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他是中国最后的大侠,出演《少林寺》喊板李连杰,自创剑招无人敌

他是中国最后的大侠,出演《少林寺》喊板李连杰,自创剑招无人敌

misa2 03-26 2次浏览 0条评论

冷江孤影,江湖故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2015年7月4日,一代宗师于承惠因病离世。他的离往代表了中国武侠时代的落幕。

有人称他是“中国最后的大侠”,也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后的剑圣”。

他一生醉心武学。早年成才,一举拿下武术冠军;却因病痛退出江湖,隐没人群成为一名造纸厂工人。

然而,对于一生所爱,他并没有因生命的意外而舍弃;反而另辟蹊径,自创独家武学,以此在中国武学界留下姓名。

擂台上荧幕里,他是快意恩仇的武学大家;而生活中,面对人生不如意的起起落落,他又何尝缺失过大侠风范呢?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939年,于承惠出生在神话中的海外仙山--蓬莱。

展开全文

幼年的于承惠喜欢阅读武侠书籍,比如《三侠五义》、《七剑十三侠》等,他翻来覆往看过无数遍还是爱不释手。

他还喜欢听说书人口沫横飞地讲述武侠故事中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故事。只要说书人的醒目一敲,他就能全神贯注地听上一天。

于承惠12岁这一年,父亲见他对武术兴致斐然,经常拿着木棒照着武侠书的招式胡乱飞舞,于是将他送到了青岛业余体校学习武术。

终于有了真正接触武术的机会,于承惠非常开心也很珍惜。他拥有非常高的武术天赋,老师所讲的要领他总能很快领略。

除了天资聪颖之外,他还异于常人的刻苦。师兄弟们下课休息时,于承惠却在练功房内刻苦练习,滴落的汗水倒映出的是他果敢决然的脸。

功夫不负有心人。

1960年,成果优异的于承惠参与了青岛武术比赛。初登赛场的他并没有露怯,反而凭借着出色的成果一举夺得了全能武术冠军。

他的优异表现也被山东省武术队一眼看中并邀请进队。

有了更大平台的于承惠并没有自豪,他如海绵一般,疯狂吸取着新知识,并潜心研究。

在1963年的华东区武术大赛上,于承惠以一套行云流水的“醉剑”夺得桂冠。而这套醉剑正是他后来在电影《少林寺》中饰演的大反派王仁则所展现的那一套。

然而,命运却踏着促狭的脚步默然潜至。

于承惠在赛后的一次练习中伤到了膝盖,伤势之严重并直接结束了他钟爱的武术生涯。

在最接近梦想的时候,梦想却悄然破灭,这是大多数人的接受不了的。但于承惠并没有因为命运的捉弄而一蹶不振,相反他把这当作是上天对自己的历练,更加刻苦地研究武学。

当时被迫退役的于承惠在山东黄台造纸厂做一名普通的工人。在工作之余他便潜心钻研曾一度失传的古剑法--双手剑。

他不为名利,只为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探究无穷尽的知识。

别人称他为“武痴。”

他却说武术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手段。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于承惠醉心双手剑,时光流转一晃就是12年之久。

所谓双手剑,即是双手握住剑柄的一种剑法,利用腰身和双臂的力量来提升剑的杀伤力。双手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只是沿用至今,使用单手剑法的人居多。

