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帝都狂飙八百年

帝都狂飙八百年

misa2 03-26 3次浏览 3条评论

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要从一个喊“蓟”的小国说起。

周武王克商后,大封诸侯,其中,封帝尧的后代于蓟,封宗室召公于燕。蓟城遗址在今北京西城区广安门。现在这里树立着一座“蓟城纪念柱”,上刻地理学家侯仁之拟定的铭文:

“北京城区,肇始斯地,其时惟周,其名曰蓟。”

蓟国可真是个大冤种。春秋时期,北方山戎大举进犯,燕、蓟两国首当其冲。燕国在霸主齐桓公的扶助下北破山戎,日渐强大,而蓟国逐渐衰落,后被燕国吞并,蓟城也成为了燕国的上都。也有一说,弱小的蓟国早已被山戎所灭,燕国赶走山戎之后,看到蓟国已亡,就占便宜,把都城迁到蓟城。

燕蓟之地,位于古代中原地区的北端,在地理上是华北平原的北缘。这个曾经远离中心的区域,却在此后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开启了一场从边缘迈向中心的狂飙突进,直到成为天下至尊的帝都。

北京地形示意图。图源:锦绣人文地理

燕蓟八百年

燕国是蓟国的邻居,一说,燕国始封地在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镇,也是北京城的发源地之一,只因被山戎长期侵扰,才南迁到易水流域,建都于临易。

列国诸侯之中,燕国国君的血统堪称高贵,其始封君燕召公原名姬奭,是周武王的弟弟,也是周朝的开国元勋,与周公旦齐名。

但是,春秋时期,燕国从南边的临易迁都到蓟城后,没有走上做大做强、发明辉煌的道路,反而陷进长期寂静,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一,也是个存在感堪忧的“小透明”。

蓟城纪念柱。图源:图虫创意

展开全文

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燕国在战国的发展史,浓墨重彩地写了两件事:

一是燕国子之之乱后,新即位的燕昭王姬职励精图治,高筑黄金台,得到乐毅、秦开等人才辅佐,遂使燕国崛起,一雪前耻,击败强大的齐国;二是战国末年,燕太子丹派刺客荆轲往刺杀秦王嬴政。

燕昭王经营的事业使燕国成功跻身七雄之列,但很快被他的儿子燕惠王败光了。燕惠王即位后,猜忌主将乐毅,将其罢免,导致伐齐大业功亏一篑,燕国依旧没有摆脱边缘地带的地位。

五十多年后,燕太子丹的荆轲刺秦计划,成为燕国挺进历史舞台中心的又一次试探。

公元前227年,卫国人荆轲为报燕太子丹的知遇之恩,踏上了前往秦都咸阳刺杀秦王嬴政的旅程。

荆轲的好友、音乐家高渐离为其击筑送行,一曲“风萧萧兮易水冷,壮士一往兮不复还”的悲歌在燕国大地上回响,荆轲此往,凶多吉少。

秦都大殿上,荆轲的助手秦舞阳(燕国名将秦开之孙)没见过那么大阵仗,还没见到秦王就已经怯场,荆轲只好孤军奋战,独自捧着燕国献给秦国的礼物,来到秦王嬴政面前。

此后片刻,成为嬴政此生最凶险的时间。

荆轲慢慢展开事先约好献给秦国的地图,在刹那间抽出躲在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往。秦王嬴政躲过了荆轲的第一下进攻,随后挣扎起身,与荆轲围绕着大殿的铜柱追逐躲闪。

二人僵持之际,秦王嬴政的御医急中生智,用随身携带的药箱砸向荆轲,给了秦王反击的机会。此时,左右都高唤“王负剑”,提醒嬴政拔出背后的长剑。嬴政这才反应过来,拔出剑刺伤了荆轲的左腿。荆轲受伤后,眼见行动即将失败,立刻向秦王投出匕首,但被其躲过,击中铜柱。之后,秦国卫兵上殿护驾,当场将荆轲处死。

