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华品迷魂记:巴黎世家扮土,其实是你不懂的高级遮掩
告诉我,看完上面这n张图,你有什么感受?
这组广告海报,是为中国七夕限量款而创作。就凭这几张图,巴黎世家上热搜了。
展开全文
广大网友反馈很直接:土、丑。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只是一场玩脱了的土潮营销,让大家自信点儿。(摊手)
你怎么看呢?
我们似乎见证了一个欧洲百年品牌,在中国市场浪潮中的彷徨与呐喊,可叹可悲。
严厉意义上,即使是有“前科”的品牌,我们亦无法揣测和定性,这套“大片儿”诞生背后的真实意图。
但其最终结果是巴黎世家自己被嘲的体无完肤,中国消费者毫发未损,顶多得出一个结论:Balenciaga市场总监和设计师,最近是不是开始追《乡村爱情》了,13季呢,他们看到哪一部了。
【脱离高级陈设,这东西也不过如此】
奢华品平面大片和橱窗陈设都始终信仰“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简单就是美。
所以,设计师有时作品用色一多,即被解读为“大胆”。那么这次巴黎世家的时尚大片就是食了熊心豹子胆了。
这是某猫里巴黎世家首页banner轮播图,只有两帧,往返轮播。
两相对比,是不是觉得左边的那个雨天可以用来挡雨,右边的那个下雨得抱在怀里。
同款包型,因设置于不同的场景,便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包感”?脱离高级陈设,这东西也不过如此。
就像明星在优异打光师守护下的美颜盛世,和现场生图诸多瑕疵的对比一样。
其实,很多时候不就是这样么?离开柜台的腕表,真的除了夜光,也没什么别的光可发了。脱离高级陈设的皮具,装的不还是我们的奋斗与不安。
巴黎世家的叛逆用在自己身上,不可谓不是一种英雄主义了。主动为自家品牌祛魅,重新定义购买人群,让消费市场看买家秀对号进座,令拥趸们重新审阅一下自我装饰的定位。
16年的款,巴黎世家设计师Demna Gvasalia,貌似特殊对中国的农村文化情有独钟
【砸个招牌,这响儿也太小了】
好好好,我们不做“迁恶”推断。
失败的营销方案,天天都在这个世界上演,这不足为奇。
然而,CGO和CMO们都有各自的KPI,回根结底核心目的:高速增长和品牌保护。
可是,这组广告明显与其核心目的相悖,这种方案在集团内部是如何讨论和通过的?让人非常好奇。商人不考虑商业利益了,那是伤他人更多?还是伤己更多?
虽然巴黎世家至今也没有什么令PR界钦佩的案子,但是总没有什么滑铁卢。这突然崴了脚,是真没看清楚路,还是假摔呢?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最清楚。
2018年11月,DG辱华事件
当年DG的起筷食饭广告,掀起轩然大波。直白的固化亚裔审美、丑化亚裔形象,明火执仗的DG,在中国把自家招牌砸烂,当时响动很大。至今,DG砸招牌的回响还“绕梁三年”终不绝已。每每往SKP逛街,那家店橱窗我都不会看一眼。
如今,巴黎世家砸了沙漏包的招牌,似乎连个响儿都没有。热搜上了上,竟没有过多回响。除了一些设计号群嘲一番,那些平时为奢华品摇旗呐喊的大号竟都没什么反应。
不知是Balenciaga市场部太不用功了,还是太用功了。
【被敷衍的中国文化图鉴】
七夕限定版,在皮包上玩“我爱你我他”的文字游戏,仅此而已。
七夕送这个,会达到闪电分手的效果么?
鹊桥七夕故事元素颇多,设计师舍弃想象力使用,仅堆砌汉字,短缺诚心。宣扬海报上,图案元素及文案,均不见艺术加工的心力。
然而,如今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们,已经不是每月抱着大厚本“时尚圣经”杂志的人群了。驯化式的奢华品营销已不再像原先那么起作用,这波群嘲足以证实这一点。
对于美和生活的解读,国人越来越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易读衣着”早就被视为一种肤浅过时的审美。大颗且明显的logo标识,用来彰显自身和世界公认的知名品牌有了联系,这种抉择并不滑稽可笑。因为,用logo弥补自身的无足轻重,反而惹人同情同情。
这一身logo的哥们儿,背的白色纸袋,不是包装袋,是巴黎世家售卖7800人民币的商品,就是一个纸袋子,真的!
早年间,国内风靡过一阵机车包,就是出自巴黎世家的手笔。当年上初中的我,亲眼目睹了母亲大人百般纠结后,终于拿下了一个玫红色的大包。之后,巴黎世家再无令人惊艳的作品,反而这些年的单品,更多彰显出“易读感”,拥趸们个个都像行走的广告牌。
展示、宣扬、设计,层层剥开,皆是败相。
百年老店,历经世纪的磨砺,最大的对手恐怕只有自己。优于别人算不得高贵,优于自己才算。如此自视高贵的品牌,怎么把这句老话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