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评书的局限性,使得展昭开头是大侠,后来变饭桶
看过金超群与何家劲版《包青天》的人,一定对展昭展大侠勇猛神武的形象印象非常深。展昭经常身穿一袭红衣,扶危济困,除暴安良,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江湖大侠。
然而比较早听过《白眉大侠》评书的人,对展昭的表现就基本无感了。徐良、白云瑞等人都是后起之秀,又碰到众多武林高手,敌人也武功高强,这时候的展昭简直就成为透明人,很多时候只能落得在开封府看家,与《包青天》里的展昭简直判若两人。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从全能到无能
一方面是为我所用原则。展昭被称为御猫,与“大五义”的锦毛鼠白玉堂过招,与江湖上的山贼草寇为敌,为保护包拯的生命安全付出过很大的努力,也立下很多战功。
然而展昭其实是一个虚构人物,他是后人想象出来的角色,有了他可以使得包公的故事更传奇更加吸引人,几百年来经由评书艺人的口,逐渐成为一种传奇。再后来出现的影视剧中,展昭又被导演们的画笔任意涂抹,形象也变得多样。
传统评书的局限性
展开全文
另一方面,评书的创作法则使然。
《白眉大侠》属于传统评书《三侠五义》的续集,而《三侠五义》这部系列评书,连同后来《白眉大侠》的续集在内,始终存在一个英雄人物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问题。
展昭、欧阳春这些侠义之士在《三侠五义》最早出现,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将众多敌人玩弄在股掌之中。然而《三侠五义》之后的“小五义”系列,还有“小小五义”出现之后,特别各种高人纷纷出现,后面的人武功越来越玄乎,前面的人就越来越显得柔弱无能。
展昭本来是堂堂的南侠,然而到了后期比如《白眉大侠》当中,收成的除了徐良、白云瑞等人的尊重,在战场上基本不再提他们,有些时候只能作为留守人员留在开封汴梁,与当年横扫江湖的状态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评书创作很多时候都是口头创作,评书人尽管被称为先生,但文化水平并不很高,说起故事来随意性比较强,一个评书人物始终保持水准,就很难实现。
到哪座山听哪个歌
对于一般看众和听众来说,也只能到哪座山上听哪个歌,至于人物的逻辑性和一致性,也只能放松要求。只要你从同一部中能够领略到人物的出色,也就可以感到知足。
假如不称心,就不要碰这些过于戏说的作品为好。古老的一成不变的评书为什么不再受欢迎,与它难以称心听众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