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爱你,原因大多是这2个
这是shiyo的第/36/篇原创内容
本文一共5000字阅读可能需要8分钟。
写在前面
我看察了身边男性的母亲或者处在恋爱期的女性,我每每不得赞颂「女性的力量」太强了,特别是她们想要牢牢挠住某个人作为情感、情绪、价值作为自己的人生依托的时候,就仿佛是一个溺水的人要挠住救命稻草一般。
因此,这篇,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女性的黑暗力量」以及女性如何才能发扬本源的女性力量。
一。
有毒联系之毒母
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里,上野千鹤子(上世纪70年代生)和田房女士两位跨世代的两位女性对话,上野相当于是田房的母亲辈数人了。
在这本书里也提到「有毒的母亲」,在七八十年代的国外,女性没有工作又在家庭联系中得不到男子的关怀和尊重,处于两性联系中的「弱者」。
但当她一旦成为母亲,则会变成「强者」,把积压在男子身上的掌握欲、占有欲和支配欲全部倾泻在孩子身上。
这是用社会学角度阐述,为何有那么多看似柔弱的女性,对孩子却有着那么强的厉气。
在我们也是一样的剧本。
在复旦大学沈奕斐的「社会学爱情思维课」里也曾说道,两性联系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旧脚本」的更替是因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父母与孩子两代人拿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脚本。
微博大v王慧玲,生于重男轻女的家庭,30岁以前作为家里的印钞机,不断为家里输血,情绪价值、金钱价值等,30岁以后才慢慢和原生家庭脱离。
在「基层女性」中写着如下这段话:
展开全文
不可否认,作者在醒悟以后才不断发现自己的创伤裂痕之大。
因此,她也比较决裂,和母亲拉黑断联一年,才获得宝贵而不可多得的可喜可贺的「母慈子孝」。
不可否认这样的方式很极端,但这也是目前「基层斗争」的主要破解方式之一。
因为要解决毒母问题,除了躲避或深进,别无他法。
所谓「基层斗争」,父母与儿女之争,公婆与儿媳之争,这都是困于基层的三脚猫游戏。
父母掌握孩子,让孩子永远待在自己身边,紧紧掌控孩子的自由抉择权。近距离的生活、继续不断地金钱输进,就像是为战后的他们输血兵器一样,能保护精神上的安稳和肉体上的知足。
公婆与儿媳之争,是父母双亲恐惧儿子因为喜结连理而丧失亲情,沉溺爱情;母亲不能再独享儿子的爱,必须把爱子拱手让给另一个半路杀出的「儿媳」而不满。
因此,自古以来,诸多婆媳大争,都是一个个醋坛子打翻所引来的战火硝烟。
我从来不会怪某个人做了什么而上升至「人的问题」,我首先分析「环境」,所谓时势造人。
我对没有主心骨、整天妈妈疼妈妈爱、有妈的孩子是个宝,已经而立之年却能被妈妈供成3岁妈宝男,敬而远之。
哀其不幸。因为这个人摊上了一个强掌握欲、没有安全感,且缺爱的妈。
怒其不争。经过岁月洗涤,他没有通过看书学习体会,没有理清联系发展的法则,没有处理好亲子联系,没能进行自我疗愈。
我不否认妈妈的爱,但我不敢苟同以爱之名伪装的情感掌握、绑架和勒索也可以被称之为「爱」。
「毒母」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了你好」,但是假如你深究、多质疑你会发现是「为了我好」,多么令人哭笑不得的遮掩和隐瞒,却时常不动声色地在亲子联系中上演。
当然,我们孩子百善孝为先,自是「恨」也鲜有敢说出口的,甚至想都不情愿想,只会压抑在潜意识内。
为了隐瞒「恨的真相」,还会把「恨意」转化为「爱意」,不断抑制自己的「新」想法,克制自己的本我冲动。
但是,为什么一件事会发展至今,一定有其一套逻辑和原因,并且不止于表面。
就好比一个瘦子为什么会瘦,可能是他食少了天天运动大汗淋漓,一个胖子为什么会胖,可能是饮食不节制、压力大、常熬夜、激素紊乱;也有可能是特殊的基因表达,体内「瘦素」分泌多少之差导致体质差异。
「个人的即政治的」。
要把个体放在大环境下,你才能理解一个人行为背后的催化剂是什么。
好比,当一个家庭的婴儿早期衣食无忧的时候,我们会转而分析家庭的他在早期母婴联系中是否精神需求、爱的诉求被足够地称心了,早期形成的依恋联系又是如何的。当一个婴儿从小处于战乱、贫乏、不稳定,我们会深进研究其所处的大环境。
纵看我们历史,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三年经济萧条。大锅饭、集体劳作。
1966-1976,文G,严重内乱使得地方和各族人民遭到新我们成立以来时间最长、领域最广、缺失最大的挫折。