燕太子丹的计划,不仅没有阻止强秦东出,还使秦、燕两国进一步结怨。

荆轲刺秦的五年后,立国八百年的燕国,在秦国虎狼之师的进攻中走向覆灭。

荆轲刺秦。图源:影视剧照

北境之地

先秦时期,燕国长期处于远离王畿的偏远之地。

燕都蓟城所在的区域,即北京平原一带,地处华北平原北沿,北边是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西边是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当地人称为“西山”,东边是浩瀚辽阔的渤海海域,南边是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以及无数大小河流冲积而成的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北京端坐在华北平原的北端,背风向阳、水盈土肥,是华北地区的一片沃土,在古代也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部落的交汇地带。古人对此地赞扬道:“(北京)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在太行山与燕山的怀抱下,北京平原就像一个向东南方向缓缓展开的海湾,三面围合,一面敞开,俗称“北京湾”,其过境河流多达200余条,分属于永定河、拒马河(大清河)、温榆河(北运河)、潮白河和泃河(蓟运河)五大水系。

永定河从西山流淌下来,作为北京城旁的一条大河,培育着这座古老的都城,被称为北京的“母亲河”。古时候,永定河为北京城提供了大量用水,但由于含沙量高,河道多变,夏天多发洪水,让城中百姓苦恼不已,也被喊做“无定河”,后来河道经过治理,水患减少,“永定河”之名才流传下来。

中国东部三大平原: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

秦灭六国后,建立起统一的君主集权国家,在疆域内实行郡县制。自秦汉到隋唐,帝国的边疆问题多来自于北方,汉代有匈奴、乌桓、鲜卑等,唐代有突厥、靺鞨、契丹等,因此,先秦的蓟城由燕国国都变成了北部边疆的军事重镇与交通枢纽。

从秦汉到隋唐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今北京一带以广阳郡、范阳郡、幽州等耳熟能详的地名留名史册。

燕蓟之地,始终没有舍弃向帝国中心进击的尝试。

唐玄宗在位时,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野心家安禄山,掀起了改变大唐国运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本是营州(今辽宁朝阳)杂胡,地位卑微,他为了加官进爵不择手段,在边陲建立战功的同时,通过察言看色、伪装自我,成功取得唐玄宗的信赖,逐渐成为地方大员。

作为出色的“演员”,安禄山每次进京,都会扮演一个憨态可掬的胖子,向唐玄宗拍马屁。为了向唐玄宗献媚,他拜小自己16岁的杨贵妃为母,没事就在唐玄宗面前表演一段胡旋舞。

安禄山体型反常肥硕,坐下来腹部压到膝盖上,站起来行走也不方便,进京时沿途驿站的马都驮不动他,可在唐玄宗面前跳起胡旋舞特殊灵巧,乃至迅疾如风。

唐玄宗欣赏安禄山的表演,指着他肚子,开玩笑说:“你这胡人肚子这么大,都装些什么啊?”

安禄山答,别无他物,都是赤胆忠心。

到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的时候,唐玄宗才知道自己一直被这个胖子蒙在鼓里,也感受到了来自幽燕的恐惧。为大唐把守边疆大门的幽州精锐,转眼间成了盛世的毁灭者。

北京法源寺,其前身为唐代悯忠寺。图源:图虫创意

范阳节度使的治所幽州(今北京西南二环一带)是安禄山的大本营,也是他日后起兵反唐的地方。唐幽州城仿造当时都城长安改建,城内有繁华的坊市,街道呈棋盘状,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其“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

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联合其老铁史思明从从幽州起兵南下,沿着黄河一路势如破竹。唐军在黄河沿岸设置的三道防线在安史叛军精锐的践踏冲击形同虚设,一月之间,陕郡(今河南三门峡市西)、东都洛阳接连失守。安禄山自立为“大燕皇帝”,差点儿就要把唐朝天子拉下马,自己取而代之,但不久后被儿子谋杀,安史叛军也陷进与唐军的长期相持。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帝国在这场动乱后一蹶不振,再也没能恢复昔日荣光。

定都关中的大唐王朝走向衰落,中国古都的地位也开始重新洗牌。

由于长期战乱、气候剧变以及运河经济崛起等原因,唐代以后,中原政权的都城开始自西向东转移。坐拥大运河枢纽优势的汴州(即开封)率先脱颖而出,而地处大运河北端的幽燕大地,也逐渐凸显其战术地位。

