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米洛舍维奇:受塞尔维亚人尊敬的失败者

米洛舍维奇:受塞尔维亚人尊敬的失败者

misa2 03-26 2次浏览 0条评论

塞尔维亚一个布满神异感的国家,它与黑山、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阿尔巴尼亚,有着难以梳理的关系。

坐落于巴尔干半岛之上的它,曾被称之为“火药桶”,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在这里诞生。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这个国家注定无法清静。

(一)、腾蛟起凤,风雨化龙

1941年8月20日,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降生在了“火的城市(波扎雷瓦茨)”。

他的父亲是一名东正教牧师,而母亲则是一名老师。

同学们对米洛舍维奇的印象,永远是一件干净整洁的白色衬衣,他谈吐得体,彬彬有礼。

这个家庭算不上充裕,倒也是衣食无忧。

然而,变故却接踵而至。

展开全文

他的父亲跑往黑山传教,却在1962年不明不白地死往。

与他生死相依的母亲,也在1974年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逆境中长大的米洛舍维奇,练就了坚定的品行和坚强的性格,他将凡事必须靠自己,奉为人生真理。

如美国驻贝尔格莱德前大使所言:“我从未见过米洛舍维奇为任何人的遭遇的痛苦而动情;也从未听过他在讨论某个人时,说过一句慈爱的话”。

米洛舍维奇的刚硬,可见一斑。

尽管米洛舍维奇早早的失往了亲情,可他也提前收成了爱情。

在读中学时期,米洛舍维奇对隔壁班的米拉·马尔科维奇一见钟情。

起初,米拉对米洛舍维奇并不感冒,但是两人共同的兴致爱好使得彼此越走越近。

他们经常在一同讨论国家大事,各抒己见,如同政客般高谈阔论,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他们相约共同考进贝尔格莱德大学,整日一同学习,彼此监督,互相鼓励。

最终,米洛舍维奇顺利考进法律系,而米拉则成了社会学的学生。

与米拉的这段恋情,既填充了米洛舍维奇内心的空虚,也为他打开了从政的大门。

米拉的家境十分显要,她的父亲乃是铁托的战友,两人出生进世,交情莫逆。

她的母亲则是前贝尔格莱德地下党书记,且早早的为国捐躯。

她的叔叔是国家高层,她的姑姑则是后来的南共主席。

拥有如此家境的米拉,自然能带着男友,扣响政坛的大门。

那时的南斯拉夫,正处于辉煌时期,在铁托的带领下,整个国家繁华昌盛,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意。

至于米洛舍维奇,他拥有十分值得向往的未来。大学刚毕业不久就成了市长的经济顾问,接着进进天然气公司当总经理,又成了整个南斯拉夫最大的银行的行长。

米洛舍维奇的终极目的,还是要从政,成为指点江山的人物。

在米拉家族的帮衬和他自己的努力下,米洛舍维奇小试牛刀,刚步进政坛就当上了南联盟主席团的中心委员,未来可期。

四年以后,直接成了塞尔维亚南共的总书记。

米洛舍维奇这一路上可谓是高歌猛进,1990年当选塞尔维亚总统,1992年成功连任,1997年当选南联盟共和国总统。

(二)、繁华背后,皆是疮洞

米洛舍维奇能够获得拥戴,主要原因是塞尔维亚人对他的支持。

米洛舍维奇的口号是:全体塞尔维亚人生活在一个统一的国家。

他期看所有生活在独立国家中的塞尔维亚人,都能够带着土地从其中独立出来,共同组成一个塞尔维亚国家。

此举自然是得到了一众塞尔维亚人的赞赏,可如此一来势必会侵犯其它的国家利益。

好比克罗地亚战争,这正是塞尔维亚人响应米洛舍维奇的号召而进行的民族自决运动。

还有波黑战争,则是塞尔维亚人果敢反对独立,而与波黑族、克罗地亚族,展开的战争。

凡是克罗地亚人有需求,米洛舍维奇都会毫不犹豫的派兵支援。

塞尔维亚人想在其它国家的地盘上谋其独立,划定民族自治区,而其它民族也想在塞尔维亚这里分一杯羹。

在塞尔维亚的科索沃,生活着很多的阿尔巴尼亚人。

自从铁托往世,南联邦解体后,他们就跟着土地回属到了塞尔维亚,而不是自己的母邦阿尔巴尼亚。

他们在科索沃成立了自己的政权,还建立了自己的军队--科索沃解放军,势必要将科索沃从塞尔维亚手里夺出来。

在此期间,他们得到了来自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大力支持。

对此,米洛舍维奇摘取了零容忍的态度,他毫不犹豫的派兵前往镇压“科索沃解放军”。

顷刻间,科索沃变成了人间炼狱,房屋尽毁,大街小巷充斥着血腥味。

在米洛舍维奇看来,这种谋求独立的不正之风不能助长,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可他没想到,正是这一决定,将他和他的南联盟推向了谷底。