而50、60、70、80年代基本就是现在的父辈一代的童年时光。
有一天,我看到我五十快半的老爹发出一个视频“80后的童年都是怎样的”。
里面的小孩子穿着破旧的裤兜,踢着自己用铁片和鸡毛做的毽子,在大院里嬉戏打闹。联想到,爷爷离往的时候,他感伤地说,以前小时候一直坐在门前期盼父亲回家,现在再也等不到了。
以前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联系很深,有着质朴而纯粹的深深依恋和情感,21世纪的我们却要开始用如此决裂的说狠话、拉黑、断联才能获得彼此之间相处舒适的距离,是因为个体的注重力发生了转移。
一个人的心里投注有一定的心理替代物,一个人的精神、情感、时间也都是有额度、有方向地流动。
假设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社会,由于「果腹」的私人生活已经占据了人的精神需求大头,因此不需要再追求其他外界的或内在的精神世界。
进进到工业社会,人们的双手双脚解放,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于是开始向上突破,正应了屈原的「离演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笑)
在此基础上,到了现代社会,「毒母」的存在,正是因为在夫妻联系中,没有得到男子足够的爱与关怀,因此更想把自己十月怀胎、一把屎一把尿拉大的孩子「锁」在自己身边。
虽然我一直倡议「父母在不远游」,但这不足以成为一个人成为无脑巨婴的托词。
在面对有毒亲子联系的时候,我主张子辈带动父辈,用先知带动未知,潜移默化的方式不断给予母亲安宁的抚慰,深度解构两个人的权利模型和相处模式。
对于母亲而言,情感绑架是一种称心无法直接表达的需求的基本方式。
承认需求令人脆弱,表达需求令人羞耻,因此情感绑架微妙、普及,人性使然,不要责怪你的母亲刻意愚钝或固步自封。
假设用「基层女性」里面的那一套比较狠,是躲避阻隔的状态,可以起效,但也有一些弊端。
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而言,父母从「自得洋洋的掌控」变成了「惧怕无儿养老」。
本能惧怕驱动就是,一个人在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以后,才知道「惧怕」以及收敛,不再乖张暴戾,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软柿子。
就像,此时的母亲就像一个婴儿,她哭闹着要大人陪着自己。但是,假如大人说「你再这样就把你送人」,她就被唬住了,不敢再闹。
但是用惧怕驱动,为人处事而言有些不佳,用「惧怕」驱动,也令人如履薄冰。假如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也于心不忍。
所以,不妨对症下药,用「爱」驱动——对方缺什么,你给补什么。
「爱」的含义是,看见、尊重、理解和宽容,你要像对待一个婴儿一样对待母亲。
看见母亲的分别焦虑、看见母亲需要你对她永恒的爱的保证与祝福,你要从她表面的无理取闹、掌握、勒索,追觅到她内心最深层的诉求和期看,安抚她:妈妈,我看见了,我在这,我爱你。
假设——
你安抚她:
妈妈,我看见了,我在这,我爱你。
她双手合十,陆续说:
求你了。既然你看见了,就好好和我待在一起,多爱爱我,好吗。
你轻声喃语:
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我是个家庭,我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
妈妈眼里含泪,说:
那你不能像爱你的女子一样,守护我,爱着我吗?
你听到妈妈内心的真实声音,惊吓地跳起来,手上冒出冷汗:
妈妈,你不只有一个儿子,你还有爸爸,他才是你的老公啊!
妈妈吞下一口唾液,怄气地说:
可是他不爱我!我和他只是因为有了你,所以才不分手的。
你这时感觉到了新的一轮绑架又开始了:
妈妈,听着,我爱你。但是,无论是爸爸还是我,都无法替代你,你也不要忘了爱自己。
妈妈这时委屈地嚎啕大哭,扑坐在地上:
这么多年来,我为了你,为了这个家,辛劳了大半辈子,我从来不知道爱自己是什么
你这时心里濒临奔溃,逝者如斯夫啊,你突然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一个离谱且遗憾的意外,但你还是要不厌其烦地对妈妈表达忠心,镇静地说:
妈妈,我爱你,我知道你内心的委屈、痛苦和煎熬。我是你的儿子,我一定会爱你。
妈妈抬手同情地看着你:既然你爱我,可以按照我的方式来爱我吗?
