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骗局: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安天下,刘备得两为啥却第一个亡国
原著三国阴谋:卧龙凤雏得一人天下安,刘备得二人先亡。熟悉三国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卧龙凤崽代表着庞统和诸葛亮这两位顶尖谋士。其中一个可以赢得世界。我们知道,最终在三国夺得天下的是曹魏。正确的说,统一天下的是西晋。
在历史上,刘备得到庞统和诸葛亮是非常幸运的。终未能得天下。相反,他是第一个灭亡的人。因此,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哄骗。假如历史可以推测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三国演义里就安顿了这么一句话。
当时只是在诸葛亮的朋友圈里,其他人对诸葛亮和庞统的才能给予肯定和尊重,于是司马徽、徐庶等人就不断地向刘备推举。庞统和诸葛亮几乎都是私话,不是舆论。正史中没有这样的记载。甚至在正史中,庞统都声称自己有辅佐皇帝的才能,诸葛亮也将自己比作乐毅、管仲。
三国人才辈出,堪比诸葛亮和庞统的人才不在少数。比如东吴的周瑜、鲁肃等,曹魏旗下的郭嘉、贾诩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一个国家的灭亡不是一两个人所能左右的,所以刘备得到了两个天才谋士,这和刘备的蜀汉为什么第一个灭亡没有关系。三国之中,蜀汉最先衰落,另有原因。
蜀汉之所以先死,与他执着的治国方式有很大关系。东吴、曹、魏、蜀、汉诸国的开国,都是外来势力,他们的土地山川,都是强夺而来,不是本土势力建立的。
所以,他们想要稳定当地的治安,稳定自己的国家,就必须得到当地势力的拥护和支持。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哪个阶级最有权势吗?
展开全文
士绅阶级,正确地说是士绅地主阶级,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大规模的权力斗争。
那就是以何进为代表的外戚(也就是那些皇室贵族)和宦官集团的激战。最后的结果是大将何进被杀,外戚势力土崩瓦解。这时,代表士绅地主阶级的袁绍登场,他立刻将宦官集团一网打尽。
据史书记载,洛阳城之变,袁绍率部见宦官即杀,血洗皇宫,共杀2000余人。最终,两大阶级分崩离析,世界上最强大的势力,最终还是士绅阶级。什么是绅士?简单来说,古代的知识分子被称为士,靠读书谋生没有经济利益,所以他们的目的就是做官。这样的家庭被称为绅士。世代为官的,就是家族。袁绍家族可谓是四代三皇子,士族阶级的典型代表。
这些人几乎可以说是掌控了天下人的仕途,所以在当地,影响力是非常浩大的。
东汉灭亡后,那些一起起来的人,有的是士族,有的不是。刘备、孙权、曹操都不是出身名门看族。所以他们想笼络士族,但是他们的治国之道是以损及士族为前提的。
曹操和诸葛亮的治国之道是依法治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诸葛亮以依法治国非常严厉着称。依法治国的前提是要打破旧有的人才任用制度。东汉时期,为官可以世袭,也可以举荐人才。不过,家世是很有讲究的,就算你是个倔强的孩子,只要出身好,也能做官。因此,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即使升官了,他们也无不心存感恩,成为士族集团成长的养料。
曹操的选才方式是任人唯贤,只要有才华,出身好坏无所谓。因为曹操本身出身贫冷,后宦官。东吴的孙权也是冷门子弟。
但是曹操虽然讲究依法治国,但是他的等级基本都在50-50,因为他自己就曾经滥杀无辜,要是依法处置,他会被自己弄死的。
曹魏士族阶层的利益没有保障,但是为了得到士族的支持,曹操可谓是软硬兼施。司马懿就是一个典型。最终,曹丕继位后,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就是将人才分为三六九品,并有专门的人事审查和任用。受检者多为士族,而此时士族的利益又被重新激活。所以在曹魏后期,士族是绝对支持和支持曹魏的。
诸葛亮那边更惨。诸葛亮的法治是以破坏地方士绅利益为前提的。我们知道,诸葛亮和刘备的政治理想是北定中原,复兴汉朝,他们要实现这个政治目的。还要陆续打仗,打仗要钱,要人。诸葛亮不会神术,只能从土豪那里得到。
但是这些士族看的是自己的利益,谁来统治天下无所谓,只要自己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就无所谓了。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有威信,有能力平衡这些不利因素。诸葛亮死后,他的继任者姜琬、费祎虽然沿袭了诸葛亮的制度,但大不如前。费祎死后,刘禅偏袒宦官黄皓,朝堂大乱,地方士绅阶层更不用说了。很多人还是期看曹魏能够统治他们的地方,因为曹魏推行的九品中正制,非常符合他们的利益。故蜀汉后期,根基已动,必先亡。
孙权在东吴把握政权后,实行吴人治吴的方式,大量聘用地方士绅。正因如此,地基才会稳固。三国之中,最有可能一统天下的,东吴应该排在第二位,最后轮到蜀汉,因为治国之道早已注定谁主天下。
评委们,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