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诸葛亮虽巧舌如簧,可并未骂过王朗,罗贯中为何选他为孔明陪嫁?

诸葛亮虽巧舌如簧,可并未骂过王朗,罗贯中为何选他为孔明陪嫁?

misa2 03-26 4次浏览 0条评论

历史最为迷人的地方,并不全在于它的承载,更主要的是它存在着太多的不解之谜。究竟,若是客看地讲(或为笼统地说),所谓历史全都是过往的事,我们并不生活于当时的那个时代,而我们读史,也正是为了了解那个时代的事情,作为历史研究者,则是要辨认事情的真伪,这就有难度了。当然,那些历史学家、历史专家,他们自然有他们的方法,如考古等。

对于普通的历史爱好者,要了解历史,也只能是通过一些史书、历史文献资料、亦或是那个时候或后世的文学作品来了解,而对于字里行间的疑问、或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地方,其真伪的辨认,大多是靠相互对比,或者是直觉了。而每个发现则对于读者来说,都是莫大的兴奋,这或许是人们对于历史迷恋的另一个理由吧。

咱们废话少说,还是言回正传吧。文史君近日多读了一些三国时期的史书,看到了有关王朗的情状,便联想到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王朗的出色场面。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段除军事外,可谓诸葛亮的巅峰之作,光是那一骂便千古留名了。我们先来看这千古一骂,原文如下:

孔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诸军静听:昔日桓、灵之世,汉统陵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郭汜等接踵而起,迁劫汉帝,残暴生灵。因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狼心狗行之辈,滚滚当道,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苍生涂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进仕;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责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回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败!”

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喊一声,撞死于马下。

展开全文

此骂其实大意可概括为三点:不忠、无才、无德。王朗听后能够当场气绝,想来诸葛亮所言不虚。但是,我们一再说,小说不等于历史,尽管建立在一定的历史事实之下,但其中不乏虚构成份,有时为突出人物形像,也是极尽渲染,甚至可以超越事实。我们常说《三国演义》是七分事实,七分虚构(当然这是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并非历史学家的看点),其中的人物、事件,绝大部分还是和历史相符的。可是遍看三国史及关于三国时期的野史、杂闻,除小说《三国演义》之外,确实没有发现有诸葛亮骂王朗的事。那么,问题就来了:在众多的三国时期人物当中,罗贯中老先生为何唯独要黑王朗一把呢?#罗贯中#

尽管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参考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但仍然是带有个人倾向的,他是扬刘贬曹,这太明显了,而陈寿写《三国志》,虽然是以曹魏为正统,但仍然是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看点写的,他和司马迁等史家一样,也是惜字如金,基本上是就事言事,对人物及事件的评判极少。这就不难看出,罗贯中在小说中,对于人物、事件的描写,除尊重其历史的客看存在之外,从政治的角度,还是完全按照个人的看点、评判来刻画的。从诸葛亮骂王朗这件事也不难看出,在众多的三国人物当中,恐怕他最厌恶、最痛恨的人就是王朗了,甚至将王朗的人品放在了吕布之下。所以,与其说是诸葛亮在骂王朗,还不如说是罗贯中在骂王朗了,他只不过是借助于诸葛亮的口,这样更解气些罢了。而诸葛亮那千古一骂,也是罗贯中对王朗一生的总结了。

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王朗早年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往世而弃官服丧,不应孝廉之命。徐州刺史陶谦举其为茂才,拜徐州治中从事。后升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建安元年(196年),孙策南攻会稽,王朗率军抵御,终为其所败,并在逃亡途中被孙策擒获。王朗甜忍困境,拒绝为孙策效劳。之后应丞相曹操辟命,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许都,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王国建立后,以军祭酒兼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曹丕继王位时,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曹魏建立后,改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睿继位后,代华歆为司徒,进封兰陵侯。

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往世,谥号为成。其孙女王元姬嫁于晋文帝司马昭,生晋武帝司马炎、齐献王司马攸。王朗学识渊博,与其子王肃同为经学大家。著有《周易传》《春秋传》《孝经传》《周官传》等,并有文集三十四卷,今多已佚失。

从王朗的生平来看,无论是德行、才能应该都没有毛病,哪罗贯中为何对其不耻,要大地黑他一把呢?

其实不然,假如细细地品味就会发现,王朗历汉、魏两朝却事三主,似乎做人没有一点原则,这是不符合当时的封建忠君思想的,如此一来,和“三姓家奴”吕布有什么两样?可见罗贯中恨他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不过,光这些还是没有说服力的,假如你细读了《世说新语》之后,你就会赞同笔者的看点了。

《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文人刘义庆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里面记载了大量的魏晋时期的人物事迹,是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的,而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显然也是拜读了此作,并进行参考。这部著作里面有关于王朗的一些事迹。

《世说新语.德行》篇中说,王朗对华歆的人品、气度非常钦佩,经常在言行举止上处处学他,有人就向张华说到了这些,张华听后微微一笑,然后说:“王朗学华歆,都是学些表面的东西,所以他会距离华歆越来越远的。”华歆也是东汉的遗臣,也是当时曹操所依重的重要谋士,他官至太尉,最后成了曹操的托孤大臣之一,曹丕篡汉便是他导演的。由此看来,王朗虽不能说欺世,至少有盗名之嫌了。

还有一次,王朗与华歆一同乘船避难途中,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非常为难,极不情愿。王朗见状说:“好在船还宽敞,为什么不行呢?”华歆也只好默认。后来有强盗追来,由于船沉而行不快,王朗就想甩掉那个人。华歆说:“刚才我犹豫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适逢乱世),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又怎么能因为情状紧迫而反悔呢?”便仍然带着那个人,共同度过了难关。刘义庆评说:“世以些定华、王之优劣。”是说世从就拿这件事来评判二人品行的优劣。可见这“世人”当中,罗贯中也是重要的一员了。

事实上,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于蜀汉的描写要更详尽些,全书重点刻画了刘备的仁、关羽的义和诸葛亮的智。有许多情节很明显也参考了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如,刘备与的卢马的故事,也在《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只不过罗贯中将主人公庾亮换成了刘备,其它照移。

总之,综合上述,罗贯中黑王朗也确实是有道理的,只不过在其他的史料中,是否还有王朗的劣行就不知道了,但在正史中确实未有其过多的评论。我们要说的是,适逢乱世,如此之人也是大有人在,而罗贯中独与王朗过不往,也是有些过分了。可见其封建思想之根深蒂固。

想了解更多出色内容,快来关注明心读文史

三国梦想王元姬无惨
王朗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王朗:我被罗贯中黑的很惨 是否可以说火烧乌巢、火烧赤壁、火烧夷陵三把火完成了三国鼎立?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