五代十国时期,幽州城因为一桩政治买卖引人注目,并逐渐迈向帝国的中心。

公元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了夺取皇位,起兵背叛后唐,他向当时雄踞北方的契丹求助,许诺割让燕云十六州,随后接受契丹的册封,建立后晋。石敬瑭向契丹奉表称臣,自称为“儿皇帝”。

从此,包括幽(今北京)、檀(今北京密云)、顺(今北京顺义)、儒(今北京延庆)诸州在内的十余个幽燕重镇,落进契丹(辽)政权手中。一方面,华北门户大开,中原地区在此后几个世纪都将遭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威逼;另一方面,作为华北大都会的幽州,也成为了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少有的一线城市。

燕云十六州地理位置。图源:锦绣人文地理

辽金陪都

契丹人以辽为国号,建立五京制,升幽州为陪都,号曰“南京析津府”,又称燕京(今北京)。

辽五京中,燕京是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提供了辽朝一半的财政收进。

《契丹国志》中描述了燕京在辽朝治理下的繁华景象:

南京析津府,户口三十万,大内壮丽。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膏腴蔬瓜、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而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水甜土厚,人多技艺。

这是这座城市由军事重镇走向国家政治中心的过渡阶段。契丹称雄北方的历史,也是民族合成的过程。

西山晴雪,古燕京八景之一。西山,位于北京西郊,为太行山余脉,号称“神京右臂” 。图源:图虫创意

公元1122年,女真人建立的金政权攻破了燕京,成为这座城的新主人。

金朝建立的也是五京制,但其龙兴之地在东北,起初以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为首都。女真的保守派仍因循守旧,眷恋牧猎生活,守着东北那旮旯舍不得离开。

后来,决定迁都燕京的是金朝第四位统治者海陵王完颜亮。

完颜亮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野心膨胀,发动政变谋杀金熙宗夺位,又深受汉族文化影响,相传因为读了柳永的词而对江南莫名神往,急于南下攻宋。

完颜亮即位后杀掉了一批宗室大臣,并将上京的宫殿、宅第拆毁,夷为耕地,于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到燕京,定名中都,取居天下之中号令四方之意。

除此之外,完颜亮还将祖上陵墓迁葬。辽时,尽管政治、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契丹贵族死后仍按传统回葬北方,完颜亮却把老祖宗的坟都迁过来了。

完颜亮迁都,一是为巩固统治,摆脱旧势力的纠缠, 二是看重此地利于军事防备的山川形胜。

诚如宋代大儒朱熹所言:“冀都(燕京)天地间好个大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前面黄河围绕,泰山耸左为龙,华山耸右为虎,嵩山为前案……故古今建都之地,皆莫过于冀都。”

看来,朱老夫子看风水的水平也是一流。

金灭北宋后,在琼华岛上建宫殿,用从北宋艮岳御园掠来的大量太湖石进行点缀。图源:图虫创意

完颜亮的迁都政策无疑加强了女真族和汉族的合成,但其淫乱残暴的行为早已引起女真宗室的不满,最终,完颜亮在征宋路上被手下所杀,其帝号也被破除。

从完颜亮手中夺取皇位的是金世宗完颜雍。他在政变中即位,有人劝其遵守祖训,移回上京会宁府,但更多的有识之士意见他迅速赶赴中都,“据腹心以号令天下,万世之业也”。

金世宗当机立断,急赴中都,果然迅速地坐稳皇位。

自金中都始,从元大都,到明清京师、民国北京,以及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前后有800多年。

1907年的北京长城。图源:网络

营建大都

13世纪,蒙古骑兵南下,灭了金、宋。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取《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一句,建立元朝,将原来的金中都改为元大都,并由大臣刘秉忠负责营建。

元世祖忽必烈之所以定都燕京,与一场夺位之争息息相关。

1259年,率军南下攻宋的蒙哥汗在合川钓鱼山下暴毙。当时,忽必烈正与宋军鏖战于长江边的鄂州,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已经开始谋夺汗位。

