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有哪些伟大又悲凉的人物?用理性守护人类,才是永恒的爱
相对于外国人关注人类文明整体命运,我们关注的残暴更细节、更个体,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是因为我们最早接触《三体》,对黑暗森林、降维打击等震动理论早已讨论过无数遍,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对三体的理解更为深刻,虽然人类文明的命运是全书要害,但书中真正聚焦笔墨的却是一个个个体的命运和情感,和大刘都一样,我们同情的、深爱的不是人类整体,比起人类文明何往何从我们更心疼的是三体中那些伟大又悲凉的人物都不得善终。
罗辑,从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一步步成长为沧桑的守护英雄,他主动舍弃了人生的幸福,和爱人爱女早早永别为人在孤独执剑54年,最后却换来一句“人类不感谢逻辑”,人们将他推上神坛,又将他推落深潭,“所以我们必须对逻辑进行审判”,“罗辑难道不是个独裁者吗?”,晚年的罗辑依然尽心无悔地奉献自我、担当人类的守墓人,最终在冥王星自愿随同太阳系二维化而死,罗辑说过最残暴的一句话是什么?是对一只蚂蚁说,他说:假如我做错了什么,对不起。
这句话的残暴看似针对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因为罗辑正预备以两个文明同回于尽的结果来威逼三体文明停止进侵,但真正的残暴是针对罗辑自己的,因为他终身不被理解,被人当作工具、当作神,又当作过街老鼠,但由始至终他对地球的生命报以牺牲一切的勇气和鞠躬尽瘁的责任心:我有一个梦想,也许有一天绚烂的阳光能照见黑暗森林。
展开全文
在《三体》中章北海三个字出现了320次,仅仅是罗辑的四分之一,但近年他却成为人们心目中《三体》的第二位男主角,没有官方盖章的第5名面壁者,背负沉痛使命的无言英雄,他的绝对理性和雄厚知识让他拥有无人能及的远见,比所有人都能提前预判危机,他的绝对自制力让他能够掩饰内心,骗了两个文明200年,他的绝对果敢让他敢于染红双手,甚至以一人之力站在全人类反面,而他的绝对责任心让他为人类奉献一生,从岁月到名誉、到生命。
“我有的是胜利的信心”,“我本人情愿承担一切,任何方式都可以尝试”,“我抉择的是胜利的唯一期看”,“因为在这场战争中,人类必败”,“假如有一天我不得不杀了你,求你原谅”,然而就是这样的章北海在达到目的后却完全变了一个人,原著写道:以前他目光中的某种坚如磐石的东西消失了,只透出疲惫的空白和深深的悲伤,后来人们才明白他比谁都要早陷进痛苦,因为他最先意识到星舰地球上的人类必须自相残杀,才能让小部分人有可能活下往。
但章北海做不到,他真正的使命,延续人类已经完成,接下来是他活还是别人,他都能接受,可他唯独不能接受的是自己还要杀死星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孩子”,章北海陷进了深深的挣扎,他不能再果敢和不择手段,某种程度上他在等待孩子先结束自己,这样他就不必背负更多罪责活下往,他果然等到了,孩子先对他开了枪,一个终身理性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把理性让步给了情感,这非但没有让章北海跌落神坛,反而使他的人物弧光更加完全。
我们从未了解章北海,唯在他临终之际我们首次进进他柔软的内心,原来他不是天生无情、冷酷,他只是一生负重前行,“没关系的,都一样”。
然后是丁仪,这位才华横溢的物理学家弄清了球状闪电的秘密,研发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却在晚年因物理被锁死而陷进悲凉境地,“没有可能突破了”,“孩子们呐,我这两个世纪前的人,现在居然还能在大学里教物理”,最后丁仪主动要求第一个往接触水滴,在水滴发动进攻后他也第一个死往。
比起《三体》中要害的人类文明的命运,我们反而越来越在乎那一个个奉献了自我的人物都不得善终,刘慈欣不信赖文明,因为他看见了文明可能带来邪恶,小到某些物种的灭绝,大到为了生存不择手段的道德沦丧,再大到文明在黑暗森林中的互相杀戮,最后大到某些文明对宇宙不负责任的降维打击。
“把海弄干的鱼,在海干前上了陆地,从一片黑暗森林奔向另一片黑暗森林”,读《三体》很轻易看出刘慈欣极度推崇理性,张北海、罗辑、褚岩、史强、维德等人的理性那样光线闪耀。那么,你认为《三体》中最理性的人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