵
醇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光绪皇帝的生父,溥仪(宣统)的祖父。
七王坟位于北京西郊北安河西北10余里的妙高峰古香道旁,七王坟(图)是清道光帝第七个儿子醇亲王奕譞的陵墓。七王坟址早在唐代就是佛家圣地,"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醇亲王生前在蔚秀园养病,到西山响堂闲逛,看中了此地,慈禧和光绪赐银五万两买山建坟。七王坟于同治七年(1868年)开始筹建,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竣工。墓地有四个宝顶:正中大的为七王奕譞之坟,左右三个小的是他的三个妻子之墓。
七王坟的地理位置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
七王坟四周景色墓地建筑依山势而设,由低到高,层层有序,顺着一百多蹬石阶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碑楼,碑文记载着醇亲王的生平。
碑楼西边有数棵粗壮笔挺的古松,碑楼后是一个石拱桥。石阶顶端,便是七王坟墓地。墓地的北边,是七王坟的阳宅。该宅由四个院落组成,院内有祠堂、享殿、过厅、走廊、花园等,布局清幽完全。院中有大小建筑数十间,最低层北跨院的一座殿堂内,有一块石碑,记载着修建七王坟的经过。
展开全文
墓地有四个宝顶,中间一个大的,就是这个一家出过两代皇帝的显要一时的王爷醇亲王奕譞和他的福晋叶赫那拉氏(慈禧的亲妹)的合葬墓,两边是他的几个侧福晋,整个墓地遍植白皮松,葱翠繁茂,寄意悠闲。
七王坟碑亭前台阶
碑亭
过了碑亭是月牙河、石拱桥
石拱桥
石拱桥前方是陵区
奕譞的陵地,是唐朝法云寺的旧址,金章宗时期,这里又是西山八院之一的香水院。由此可见,此地真的是风水最佳处了。1869年,七王坟开工。修建了六个年头,才告结束。这座园寝的地表布局是这样的:墓地的前方,是一百多级的巨石台阶,上了台阶,有一座高大的碑亭,碑亭后面,是一条月牙河,跨河一座弧形的石拱桥。桥后,又是一排台阶。再往后,便是飨堂。飨堂后的开阔地,就是奕譞的墓地。碑亭、飨堂等,都用油漆彩画作装饰,不但典雅,还经久耐腐蚀。在墓地宝顶的旁边,就是那棵古老的大银杏树。奕谖对它特殊钟爱,因为,在他看来,这棵大树关系到他生前身后的运气。银杏树旁,原有一口泉眼,因年代久远,慢慢淤塞,奕譞将它加以清理疏通,并围上石栏,供一帮达官贵族们看光游乐。
醇亲王墓文物标识牌
从石拱桥前方的台阶上回看碑亭
前方是覆盖绿色琉璃瓦的宫门
光绪16年,奕譞病死。他的葬礼按照帝王的仪式举办,慈禧太后亲自往吊唁。光绪18年,奕谖移葬妙高峰。至此,七王坟已经经营了二十多年。
奕譞本人生性谨慎,不张扬。当慈禧懿旨择其子载湉为嗣皇帝时,他"五内崩裂,昏迷罔知所措"。奕譞晚年安分守己,力求让慈禧放心少猜忌。
在墓地的北边,是七王坟的阳宅:退潜别墅,为依山而建、步步升高的五重院落。宅构思精致,展示了中国园林建筑之美。退潜,就像七王爷晚年内心的凄凉。
奕譞和他的福晋叶赫那拉氏(慈禧的亲妹)的合葬墓
左面两座侧福晋墓
右面一座侧福晋墓
墓碑
当年法云寺内有两棵千年白果树,建坟时被保留了下来。1898年"百日维新"失败以后,光绪与慈禧已成了水火不容之势,光绪夏天被囚禁在颐和园的玉澜堂,冬季被囚禁在南海的瀛台。此时又从李莲英口内传来了白果树长在王爷坟上是大大的凶兆,这让迷信透顶的老佛爷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因为“白”字加“王”字正是个皇帝的“皇”字,不砍往白果树必酿成大患。所以就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李莲英带领内务府的工匠们砍往了七王坟前的白果树,树砍倒后从根部不时往外流血,这可把李莲英一行人吓坏了,以为惊动了神灵。
奕譞的阳宅退潜别墅
经过百年沧桑,七王坟早已破败不堪了,因为1900年闹义和团时这里做过坛址,八国联军来后烧了坟两侧的殿堂。目前只有坟前碑楼尚在,却也断檐残瓦岌岌可危,成了电视剧中荒坟古庙的首选地。只有阳宅的上百间房屋保存完全,"文革"中做了五七干校。
七王坟在抗日战争初期,在日本人扬言挖坟取宝前,就曾被以抗日为名的赵侗的队伍给盗了。赵侗,东北清皇室的族人,"九·一八"后流落北京,后在燕大读书,卢沟桥事变后拉起了一支百人的抗日队伍,曾一度与平西抗日武装有过协作,最后终于投进了国民党的怀抱,被八路军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