阿里不哥以蒙古帝国的首都和林(在今蒙古国境内前杭爱省)为依据地调兵遣将,占得先机。那时的和林是蒙古帝国的都城,也是世界的中心,从莱茵河畔到黄河两岸,大半个欧亚大陆接受这座城市的诏令,让步于蒙古大汗的铁蹄之下。

忽必烈从宋蒙战场北回时,阿里不哥已在北方号令各军,以大汗自居。忽必烈的谋臣郝经紧急上书,意见忽必烈班师前往燕京,然后再北上草原与阿里不哥交战。

这位郝经也是个牛人,后来出使宋朝,被贾似道软禁,一关就是十六年,元朝也不知他是死是活。直到往世前一年才获救,演绎了一出元代的“苏武牧羊”传奇。

元世祖忽必烈画像。图源:网络

忽必烈早已知道燕京一带的重要性,据《元史》记载,蒙古贵族巴图鲁曾向忽必烈进谏:“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

于是,忽必烈接受郝经等人的意见,北上燕京,进行建国定都的预备,随后与阿里不哥决战。阿里不哥远在漠北,反而鞭长莫及,难以调动进进汉地的蒙古军,在历时四年的争斗中落于下风,兵败被囚。

忽必烈成功夺取汗位。这次内战后,随着阿里不哥的失败,和林迅速衰落,沦为一个地区性中心,消逝在历史的漫漫黄沙之中。

此时,草原上的都城显然已不合时宜。

另一个汉人谋臣刘秉忠,也为忽必烈出谋划策。

刘秉忠早年当过和尚,这位学识渊博的奇才,以僧人身份北上谒见忽必烈,成为其头号谋臣。他有一句名言:“以立刻取天下,不可以立刻治之。”

忽必烈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太行,十分器重刘秉忠。小到占卜算命,大到拟定国号、定都燕京,都有老刘的功勋,他是蒙元改革的总设计师。

于是,刘秉忠带上学生郭守敬、阿拉伯人也黑迭儿等顶尖建筑人才,在金中都故址东北兴建新的都城——元大都(今北京)。

在元朝的统治下,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此外,元朝为了打通政治中心大都与经济中心江南地区的联系,通过疏浚隋唐大运河旧道,以及开凿新道,使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北京位于大运河与华北平原北端,在大运河时代,经济上可南连江淮,仰仗东南,依靠通航天下的漕运为帝都“输血”。

京杭大运河示意图。图源:锦绣人文地理

帝国中轴线

历经金、元两代,北京的首都之位仍非不可动摇,明太祖朱元璋就曾在定都一事上纠结。

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将元大都降为北平府,并仿照古代的南北二京制度,将应天(今江苏南京)定为南京,汴梁(今河南开封)为北京。但没过多久,汴梁的“北京”地位就被破除,朱元璋还是把朝廷设在了南京。

朱元璋抉择应天府为国都,和他的出身有关。本是安徽凤阳农民的他,一度沦落到削发为僧、乞讨为生,后来乘着天下大乱的时局,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基业,依靠富庶的江浙发展势力,北伐元朝,打下大明江山。

南京,就是朱元璋的大本营。

明朝初年虽定都南京,但朱元璋仍不时有北迁的想法,曾考虑的地点包括西安、洛阳和北平(元大都)。

西安,即古都长安,有“崤函、终南之阻,渭、灞、浐之雄,百二山河之胜”。但是,这里若无南方的粮食运输,饭都食不饱,皇帝也要饮西北风。更何况,明朝时中国早已生齿日繁,粮食需求量更浩大。

再看洛阳,“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依邙山,南看阙,曾为九朝之都”,这份“简历”也很漂亮,让人眼前一亮。太子朱标就十分中意,到此地巡视之后,有意迁都于此。惋惜朱标早逝,洛阳失往了最有力的支持者,没能在明代再次成为首都。

至于北平,“右拥太行,左注沧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蒙古人离开后,北方尚未稳定。此时朱元璋直截了当地问廷臣们:“建都北平,可以掌握胡虏,和南京相比如何?”

