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解放,一支游击队拦住了解放军:我们是红军,在等周恩来命令
在战火纷飞的时代,战士们用热血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其中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抽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令人泪目。在历史的天空中,他们如同闪亮的启明星,划破夜空的寂静,迎来期看的曙光。
在1949年底,解放军发动的大西南战争已经势如破竹,连续解放云南、贵州四川、西康等地,当解放军行军到川滇黔地区时,一支队伍拦住解放军战士说:“我们是红军,在等周恩来命令”。
那么为何会有这样一支红军队伍,又为何会出现在此地,让我们带着满满的敬意,深刻了解一下!
果敢坚强意志,了解红军川南游击纵队
西南解放期间,这样一支忠心耿耿的农民组成的红军队伍,他们衣衫褴褛,却意志果敢,从他们坚强果敢的眼神中,显现出对中国共产党至高无上的敬意。那么为什么在西南解放期间,会出现这样一支红军队伍?
原来是在1935年2月上旬,红军转战队伍到了最紧要的关头,由周恩来带领一支队伍经过长途跋涉,渡赤水来到红一方面军的聚集地扎西休整。因此,中共中心决定成立中共川南特委。
展开全文
周恩来代表中心下达命令,开展游击战,掩护中心红军战术转移。周恩来感人肺腑的语言让每一位战士饱含深情,这支队伍命名为“红军川南游击纵队”。
这支最初由400多人组成的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团结一致,很快由400多人的队伍壮大到1000多人。接着,中心红军又抽调干部战士先后成立三支红军游击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配合中心红军主力部队的战术转移,并且在川滇黔边陲有序展开灵巧多变的游击战术,繁重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顽强拼搏的付出更加果敢了共产主义伟大信心。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依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和敌人顽强反抗,是一支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力量。由徐策同志被任命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曾春鉴任参谋长、余泽鸿同志被任命为政治部主任。
在1935年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召开后,红军突破乌江,此时,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在三省边陲的20余县,坚持了两年之久的游击战,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心中坚守的使命真切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共同利益。
战士们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着这片土地,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部队转战中,每到一处地方,都以“工农红军主力”为旗号,用于迷惘敌军,使敌军无法辨认红军主力军到底在哪里。一方面,他们牵制敌军,积极配合红军长征的决定。
另一方面,在川滇黔边陲负责安抚伤员。虽然“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很大程度上为我军争取了极大的机会,但是不乏有叛徒在其中,王逸涛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突出的才能和能力得到上级的赏识,任命他为纵队司令员。
可是不久之后,王逸涛的妻子被敌人挠捕,在敌人的威逼利诱下,王逸涛的妻子叛变。而王逸涛没有果敢的共产主义信心,之后也叛变,投靠敌军,并将我军的大量情报提给予敌军。这次叛变导致我军屡次遭到敌人的突袭,后来全纵队仅剩80余人,其中主要领导们也在战争中先后不幸勇猛牺牲。
革命事业任重而道远,保护边陲突出功绩
1937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敌军围剿,“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再次遭受重创,纵队领导人龙厚生、曾春鉴等战士们不幸牺牲,以身殉国。存活下来的成员,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们参与到了川南、贵州、云南游击支队之中,一直到迎接西南的解放。
战士们的伟大革命精神永存,当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远离红军主力部队,孤军奋战在边陲地区,面对数倍的敌人,他们不畏艰难,与敌人开战,在坚持不懈的战斗中,虽缺失惨重,但也突出重围,发明了伟大的传奇,赢得了边陲人民的无限尊重和爱戴。
铭记英雄队伍,向革命战士致敬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战士们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对党的忠诚守护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化作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壮举,让无数的战士们感到深深的钦佩之情,他们战功赫赫,为红军四渡赤水发明了条件。
在1949年西南解放期间,一些穿着纯朴的红军游击队伍和解放军战士们阐明了此次前来的目的,在成功联系到党组织的那一刻,他们激动万分,带来的重要信息,也为后来西南剿匪作战提供了有力的扶助。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是一支勇猛顽强的队伍,他们正像中国红军在西南地区的一颗闪耀的红星。他们的壮举,唤醒了边陲人民的团结一致,奋起反抗,同仇敌忾对抗外敌的果敢信心,同时也牵制了三省边陲地区国民党的力量。
结语:
忠于党和人民的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发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在战乱年代,动荡不安的局势下,他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川滇黔边陲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摘取灵巧多变的战术,一方面为红军主力队伍赢得了对抗敌军的时间,另一方面让敌军感到惶恐不安。
他们的励志故事一直深深根植于我们后辈的心中,是我们学习革命精神的强大表率力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川南游击纵队的战士们永不言弃的精神,必将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重要一笔,是需要我们永远铭记于心的英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