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平之战秦、赵的交际进手,揭露阴险的秦国君臣
秦国在战国时期,由于土地急剧向东扩大,其狼子野心人人皆知,被六国称作“虎狼之秦”。山东六国感到西边秦国的威逼,曾几次合纵伐秦,但都以失败告终。在战国中期,六国的军队数量是秦国的十倍左右,可为何偏偏灭不了秦国呢?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秦国的君臣太阴险。如若三晋、楚、齐联军攻秦,秦国就用割地或者金钱的方式贿赂其中一两个国家,退出盟约,退兵回国。山东六国之前或多或少都会有恩怨,秦国再派出使者揭开各国之前的恩怨,挑拨各国的关系,联军就会不欢而散。从这招就可以看出秦国君臣的阴险。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伤亡人数最多的一场战争,战败方赵国四十多万士兵葬身于长平。从战国时期最惨烈的战争长平之战秦、赵的交际进手,揭露秦国君臣的阴险。
长平之战的背景
韩桓惠王九年,秦国占据了韩国汾水一带的陉城,在汾水一带建造防线。过了一年,预备就绪的秦军对韩国的军事重镇上党郡发起猛攻,弱小的韩国根本抵御不住秦国的进攻。由于秦国恶名在外,上党郡守自作主张,将上党郡拱手让给赵国,赵孝成王欣然接受了上党郡十七座城邑。
秦国消耗
大量人力物力攻打上党,在即将攻下之际,赵国突然冒出来,不费吹灰之力接收了秦国消耗了大量心血的上党。此举直接触怒了当时处于七雄中最强的秦国。
到了战国中后期,只有秦国欺压他国,现如今竟然有一个国家突然跳出来直接对秦国喊板,秦国一怒之下直接发兵五六十万,陈兵于长平,势必要拿下上党。
秦昭襄王之所以发兵五六十万势必要拿下上党,主要有以下两点。
依据秦国原有的领土,再拿下居天下之中的上党,就可以对山东六国任何一个国家直接出兵,蚕食土地。
到了战国中后期,楚、齐两个大国都已经被打残,放眼山东列国,都没有一个国家敢跟秦国对着干。现如今跳出个赵国,明摆着占了秦国便宜,身为当时最强的国家秦国,怎么可能让赵国爬在头上,自损国威。
展开全文
上党郡的地理位置
有意做样子,将郑朱待为上宾,迷惘各国
秦、赵双方在长平相持两年多的时候,赵国粮食坚持不住了。秦国的国土辽阔,又拥有鱼米之乡巴蜀之地,还有法令鼓励百姓生产,其生产力是赵国的三倍之多。反看赵国,身处四战之地,年年打仗的粮食亏损数目就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又没有秦国那样大力支持百姓生产的法令,其生产力远远落后于秦国。
面对粮食危机,赵孝成王心急如焚,召集大臣楼昌和虞卿商讨计策。楼昌主张谈和,而虞卿则主张派出使者向楚、魏求缓。在向楚、魏求缓的过程中,还可以迷惘秦国,让秦国误以为诸侯又要合纵。
由于赵国的粮食已经步进紧急状态,假如派出使者出使楚、魏,请求支援,路途远远,
起码得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楚、魏才能出兵。
最终在平阳君的撮合下,赵孝成王决定派郑朱出使秦国谈和。
赵孝成王一派郑朱出使秦国,虞卿直接放话“郑朱,贵人也,进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郑朱,贵人也”
,并不是指他有富贵之相,此事必定能成,而是指郑朱是个贪图享乐,贪图富贵的人。
郑朱剧照
郑朱到达秦国之后,事情的走向完全按照虞卿的说法在走。郑朱一到秦国,秦昭襄王便经常摆下郑重的宴会招待,对于郑朱说的谈和一事,
