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史中幡然醒悟,宋江为钱权接受招安,高官职压得蔡京动了恻隐心
"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这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描述兄弟情最为贴切的话。
小时看水浒,看的是热闹,印象最深的就是水浒的108好汉,他们的忠肝义胆,嫉恶如仇,让人热血沸腾。长大了看《宋史》,才从梁山好汉中看出了不一样的故事。
明末清初时期最闻名的评论家,文学指责家金圣叹先生,就给予了《水浒传》极高的评判。
他曾这样评判它,他将《水浒传》视为"第五才子书",并表达:"读书是全天下最快乐的一件事,而《水浒传》就是在读书中让我最快乐的,天下之书,无出《水浒》。" 这足以看出《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义气之外的"水浒传"
通过看《宋史》,才发现原来《水浒传》讲的不都是兄弟义气,还有深厚腐朽的忠君思想。
以宋江为首的好汉们因为相似的经历被逼上梁山,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反抗世间的不公,但他们没有推翻整个封建王朝的想法,只想要反抗将他们逼上梁山的贪官污吏,却不知道整个王朝的根早已腐烂成泥。
展开全文
他们想要通过才能获得皇帝的认可,报效朝廷,却不知,即便他们接受招安,整个朝廷依旧把握在那群所谓的贪官污吏手中。
他们表现得越有才能,就越引起小人的警觉,他们的官职越大,那群小人也就越加警觉的睡不着了。
伟人曾与人谈论《水浒传》:"《水浒》这部书,前期讲的是义气,后期讲的就是投降。所谓的好汉,他们放弃了晃盖,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
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他们接受朝廷的招安,给人民做了反面的教材,是群众都知道了投降派。"
"梁山好汉"为何接受招安?
"从来名利地,易起是非心"。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108好汉的结局都称得上悲苦,很多人都为他们的结局感到不值。而造成这一切的首要原因,就是他们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那他们为什么要接受不被读者理解的招安呢?
很多读者都对以宋江为主的派系力主接受朝廷封官招安感到困惑不已,究竟大家在梁山上都是大块食肉大碗饮酒的,穿衣都是成套的,金银都是用称分的,从不受人约束,多么安闲,何等逍远,何等快活?那宋江等人又是怎么想的呢?
在《宋史》中,我们不难看出,吸引宋江等人接受朝廷招安的原因,除了俸禄加身,有了正当的身份外,最重要的就是朝廷表面上给了足够的诚心,那就是官职够大。
宋江等人在被逼上梁山之前,基本上都是农民阶级,他们接受的教诲让他们存在着深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即使是把封建王朝的贪官污吏搅得天翻地覆,他们也没有换君改变社会制度的想法。
宋江在未被逼上梁山之前,在朝中当了小半辈子的官,所担任的最高官职,比七品芝麻官还不如,都是称不上品阶的,就是一个小小的押司,还没有多少实权。而朝廷给的官职那是与之前有天壤之别的。宋江等人在南征平定方腊后,朝廷便直接的授予了他武德大夫的官职,以及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可不要小看这个官职,这个武德大夫或许没什么,它只是一个荣誉官职。但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的官职,既有向下治理百姓的权力,最重要的是能够手握兵权,真可谓称得上"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且还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可是很多正人君子一辈子做梦都梦不到的高官厚禄。宋江获得的职位所掌管的权利,会引起统治阶级的警觉,令其不敢安睡,也是未可厚非的。
那吴用呢?作为和宋江一样,力主招安的梁山好汉,他的经历是什么呢?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吴用在被未逼上梁山之前,曾经是一个十年冷窗苦读,饱读圣贤书用以考取功名具有真才实学的书生。
在当年参与科举考试时,他一举考上了状元,本是欢天喜地之时,却得知因为他没有给考官也是大贪官高俅送礼,从而导致名落孙山。
在吴用被逼上梁山之后,他的内心无比悲愤,并没有放下博取功名,报效朝廷的期看。在被招安后,吴用也被授予了武胜军承宣使一职。
这一职位有多高呢?通过查看史料我们发现,宋朝在很多官职制度上都沿袭了唐朝的模式,其中便包括了这个承宣使一职。这个武胜军承宣使的官职是一个既获得名利,又不用往战场,无性命之忧的职位。也算是位居高位了。
但当时梁山好汉南征平定方腊后,所谓的梁山108好汉已经折损了七七八八了,特别是当皇帝在朝上高高在上,宋江等人匍匐在地,听官职受封时,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所想要的。
真所谓伴君如伴虎
小人当道,奸臣喜弄权。从梁山上下来的好汉齐心协力,且都得了这么大的,有实权的官职,这必然会引起朝中贪官污吏,奸臣们的忌恨,甚至引起了皇帝的猜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这时的宋江等人,在高俅等小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威力浩大的定时炸弹。在朝中做官的人看不起那些曾落草为寇的人,他们更担心之前对梁山好汉的逼迫,会使自己日后会地位不保。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先下手为强。南征方腊的事就是他们一手推动的,以重用知名行消亡之事。
同情梁山好汉们一心只想为朝廷办事,得到朝廷的重用,展示特殊的才能。岂知,他们表现的越有才能,官职越高,高俅等贪官污吏,奸佞小人,便会更加睡不着觉。
而且即使宋江等人获得了较高的官职,但高俅、蔡京等人在朝中把持了数十年,背后势力不容小觑,朝中居心叵测之人众多,他们的存在危害了这些人的利益,压得赵佶、蔡京、高俅等人动了恻隐之心,所以才不得善终。
"忆得昔日梁山中,众好汉,皆英雄"。108好汉之间的忠肝义胆让人钦佩。但是他们的封建思想,深厚的忠君主义,决定了他们最后悲苦的结局,这也是中国封建统治造成的结果,这或许也是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吧。
文/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