这时候,对话已经进进了伤循环,也许你已经心态崩了。
但是,只有经过无数次与母亲的深度交谈、安抚,让她把注重力放在自己身上,回回自我,才能获得一段正常的、适度距离的亲子联系。
二。
有毒的爱情枷锁
女性还常被困的是「爱情」,企图把自身的命运依托在伴侣身上。
自古以来,文化、语言的建构里便少不了对美好、浪漫的两性联系的刻画,大多文学作品内,女性的话题,除了家长里短,基本离不开「男性/婚姻」。
人立于政治之下,而语言则建构社会形态。
男性离开了女性一开始也会悲伤落泪,但是很快便会重新找个女的,重新进进一段联系,而女性进进一段联系,少则是恋爱脑、被PUA,多则是意外有喜后打胎、被GAY骗婚、借腹生子,生理、心理代价惨重。
女性离开一段联系,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终身难忘等类似的价值看在大肆宣扬,以至于女性已经习惯于被规训:
分手后,如何表现自己——可不就是,「以泪洗面,悲伤痛苦,苦苦挽回」的弱女子才对得起「女性身份」吗?
假如潇洒开始下一段,还被认为是「真棒」「潇洒」,甚至被苛责「绝情」。
正常的,却被颂扬;合理的,正被指责。
一个人能够获得指责性思维的第一步是,多向内发问「真的吗?」
社会规训正在无形驯化你「怎么做人」,你多问几句「分手了我真的有那么难受吗?」,喜出看外地发现跳脱剧情脚本后的自己——
「我居然也不是那么难受」??!?!
是不是突然想讽刺地来一句「初为人,请多多指教」。
爱情,美好,纯粹,真实,自然,是两颗心能够在漫漫宇宙长夜里,独自发亮,又照亮彼此的过程。我们为对方燃烧,落为灰烬,星烁风吹,又把对方的尘吹到自身,让彼此没有打压、逼迫和消散,质量守恒地存在于恒古宇宙中。
可是情绪太会演戏了,加强你分手后的苦痛,可是脑子却说「该配合你演出的我却视而不见」。
你在恋爱里失往自我,为爱所伤,放逐自我,兜兜转转又回到爱情和男人的伤结。
正缘和烂桃花也迷糊分不清,纠结男人是否秒回你的信息,测试他是否爱你,甚至在联系里扶贫、圣母心泛滥、当妈,或者栽在烂人、腻在烂联系里,还执迷不悟,甚至过度反省PUA自己——
是不是我做得不好他才不爱我?我要如何改变我自己?
爱情总会有一些磕磕绊绊和磨合,但是你已经无法正常活出自己了,爱情给你带来的不是1+12而是1+11,那为何不迷途知返?
薛兆丰说,谈轻易的恋爱,做困难的工作。
轻易的定义是,能让彼此情绪上开心、智识上有所得、经济上有发展。让你越变越好。对的人会让你对新的一天布满期待,更加积极地处理事情、面对工作;
困难的定义是,爱情让你越变越差。
哈佛大学有项研究,话题是「那些决定你能否成为人生赢家的要害因素是什么?」
1、自己不吸烟不酗酒
2、磨练充足,保持体重,身体健康
3、童年被爱,共情能力高,青年能建立亲昵联系,更为新的的是他们抉择的人生另一半。
以下统计数据也证实了人为何要亲昵联系——
与母亲联系亲昵者一年平均多赚8.7万美元,与兄弟姐妹相亲相爱者一年平均多挣5.1万美元,在婚恋联系这项上得分更高的58个人体平均年薪是24.3万美元,得分最低的31个人则平均年薪没有超过10.2万。
只要能够建立良好的亲昵联系,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能够大大增加你成为人生赢家的概率。
因为爱、温热和亲昵会直接影响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
能拥有不离不弃,共同进退,互相鼓励的亲昵联系的人,特殊是生活中有另一半深爱的人,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有多种方式能够让他迅速进进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
我从来不否认爱情,甚至我的作品中,也有美化爱情的成分,但是这就是文学创作。
现实中的爱情,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有争吵、有矛盾、有磨合,有机遇,有未知,有挑战,有半途而废,有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有修得正果,有半生缘尽。
肯定爱情,也正视爱情。
三。
女性进化论
「物化」,不是一个贬义词,是一个中性的动词。
假如你物化一个女性为生育机器、免费保姆、家庭育儿指挥师、默认她勤劳上进整洁大方,固然是不妥的。
但是,假如一个女性能物化自己成为「修炼心性、聪明、气质、身材、样貌、金钱」的女性,又有何不可?
一个女性要有三样东西,不可或缺:知识、能力和金钱。
生而为人,总有一个箩筐,需要自我构建。
而所谓「物化」,只是一个箩筐,只不过看你情愿放青菜萝卜、水果沙拉还是满汉全席。
女性的通病,要靠不断更新篮子内的素材,才能走出穷图困境;
自行构建一套语言体系,拨开社会规训的迷雾,势在必行。
—END—
你的每个“在看”我都当成了
可以带我往你的朋友圈浪吗
CHAT WITH ME
文字/Shiyo
排版/Shiyo
三个问题:
「关注」了吗
「转发」了吗
「点赞」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