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游戏攻略河北邯郸东部6县的17个村,名字里都用着同一个字,其来源如何?

河北邯郸东部6县的17个村,名字里都用着同一个字,其来源如何?

misa2 03-26 3次浏览 0条评论

在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境内的309国道沿途,肥乡区和广平县交界处,有两个村子的名字里都带有一个“漳”字,分别是肥乡区东漳堡镇的东漳堡和广平县平固店镇的清漳村,另外在肥乡区经济开发区四周还有肥乡区辛安镇的小漳堡村。

位于309国道两侧的清漳村和东漳堡村

假如把视角放到全市领域来看,在邯郸市东部有6个县的17个村村名里都有“漳”字,分别是:

临漳县2个村:狄邱乡北漳村、西羊羔乡漳潮村;

成安县7个村:成安镇北漳东村、北漳南村、北漳西村、北漳北村,漳河店镇漳河店、东漳河,柏寺营乡漳边村;

肥乡区2个村:辛安镇镇小漳堡、东漳堡镇东漳堡;

广平县1个村:平固店镇清漳村;

曲周县2个村:槐桥镇东漳头村、西漳头村;

邱县3个村:古城营镇李漳逯村、张漳逯村、霍漳逯村。

这个“漳”字,显然是来自于邯郸市南部与河南省安阳市交界一带的“漳河”。但有意思的是,漳河在邯郸市京广铁路以东所流经的临漳县、魏县、大名、馆陶4县里,除了临漳县有两个离漳河较远的村以“漳”为名之外,其他3个县里却并没有以“漳”命名的村子,而在漳河所没有流经、并且距离很远的其他5个县里却有众多得名于“漳河”的村庄,为何会有这样的情状?

漳河在邯郸市流经山地和平原地带,这两种地形基本上以京广铁路为界,在铁路西侧漳河河道有着山体束缚是固定的,但是铁路东边,漳河流出崇山峻岭之后,由于地形突降和泥沙淤积等因素的影响,河道稳定性差,以水猛沙多,善淤、善徙、善决而著称,这样的特征极其类似黄河,因此漳河也就有“小黄河”之称。

漳河三个方向河道的大致位置

展开全文

漳河平原段的河道变迁极为频繁,依据其流向大致回纳为三个方向:

一、北道。即漳河向北决口与滏阳河合流后所称,其可能流经领域为临漳、广平、邱县、威县西北、新河县一线以西,其故道统称“北道”或“北路”。

二、南道。即漳河南迁与卫河合流后所称,其可能流经领域为自临漳、魏县经大名至馆陶一线以南,在馆陶以上进卫河,其路线与今天漳河走向相近。

三、中道。即介于“北道”与“南道”之间的所有河道,其可能流经领域为走肥乡、广平东北,再到冀州四周与滹沱河合流后,再北流经河间等地直达天津。

综合历史时期来看,漳河平原段河道走“中道”的时间最长,其中临漳——成安——肥乡——曲周一线是漳河稳定流经时间最长的河道,漳河主河道行中道的时间大致为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期、宋金时期、明清时期。

正是因为漳河流经“中道”时间最长,因此在其流经地就形成了众多以漳河命名的村庄,其中因成安县位于漳河中道众多河道最初流过的地区,所受影响最为严重,因此在漳河变迁领域内的以“漳”命名的村庄也最多,除了以“漳”为名的村之外,成安县共有 50多个村名与漳河有关,占全部村名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受漳河影响之大。

民国成安县地图,其中带状所示即为漳河旧河道

相比漳河的“中道”,其南道则肇始于康熙十年(1771年),在那之后还有南、北、中三路并行,再到逐渐转为南流为主的过渡阶段,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实现全漳进卫。漳河行南路主要是人为因素,为保证河南漕粮有着充沛的水量通过卫河北运,就摘取了“引漳济运”的措施,最终形成了到今天漳河仍然在馆陶县徐万仓村进卫河的格局。

由于漳河行南道的时间最短,并且在清朝时,其流经区域的村庄、人口已然极为稠密,村庄的数量和规模已经固定,也就没有给村庄重新命名的先决条件,因此在魏县、大名、馆陶3县也就没有以“漳”为名村庄的出现。相反在漳河河道已经远离、历史上流经时间最长的中路一带,以漳河命名的村庄名字却一直使用下来。

您了解的情状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尫找出17个字
李世民问袁天罡:大唐何时亡?袁天罡说了17个字,惋惜他没听懂 老师点名的“噩梦”:我国一个姓氏长达17个字,身份证根本放不下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游客 回复需填写必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