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疾狠辣如司马懿,怎么见了诸葛亮就龟缩了?
司马宣王在三国时战绩,那自然是杠杠的,风尚也卓著。
《晋书》为了帮他洗白篡权夺位的事,哪怕没战绩,也很爱吹他各色大事时的言论,显得宣王神机妙算,明断非常。比如,劝曹操别迁都啦,猜孙权不敢来伐啦,之类,显得宣王格外聪明呢。
司马懿亲自带兵的几次名战,包括平孟达、破公孙、擒王凌,回纳一下:
——破孟达,乃是孟达要反,猜司马懿要一个月到;司马懿急行军,八日赶到,出其不意,围住,导致孟达部内乱,解决。
——破公孙渊,宣王声东击西,佯攻围堑,渡过辽水,直取襄平,围点打援,围了襄平,解决。
——破王凌,王凌诈称吴人塞涂水,要求发兵征讨,司马懿看穿了一切;于是司马懿九天赶到甜城,王凌解决。
——也包括杀曹爽的高平陵之变。装病卖萌,突然发难,再让蒋济们往骗曹爽说只要兵权。
所以司马宣王的风尚?
是快,是迅疾,是诈,是声东击西,是惊人的推断力:“然而老夫早就看穿了一切!”
好了,回到正题:诸葛亮vs司马懿。
他俩的对局,正史一共两次。
公元231年,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当时麾下包括:征西车骑将军张郃、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陵、雍州刺史建威将军郭淮。
这阵容够漂亮了吧?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晋书》说:
展开全文
張郃勸帝分軍住雍、郿為後鎮,帝曰:「料前軍獨能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軍隃麋。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曰:「亮慮多決少,必安營自固,然後芟麥,吾得二日兼行足矣。」於是卷甲晨夜赴之,亮看塵而遁。帝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天子使使者勞軍,增封邑。
张郃劝司马懿分兵驻守,司马懿认为不能分军;于是进军。
诸葛亮听说大军到了,自己带队往上邽割麦子:拿魏国的粮食自己食。
诸将恐惧了。司马懿说我两天就能赶到,赶来了,诸葛亮逃走了。
司马懿又说了,诸葛亮好对付。于是到汉阳往跟诸葛亮相遇。之后诸葛亮后退,司马懿进攻,诸葛亮逃走、
哇看起来司马懿无敌了!好威风啊!
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懿这战绩是真的吗?
《三国志》描述此事说得极简略:
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
并没说诸葛亮败北的事;还射杀了魏国最高军事长官之一的张郃。
嘻嘻,为什么《晋书》不提张郃死了呢?是因为这样显得司马懿无能吗?
请看注引:
与《晋书》一样的是,张郃要求分兵,司马懿没听。诸葛亮来割麦。
与《晋书》不一样的是,以下过程:
诸葛亮晃过了司马懿,击破郭淮费曜,割了麦,拿走了魏国的粮食;然后司马懿不听张郃的话,非要贴着诸葛亮,然后被诸将念叨“畏蜀如虎,惹天下笑话”,于是司马懿奋然出战,被诸葛亮会战大破:甲首三千、玄铠五千、角弩三千一百。
之后就没再打,诸葛亮粮尽退军,张郃追击,在木门路膝盖中了一箭,挂了。
那么《晋书》与《汉晋春秋》,我们信哪个呢?
《晋书》里也无法否认的是:张郃劝司马懿分兵,司马懿不听,结果诸葛亮确实晃过了司马懿,声东击西,到了上邽割麦。
《晋书》里只好让司马懿吹牛,亡羊补牢,说我两天就能赶到了!——赶到有鸟用,诸葛亮麦子都割走了。
《晋书》里吹说,司马懿在卤城一带击破诸葛亮。但是:
——街亭马谡败后,诸葛亮自贬;这次之后,诸葛亮却没自贬。
——司马懿此战后一直避免再战,怎么看都不像是赢了的样子。他老人家那可是侵略如火落井下石的打法呀。要是真占了便宜,怎么还死守呢?
——最要害的:张郃是在追击时死在木门路的,木门路在卤城东北;蜀汉在西南,退军该是往西南走,张郃怎么追着追着追到东北往了呢?
所以真相只有一个咯:
诸葛亮在卤城会战胜了司马懿;战线向东北大幅推进;司马懿于是龟缩不出;等诸葛亮粮尽,司马懿令张郃追击,被诸葛亮回马枪,死在卤城东北的木门路。
这一战好笑在于,《晋书》拼命为司马懿为尊者讳,但他西向被诸葛亮晃过、被诸葛亮割了麦子、赢了上邽一战,都还是漏出来了;最后还遮盖了张郃之死与甲首三千,遮得实在不太像样。
所以这一战是,诸葛亮晃过司马懿、割走了麦子、会战击破司马懿、粮食食完了安稳退军,还捡了个五子良将张郃,嘻嘻。
好了,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这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二次相遇。这次司马懿姿态实在不好看,连《晋书》都没法为司马懿涂脂抹粉了。
亮數挑戰,帝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帝怒,表請決戰,天子不許,乃遣骨鯁臣衞尉辛毗杖節為軍師以制之。後亮復來挑戰,帝將出兵以應之,毗杖節立軍門,帝乃止。初,蜀將姜維聞毗來,謂亮曰:「辛毗杖節而至,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
诸葛亮挑战,司马懿不出。
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司马懿于是“怒”,千里请战。天子专门派使节辛毗来不让出战。
诸葛亮神吐槽:“司马懿本来就不敢打,只好玩这些虚招子;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打得过我,何必千里请战?”