翰林院修撰鲍频的看点代表了当时大多数人的看点:“蒙古人兴盛于漠北,立都于燕,到现在已经百年,王气已尽。咱南京是兴王之地,这儿挺好的,没必要再迁都了。”

迁都一事因大臣劝阻,就这样暂时搁置,直到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3年从侄子建文帝手中夺位后,才再度提上日程。

明《北京宫城图》。图源:网络

朱棣称帝前,常年驻守北方要镇,率军抵御元朝残余势力,北平是他的“龙兴之地”。攻下南京后,朱棣整天盘算着迁都北平。

为了避免遭到舆论的反对,他通过礼部尚书李至刚等人之口把迁都的意见说出来,诏令文武群臣商量迁都之事。

朱棣认为,天子居北,正是居重御轻,也可以加强北部国防,就摘纳了迁都的意见。他先将北平改为“北京”,作为陪都、“行在”(皇帝所在之地),究竟他爹朱元璋也曾把老家凤阳升为陪都,他提升一下北京的地位,也不过分吧。

之后,反对迁都的大臣被朱棣贬往种田,在严酷的惩处下,反对的声浪逐步平息。

北京故宫。图源:摄图网

朱棣为迁都做了大量预备,他下诏向北京周边大举移民屯田,五年内减免赋税,来自江苏、浙江、山西等九省的大批富足居民被迁到北京,充实都城。同时,下令疏浚京杭大运河,打通南北漕运之路。朱棣还公布自己要在北京北郊昌平建造陵墓,企图死后葬在北京,这也是迁都的“预热”工作。

与此同时,朱棣下诏在北京启动新的营建工程。紫禁城、太庙、社稷坛、天地坛(今天坛)、山川坛(今先农坛)等国家工程拔地而起,沿着城市中轴线分布,形成“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布局。

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朝正式从南京迁都到北京。

三年后,明成祖朱棣在北伐班师的途中病逝,他至死没有舍弃天子守国门的信心,而大明历代皇帝也继续了他的夙愿。

此后近五百年的岁月,明清两朝皆以北京为都,皇帝平日里居住在紫禁城,到太庙祭祖,到天坛祭天,到先农坛、社稷坛祈求五谷丰登、社稷稳定。

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的对称轴,分布着诸多重要建筑。图源:锦绣人文地理

据说,清朝在招待外国使臣时,为了让他们遵守“天朝上国”的礼仪,常使他们沿着中轴线上的正阳门徒步走向北边的紫禁城。

这条中轴线上,坛庙分列左右,一边象征敬天法祖,另一边寓意国泰民安,一边是对往昔的崇敬,另一边是对未来的期盼。走上紫禁城的大道后,浩大雄伟的宫殿足以让外国使节心生恐惧。

相传,外国使节们经过这一番折腾,到了太和殿前往往已经身心俱疲,不得不拜伏于天子脚下。

这条贯穿南北的城市中轴线,恰好与北京城墙组成一个浩大的“中”字,而沿着这条中轴线向广袤的神州大地伸长,历经沧桑的北京城也是统率全国的中枢。燕蓟之地雄踞于华北之北,至此成为天下中心。

参考文献:

[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版

[元]脱脱:《辽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元]脱脱:《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版

[清]张廷玉:《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版

侯仁之:《北平历史地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版

方彪:《北京简史》,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7年版

彭华:《燕国八百年》,中华书局,2018年版

魏开肇:《北京城市史:历代建置与机构》,北京出版社,2018年版

迅疾如风
历史上的飞毛腿杨大眼快过战马!赫赫武功盖过三国名将 杨幂:重拾初心,于浓烈中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
匿名用户
迅疾如风独特流畅,跃然纸上的风云画卷触动人心。
匿名用户2024-07-11 16:05:03回复
匿名用户
迅疾如风展示了歌曲在韵律与速度的完美结合中,以快速、动感的旋律吸引听众,它的力量感像风吹过山峦草原般无拘束而有力量撼人心灵之深处,让人为之赞叹不已!
匿名用户2024-07-11 16:06:02回复
匿名用户
迅疾如风一曲,犹如激流勇进的风驰电掣之舞,旋律中流淌着自由与激情的热血力量!听之心潮澎湃、灵魂振奋不已!
匿名用户2024-07-11 16:07: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