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曾出现三次统一全国的曙光,都葬送在了孙权手里
假如从统一全国这盘大棋上看,三国时期曾出现三次统一全国的曙光。
然而这三次统一全国的曙光,都葬送在了孙权手里。
从这个角度看,三国时期最大的搅屎棍非孙权莫属。
为什么这样说呢?
鲜花列举三个方面的例子:
一,赤壁之战,孙权搅乱了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
曹操统一北方后,来到江南,碰上刘表病亡,刘表儿子刘琮带着荆州投降了曹操。
这个时候,全国领域内诸侯割据势力就剩下孙权与益州刘璋,刘备此时只能算流寇。
假如孙权摘纳张昭的意见,投降曹操,协同曹操,全力围剿刘备,刘备也就气数已尽了。
可是,孙权为了江东集团的利益,反而联合刘备,共同对付曹操,不但救活了刘备,而且打败了曹操,让曹操统一全国的梦想付之东流。
二,襄樊之战,孙权联合曹操,粉粹了关羽的梦想。
孙刘联军于赤壁大败曹操后,刘备的势力日益壮大。
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孙权不惜“借荆州”给刘备立足,而且把自己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给刘备做老婆。
之后,刘备占据汉中,关羽乘势发动襄樊之战。
襄樊之战初期,关羽水淹七军,活捉于禁,枪挑庞德,由此天下震动,曹操更是惶恐到预备迁都。
假如此时孙权能协助刘备、关羽,趁机向北方曹操进军,那么,曹操的北方将毁于一旦。
展开全文
然而,孙权为了一己之私,不但没有依照孙刘联盟的利益协助关羽,反而是联合曹操,趁机进攻荆州,让关羽无路可逃,最后命丧黄泉。
曹操躲过了一劫,刘备由此在灾难逃,孙权夺回了荆州,志自得满,但是全国即将统一的大好局面与刘备失之交臂。
三,夷陵之战,孙权不惜向曹丕称臣来阻止刘备东进。
关羽死后,刘备誓死要为关羽报仇,执着一念地东伐孙吴。
孙权为了江东的安全,不惜向曹魏称臣,稳住曹魏后,孙权全力对付东进的刘备,最后火烧连营七百里,让刘备逃回白帝城托孤。
假如孙权不改向曹魏称臣的初心,立志为统一全国牺牲自己个人的利益,陆续痛打刘备这只落水狗,也许刘备就没有白帝城托孤的机会了。
然而孙权置统一全国的大好局面于不顾,心甜情愿地与刘备重新签订和约,保住了刘备的蜀汉政权,舍弃了全国统一的大好时机!
综上所述:之所以说孙权是三国时期的最大搅屎棍,就是因为孙权眼里只有自己的江东利益,每到出现全国统一的大好局面时,孙权总是充当搅屎棍的角色,破坏统一的大好时机,让统一全国的期看化为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