1972年的一个雨夜,滂沱的大雨倾泻而下,于承惠无意间发现树上的一只螳螂同时舞动着双臂挥斩半空中的雨水,仿佛一个体态轻巧的剑客双手握剑,舞出道道绚丽的剑花。

于承惠瞬间如同醍醐灌顶,他想到将螳螂摆臂的姿态融进到双手剑中,一定会有不同凡响的结果。

当下他便思如泉涌,提笔写下了《悟剑篇》。

之后的四年时间中,于承惠潜心钻研,完成了以螳螂形态为基础的《双手剑·二十法》。

有理想的人即使跌落低谷,他也能借助一缕日光,攀岩直上。

十年一剑情如梦,赢得身前身后名

1979年,于承惠被聘请为宁夏武术队的教练。

同年还他收到了一封特殊的邀请。导演张鑫炎邀请于承惠拍摄电影《少林寺》,却遭到了于承惠的断然拒绝。

因为于承惠认为戏剧中的武术都是浮于表面的花拳绣腿,与他追求真实武术的初衷相违犯。

张鑫炎不得不三顾茅庐,对于承惠讲述了电影《少林寺》是以“真功夫”来弘扬中华武术的初衷。并且他们从全国各地挑选了顶尖的武术人才,务必要做到“假戏真打”。

当时的中国电影发展缓慢,没有鲜明的电影类型和特色文化。假如真的能够将武术题材融于电影中,那么既可以推动电影行业的发展,也可借电影来弘扬中华武学。

探求片刻,于承惠欣然答应了张鑫炎导演的请求。少林寺中深进人心的超级大反派王仁则也由此诞生。

随后由全国各地武术精英组成的表演队伍开始了紧张的集训。当于承惠看到一个饰演小角色的武术演员也在卖力练习钻研动作时,于承惠也对《少林寺》布满了信心。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异故事到处把你传扬。

1982年,电影《少林寺》成功上映。这部继《火烧红莲寺》后的又一部武术电影成功席卷了全国甚至全世界。

当时的盛况可谓万人空巷。很多人辗转几辆车,跑上几十里的路,只为看这一部《少林寺》。

电影院座无虚席,很多人看不过瘾,三刷四刷都是大有人在。

当年《少林寺》以一毛钱左右的票价,赢得了1.61亿元的票房纪录。

天下武功出少林。影片中的众多武术形式令人眼花缭乱。

坚强有力的少林长棍,刚柔并济的螳螂拳,还有于承惠在床边起舞的一套仰俯歪斜却招招致命的醉剑,都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片“武术热”。

历史悠久的古刹少林,成为了香火兴盛的旅游胜地。周边武校盛行,无数神往武学的孩童从这里开始了梦想的远航。

电影的成功推开了中国武打片的大门,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无限魅力,其实这与出演《少林寺》演员们的付出是亲昵相关的。

当时的拍摄技术并不发达,很多镜头都要求一镜到底,这很考验演员的自身武术水平及表现能力。

但在影片中,于承惠饰演的王仁则无论是独子舞剑,还是与李连杰的猛烈对打,都是行云流水毫无破绽。

之后的于承惠虽然也参演了许多电影,譬如《南北少林》、《少林小子》等,但都是甜当绿叶的配角所在。

直到1988年,《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为于承惠量身打造了一部武侠电影《黄河大侠》。

影片中于承惠饰演的大侠马义头戴斗笠,身披蓑衣,仗剑天边,快意恩仇。

他替天行道,将称霸黄河沿岸的三个诸王刺死剑下。

事后他拂往功与名,转身消逝在苍凉的黄河岸边,回隐无踪,从此江湖上流传着黄河大侠的故事。

平生只爱江湖美,一进江湖岁月催。

黄河大侠就是于承惠现实的写照,他们同样痴心武学,却不贪图功名利禄。

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形象就像时常穿戴一顶帽子,一件马甲,仙风道骨,和气可亲的于承惠一样。

事后拂往功名回隐江湖,也像于承惠平日的低调无常,悄然离往,只留下江湖中最后一个剑圣的传说。

就像于承惠在电影《倭寇的踪迹》中,利用回马枪将岳飞留下的“武穆十三枪”重现江湖,他在打败对手后擅自加上了一句自己的台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你学会了吗?”

这句暂时加进的台词成为了这部电影中的点睛之笔,也正是怀揣着对前辈传承的敬畏之心,于承惠才能成为令人敬仰的一代宗师。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我们神往不受世俗约束的快意人生;神往仗剑天边对酒当歌,品尽世间百态。

但到了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江湖的诸多传说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现实生活。但它并未消亡,我们用小说,音乐,影视的方式将我们心中的江湖世界永久留存。

比如于承惠这样的大师,他将自己一生之学带进荧屏,展现了真实的江湖文化与武侠世界。即使如今他已离往,我们也信赖,他在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在另一个世界也一定会坚守信心,发光发热。

我是大侠
古代大侠行走江湖的经济来源是靠的什么?为什么从来不打工? 难怪谢逊作恶多端,张三丰却放任不管,你看谢逊的师父是哪位大侠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