1999年,北大西洋联合公约组织强势登场。美国带着12个成员国,派出航母、战斗机,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

至于美国为何要带头往干涉这一事务,原因绝对不是它们强调的“平息战乱和禁止残杀”那么简单。

科索沃地处要津,战术位置极其重要。

何况,塞尔维亚并不愿听其调遣,何不趁此时机直接出手打击。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整个北约陆续出动了1153架飞机和44艘舰艇还有3艘航空母舰,发射和投下的导弹,共计2.3万余枚。

南联盟的军事实力,应对科索沃解放军还是游刃有余,可面对强大的北约,也只能低头叹息。

米洛舍维奇看着因战争而伤亡的500多人和数百万流离失所的平民,痛不欲生。

不过,米洛舍维奇并未抉择退缩。

在轰炸之际,他的支持率已经有了明显的下降。

而米洛舍维奇随后又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令其支持率陡然飙升。

当然,胳膊怎么能扭得过大腿?最终,米洛舍维奇还是在北约的压力下,赞同从科索沃撤军,并签署和平协议。

不过,美国的目的还未曾达到。他想的是借战争来压垮米洛舍维奇,而后扶持一位亲美的统治者上台。

但是,投进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除了迫使米洛舍维奇退兵外,丝毫未曾撼动其地位。

(三)、受塞尔维亚人尊敬的失败者

既然武力不行,那就软硬兼施。

2000年,美国的中心情报局联合英国的军情六处,开始了反常轰轰烈烈地“倒米运动”。

经过分析,它们得出结论:历经四次战争失利、两回大规模示威游行、78天北约轰炸、近10年国际制裁的“幸存者”。

假如再面临一场组织周密的竞选挑战的话,他将“绝对不堪一击”。

至于选谁,来挑战米洛舍维奇,一个名唤科什图尼察的政客,成了他们的最佳人选。

此人性格和煦,平易近人,尽管一直没什么作为,却也没什么黑点。

为了扶持他,西方开始出钱出力。

比如在饮料与口香糖上涂写反米的标语,制造反米的徽章,为反对派提供油漆和印刷机,竭尽全力的支持他们反对米洛舍维奇。

在西方国家豪掷六千万美金后,科什图尼察的得票率为48.96%,而米洛舍维奇的得票率为38.62%,科什图尼察此番险胜。

后来在西方国家的强势干预下,科什图尼察在一片喊骂声中,当选了塞尔维亚的总统。

米洛舍维奇,也彻底的失往了权力。

其实,不是他的亲信不帮他,而是美国人早已经威逼利诱地把那些人收买。

美国人会告诉他们:“你要么告诉我什么时候背叛你的上司(米洛舍维奇),要么你就往海牙(接受审判)”。

西方大费周章地将米洛舍维奇赶下台往,自然不能看着他安度晚年。

2001年,美国以不再向塞尔维亚提供5000万美元的援助为要挟,逼迫科什图尼察逮捕米社洛维奇。

科什图尼察随后以滥用职权和腐朽贪污等莫须有的罪名,挠了米社洛维奇。

接着,米社洛维奇就被交给了海牙国际法庭。

他踏上旅途的那天,还笑着对身边的警察说道:“塞尔维亚的兄弟们,再见了。我应该为你们的出色工作,表达祝贺”。

米社洛维奇被移送到国际法庭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走上街头,高举为米社洛维奇喊冤的旗帜,很多人难掩伤痛,放声大哭。

社会党副主席在集会上动容地说道:“这一天是塞尔维亚历史上,最黑暗的日子”。

米洛舍维奇认为,前南国际刑庭分明就是北约的傀儡,其不具备任何国际法律效应。

因此,对其提出的所有指控,米洛舍维奇统统予以否认。

“你们对我审判的真实目的,是想掩盖北约在南联盟境内犯下的所有罪行!”

听着米洛舍维奇的抗争,所有的塞尔维亚人无不为之动容。

看着自己的英雄就此落难,他们除了哭抽泣与铭记,无计可施。

不可否认的是,米洛舍维奇的确失败了,他没能建立起一个“大塞尔维亚国家”,也没能维系好“南斯拉夫联盟”。

可他为了崇高的理想,与周边的国家斗争,与其他的民族抗争,即使是面对北约这样的强权,也毫不恐惧。

直到站在“法庭”上的那一刻,米洛舍维奇也未曾抉择过退缩。

他虽败犹荣,仍然受塞尔维亚人尊崇。

油漆战争
北京西山七王坟-醇亲王奕譞之陵 一战时争议最大的化学家,曾用空气合成肥料,也用毒气害死数万人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