但,架不住司马懿嘴硬啊:
帝弟孚書問軍事,帝復書曰:「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巳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写信吹呢,说诸葛亮已经中了我的计,一定能破之!
——结果他的计,也就是死守不出,熬到诸葛亮死了。真是妙计,嘻嘻。
好了,最搞笑的地方是:
與之對壘百餘日,會亮病卒,諸將燒營遁走,百姓奔告,帝出兵追之。亮長史楊儀反旗鳴鼓,若將距帝者。帝以窮寇不之逼,於是楊儀結陣而往。
……時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帝聞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诸葛亮死,司马懿出兵追杀。
杨仪反旗喊鼓,司马懿突然决定了,“穷寇莫追”,就眼看着杨仪走了。
——等等,假如穷寇莫追,你干嘛追过来?!神经病啊!?
——所以这就是所谓死诸葛走生仲达。当地百姓一下子真相了。司马懿只好自嘲了事。
所以了,一目了然了吧?
《晋书》已经努力帮司马懿吹了。但事实是:
——231年北伐,诸葛亮晃过司马懿,声东击西,到上邽割了麦子;司马懿贴到卤城,先被手下吐槽畏蜀如虎,然后发生会战,显然战败后战线后撤;之后诸葛亮粮尽,司马懿追,丧了五子良将最后一个张郃。
——234年北伐,司马懿死守不出,还玩出千里求战、巾帼衣服之类大梗。虽然牛吹得很大,“破之必矣”,结果还是熬死了诸葛亮;要追杀时,看见杨仪军队集体转身,突然决定“穷寇莫追”了。
——结合司马懿此前擅长声东击西、预判正确的风尚,两次作战,都多次推断错误,也算是被诸葛亮给玩了;连《晋书》这种歌功颂德文字,都遮盖不住的尴尬呀。
——一定有人说了,司马懿这是龟缩战术,想消耗蜀汉国力。问题是,司马懿打孟达、打公孙渊、打王凌,那都是速战速决、果敢狠辣;怎么唯独碰到诸葛亮就畏蜀如虎了呢?而且蜀汉可是在魏国国境内找东西食,破坏的是魏国的经济啊。其中高下之分,也明白得很了。
更过分的事:
诸葛亮玩儿司马懿的,还不是他擅长的部分。
《三国志》里,陈寿说诸葛亮:
然亮才,於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幹,优於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
即:诸葛亮的才华,治戎是优点,奇谋是短处。
——等等,诸葛亮的奇谋是短处,怎么还能晃过司马懿,往上邽割麦的?
——可能可以这么理解:
诸葛亮:“理民和治戎这几门课我都是100分。奇谋嘛就差一点了,95分吧。”
陈寿还说,诸葛亮所以未能有克,是因为他的对手“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
这是告诉司马懿:“您是人杰,加上人多,加上您防守诸葛亮进攻,所以他没能攻克”。
——这真是夸司马懿人杰?还是骂他呢?!
多说一句,诸葛亮的治戎,真是古今罕有。
及其兵出进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这是和岳飞“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类似的境域了。
所以诸葛亮每次回师,都帅气得不得了:正面打,打得司马懿甲首三千不提。众所周知,撤退时,军队是最轻易食亏的,然而诸葛亮的撤退,基本都有战绩:你追呗,一追就死。
二伐回师,回马枪斩王双。
四伐回师,回马枪斩当时天下资历最老的传奇名将张郃。
最后北伐他星落秋风五丈原,杨仪负责回师,司马懿追着追着,突然决定“穷寇莫追”,不敢追了。
诸葛亮治军的军纪军容,真是强到匪夷所思。
至于司马懿与诸葛亮的高下,《三国志》后来裴注引的一段,更直白了:
诸葛亮的战士人民,只有魏国1/9。
搞得魏国不敢解甲,被诸葛亮牵制得很被动。
他俩的胜败,很明白了吧?
好了,总括一下:
司马宣王的军事才能,那自然是卓著的:有推断力,擅长声东击西,善于揣测对方心理,善于出其不意,善于急速进军。
在东线南线北线,他都有突出战绩。
然而在西线遭遇诸葛亮,就是在他擅长的推断力、声东击西、出其不意方面,结坚固实地输给了诸葛亮,被割了麦、甲首三千、送了一个张郃。
最重要的是,搞得一向打速度流的司马懿,突然变成了龟缩流——假如一支球队逼得金州勇士跟你磨半场攻防,这是啥感觉?
可怕的是,这些奇谋,还不是诸葛亮最擅长的。
终于司马懿优势兵力、优势地位,却只好玩些千里请战的事,来避免跟诸葛亮打。
许多人说诸葛亮北伐消耗国力——然而诸葛亮一直在魏国领域就食,搞得魏国西北经济崩溃呢。
所以呀,真不是司马懿不够厉害——打打其他人,那还是很有本事的——只是,诸葛亮实在是,太强了啊。
预告:
《三国志异》。
不过没在上海也没所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