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豪放无比的一首词,尽显英雄气势,豪气冲天
1074年,苏轼调任密州知州,而在他任密州知州期间,西夏屡屡侵犯大宋疆域,苏轼心急如焚,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击敌人的政治主张,抒发了他那期看报效家国的壮志豪情。
苏轼作为豪放词的开创者,在这首词里,苏轼把他的豪情与壮志在字里行间洋洋洒洒,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让人大为赞赏。在苏轼的这首词中,让人欣赏的同时,也让人走进了词人内心世界的大门。
在苏轼众多豪放大气的诗词中,《江城子》让你看到了不一样的苏轼,让你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到他的与众不同。苏轼的《江城子》总的来说有五六首,而其中最为闻名和最为有影响力的,当数《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另外一首十分难得的千古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这首词我们在前面已经解读过,其中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几句让人最是难忘,这里就不再赘述,那么我们现在来看看他的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到底有什么特色?又闻名在哪些地方?
《江城子·密州出猎》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看,射天狼。
展开全文
一首读完,其词中的每一个字句,似乎都释放出了词人那掩抑不住的豪放之气。词人的英豪之气,雄壮之情立刻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让人叹为看止。
读苏轼的豪放词,感觉心胸开阔,感觉倾尽心中的所有,而苏轼的大展豪放之风,势必也会让天下人把目光投向了他,所以像《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样的豪放词作流传世间后,立刻就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和推崇。
现在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词,在本词的上半阙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这开头三句不难理解,意思是说,就让我姑且像那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一样,发一发狂野的蓬勃朝气,左手牵着我心爱的小黄狗,右手托着那富贵人家喜欢豢养的猎鹰,向那打猎的目的地出发。
四五句里面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说,我要好好地精心预备和妆扮一番,穿着那华美的帽子与貂裘制造的衣裳,带领着打猎的队伍,浩浩荡荡,迅疾如风,卷得尘土飞扬,一下子扫过开阔的细草平冈,迅猛无比。
接着六七八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此处的孙郎是指曾经骑马射杀过猛虎的东吴英雄孙权。所以这几句是说,为了报答全城老百姓追对我的追随,为了报答所有老百姓对我的认同,我一定要像那东吴英雄孙权一样,骑马张弓,亲自射猎那山中的猛虎。写这首词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故而自称太守,与历史上的知州与知府职能大体相同,只不过在不同的朝代,称唤上略有区别。
在词的下阙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意即是,一个人开怀畅饮,豪气冲天,其胸怀自然而然地就会更加地开阔,更加地愉快,胆气也会雄壮过人,此时此刻,即便两鬓白发如霜,又怎么能阻碍我豪气干云的胸中情怀?看来酒酣耳热之际,文人也英雄无比啊!
四五句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两句是用典,此典故出于汉文帝时期,那时的云中太守魏尚,镇守边疆,因匈奴屡屡犯边,他奋勇抗杀匈奴,建立功勋,不过在上报时,因一时贪功,在报功文书中,斩杀敌人的数量就多报了几个,因此被削职,后来冯唐为魏尚在文帝面前辩白,表达判的太重,期看文帝能够酌情判处,文帝摘纳了冯唐的意见,差遣冯唐持符节前往云中之地,赦免了魏尚的罪行,仍然让魏尚做云中太守。
而苏轼这次打猎时,那时正值西夏进侵,而经过这次打猎之后,苏轼也是期看有人像冯唐一样,持着符节,带着皇命,来赦免他的罪行,以便能够像魏尚一样,前往西夏进侵的地方,征讨西夏,建功立业。其意气风发的形象,可谓是跃然纸上。
在这首词的最后,词人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看,射天狼。”实际上是苏轼把自己描绘成了一个气势特殊、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直译过来就是:“我一定要把雕弓拉得如同满月一般,眼看西北,箭指西边的天狼。”而这里的“天狼”,其实就是暗指那时侵犯宋朝边陲的西夏民族。
事实上,文坛上风流无限的苏轼,政治上却是屡屡失意,正如苏轼在他的《自题金山画像》中所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船。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而其中的“黄州惠州儋州”,则是代表了他的屡次受贬,一生坎坷,漂泊不定,失意连连所往到的地方。
然而在这首词中,苏轼却没有在像其他诗词中那样牢骚满腹,诉尽胸中的失意与惆怅,他反而看开世事,敞开胸怀,表达出了词人心中的那种雄浑大气、酣畅淋漓的爱国情怀。
在苏轼这首词中,词人集抒情、叙事、用典与言志于一炉,却看不出有任何雕琢的痕迹,在描写出行打猎的同时,也抒发了词人安邦定国之志,拓宽了词人的视野与本词的意境,表现了词人那种英雄不老,志在千里的万丈豪情与满腔热血。真的是不愧为难得的千古名篇。
(图片来源网络,不妥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