态度始终摇摆不定,敷衍了事。
而郑朱也丝毫不急躁,反正在秦国好食好饮,印证了虞卿的说法。
当时就是因为假如派使者向楚、魏求援时间太久,所以赵孝成王才会派郑朱出使秦国谈和。而郑朱出使秦国却久久没有音信,让身在邯郸的赵孝成王心急如焚。秦昭襄王之所以将郑朱奉为上宾,经常摆下郑重的宴席招待,是因为当时各国的使者都在秦国看察秦、赵双方的走向,还顺便等待秦国胜利回来,方便拍马屁。秦昭襄王此举完全是为了迷惘各国,让各国误以为秦、赵关系良好,彻底断了赵国想要求缓的念想。
离间计
廉颇驻守长平两年之久,多次被秦军击败,对于赵孝成王主动出兵的命令视而不见,因此赵孝成王对廉颇
产生了极其不满的情绪。
廉颇将自己的命令视而不见,粮食又已经步进危急状态,赵孝成王只能差遣郑朱到秦国求和。郑朱到秦国求和,无意之中向秦国的君臣释放了一个消息,赵国已经快撑不住了。所以秦国厚待郑朱,迷惘各国使者。紧接着应侯范雎派人到赵国的民间散布谣言,“秦国怕的是马服君的儿子赵括,廉颇老了不中用,快投降了”。再派人带重金贿赂赵国的臣子,附和民间的谣言。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
秦国此举含有赌的成分,究竟秦国对赵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之所以秦国决定赌一把,是因为廉颇拒不出战实在太棘手了,只能出此下策。
年纪轻轻的赵孝成王对老将廉颇不听命令,拒不出战的行为早就感到不满。在谣言的撮合下,决定派赵括替代廉颇。
其实,赵孝成王临阵换将的想法并不单单只是谣言那么简单,还有前朝的琐事。阏与之战未开战之前,赵孝成王的父亲赵惠文王召集众大臣讨论阏与能不能救。廉颇斩钉截铁的说阏与不能救,然而赵括的父亲赵奢说能救,最终赵奢在阏与大败十几万秦军,威震诸侯。阏与之战的情形跟现在的长平之战有几分相似,对战的同样是秦军,同样是廉颇觉得不能战。赵孝成王因此对赵奢的儿子赵括给予厚看,期看他能够再续他父亲的传奇。
暗中换将
赵国临阵换将的消息闹得沸沸扬扬,人人皆知,消息传进秦国君臣的耳中。秦国君臣得知离间计奏效之后,阴险的秦昭襄王差遣手中的“王炸”白起到达长平前线。
秦昭襄王差遣白起到长平前线的做法跟赵孝成王差遣赵括到长平前线的做法完全不一样。赵孝成王没有做任何保密工作,赵括替代廉颇的消息人人皆知。
而秦昭襄王暗中命令白起前往长平前线,白起到达长平前线之后,下令“谁敢泄露武安君白起到达前线替代原来统帅王龁的消息,斩!”。
赵括对于秦军换了统帅的事情,浑然不知,依旧以为他的对手是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王龁。正是因为年纪的问题,助长了赵括自大的心理,长平之战完全被白起牵着鼻子走。
先是被引蛇出洞——再被占据石长城防线,断掉后路——再被分割主力部队和辎重部队,失往粮食——陷进困境前后包围,赵括战死,四十多万赵军投降——四十多万赵军,被白起活埋于长平,赵军败得一塌糊涂。
长平古战场遗址
总结
在战国时期那样的大分裂时代,秦国君臣的阴险何尝不是一种聪明的表现。《孙子兵法》的创作者孙武曾说过,“兵者,诡道也”。在战国时期那种尔虞我诈的时代,谁能够将“诡道”这两个字运用起来,谁就能够将对方置之死地。也正因秦昭襄王和应侯范雎超过常人的阴险,秦国才会在秦昭襄王时期,将当时所有能够独自与秦国抗衡的强国全部打残,造成了战国后期秦国一家独大的局面,给秦始皇嬴政兼并六国奠定了坚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