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氏家族的基因密码:一项择偶准则,可保家族不乏天赋异禀的后代
钱氏家族的基因密码:一项择偶准则,可保家族不乏天赋异禀的后代
孟子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但吴越钱家的世世代代,却成就着一个奇迹:自五代时期越王钱鏐起,从钱谦益到钱大昕,从钱三强到钱学森,从钱钟书到钱永健……历经三十多世,遍布国内外的钱家后裔千年不散。
近、现代以来,更是孕育了“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等一大批时代精英。
钱家多寿星,多才子,多俊杰。为什么?学者钱文忠脱口而出:基因。
钱家子弟多半受儒学熏陶,知书达礼,所娶配偶也都是才貌与德行兼备的女子,这样的基因,很不坏。
其实,这样的择偶要求,正是记载于《钱氏家训》中,其云:“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无论娶媳或嫁女,钱氏子孙看重的都应是对方品性的优劣和才能的高低,而非钱财的多少,这体现着一个人的价值看和品位。
展开全文
就拿科技界的“三钱”来说吧,他们的婚姻个个堪称绝配。
钱学森、蒋英
蒋英(1919—2012),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诲家蒋方震(字百里)之女;闻名钢琴家和歌唱家。
1947年结婚,夫妻相濡以沫62年。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密友,蒋英从小过继到钱家,钱学森与蒋英青梅竹马,最后结为伉俪。
钱学森晚年得了很多奖,他曾诙谐地对蒋英说:“钱回你,奖(蒋)回我。”恩爱之情溢于言表。
钱伟长、孔祥瑛
孔祥瑛(1915—2001),同盟会会员孔繁霨之女,孔子的第七十五世孙;曾担任清华附中校长。
1939年结婚,夫妻相濡以沫62年。“一二·九”学生运动期间,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高才生钱伟长与中文系的才女孔祥瑛相识相知。
1939年,钱、孔二人在西南联大物理系教授吴有训先生的主持下完婚。
20世纪末,年近九旬的钱伟长冒着生命危急坐飞机回上海,其主要原因就是放心不下正在生病的老伴孔祥瑛。
钱三强、何泽慧
何泽慧(1914—2011),近代实业家、同盟会会员何澄之女;核物理学家、“中国的居里夫人”。
1946年完婚,夫妻相濡以沫46年。何、钱二人本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学。1936年,何、钱分别以毕业论文第一、第二的成果从清华大学毕业。随后,二人远赴德、法两国留学。
1945年,钱三强向何泽慧发出求婚信。按照要求,当时所有信件都被限制在25个单词以内。
钱三强写道:“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要求。如能赞同,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祖国。”
很快,他收到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我们可以发现,“三钱”在经营婚姻时,足够将门第和感情结合起来。
从历史的长河看,钱家子孙出了不少社会精英和国家骨干,钱家媳妇又有许多是大家闺秀和知识女性,这对于夫妻关系的维系和钱氏子孙的繁衍具有极好的作用。
我们再说钱钟书和杨绛。
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得识无锡名门才媛杨季康(绛)。当时,钱钟书在清华园名气很大,杨绛初见,发现此人“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翩翩”。二人互慕已久,开始恋爱。
后来,杨绛给钱钟书的一封信,被钱基博接到后拆开看了。
信中写道:“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阻碍。”
读到此处,老先生“自得特殊”,直说,“此真聪明人语!”
1933年,钱钟书与杨绛举办了订婚典礼,后两人恩爱63年。
结语:
人们总说“嫁女择佳婿,娶媳求淑女”。什么是“佳婿”,什么是“淑女”?假如你以为佳婿、淑女就是家财万贯的“高富帅“白富美”,那就不免坠进了世俗的名利网中。
在古人看来,择婿嫁女最重要的是要观察未来女婿、儿媳的德行和门风,“量其才之高下,而以德配德”,这一点是永远不会过时的,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