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电动自行车安个“家”
给电动自行车安个“家”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在低碳出行及智能出行的需求之下,电动自行车因其轻便灵敏、绿色环保的特征,成为不少人出行的代步工具。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面是禁止电动自行车上楼的提示标语,一面是在楼道、门厅和车库角落里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等现象。因为存在致火隐患,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及充电问题时常引发邻里关系紧张、业主与物业矛盾。用的时候广受欢迎,停放时却饱受嫌弃,电动自行车好想有个“家”。
给电动自行车安个“家”,是转变作风、便民为民的具体实践。“小切口”里有大民生,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然而,许多老旧小区至今没有电动自行车车棚;有的车棚充电设施少,难以称心需求;有的车棚充电距离远、收费高……能否把民生小事办好办实,赢得群众称心认可,是检验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为民服务的重要标尺。当下,陕西正在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能否为电动自行车安好“家”,也是检验活动成效的具体体现。期看有关部门、单位能够足够走访调研,实地摸排小区电动自行车数量,合理规划车棚位置和面积,争取让每辆电动自行车都有“家”可回。同时,要站在车主的角度上,考虑居民的生活便利。比如,车棚选址要在小区内离住户近、轻易出行、空间充裕的地方;妥善使用“智能”治理,让车主通过智能手机完成车位查询、充电、付费等功能,享受便利的停车充电服务。
给电动自行车安个“家”,是拉动消费、提振经济的现实需求。据相关统计,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市场规模在700亿元至800亿元之间,我国两轮电动车的保有量已经达到了3.2亿辆。可以预见,随着就业形势的好转、就业人数的增加,电动自行车还将覆盖更多的需求缺口。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对拉动消费、提振经济具有积极意义。只有为电动自行车安好“家”,才能让更多人没有后顾之忧抉择骑电动车出行。
给电动自行车安个“家”,是防火防灾、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充电时间过长、蓄电池内部线路老化极易引发火灾。给电动自行车安“家”,是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具体体现。此外,要落实好消防责任,守好防火防灾这条底线,严厉按照消防安全要求布局充电设施,经常排查火灾隐患,定时检修养护,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董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