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盐商巨富江春是怎样与皇帝拉上关系的
江春字颖长,号鹤亭,因家族行盐旗号为“广达”,所以人们也称他为江广达,安徽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是清代闻名的旅居扬州的盐商,号称清乾隆时期"扬州八大总商"之首。任总商四十年,获得过清朝廷诰封光禄大夫正一品衔,“内务府奉宸苑卿”,赏戴孔雀翎。被乾隆皇帝赐予“布政使”衔并在镇江金山行宫召见过他,皇帝曾先后赐予给他御书、福字、貂皮、荷包、珍珠、鼻烟壶、玉器、躲香、锡杖等物。当时人们都称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盐业同仁莫不以此为荣。
江春出生于盐商家族。1741年因参与科举受挫,遂下定决心经商,他足够利用家族力量,接手盐业,将事业干得风生水起,在他手上,江家盐业到达高峰,他也成为总商。
当时扬州的总商人数众多,而江春能从中脱颖而出,源于乾隆十六年(1751)南巡扬州的迎驾的招待。那次是乾隆第一次南巡,“扬州迎驾典礼距圣祖(康熙帝)时已远,无故赎可稽,公创立章程,营缮供张,纤细毕举”,赢得皇帝的欢心和盐务官员的赏识。乾隆皇帝6次南巡,江春等盐商迎驾招待都尽心尽量,全力报效,所消耗财力达白银1120多万两。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江春都参与了招待的事务。为了博得皇帝欢心,江春投其所好,乾隆皇帝喜欢逛园林、看戏、品味美食,江春就在扬州大建园林,养戏班、献美食。 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过扬州,两江总督尹继善、巡盐御史高恒、苏州织造普福、江春等多次献食。传说江春以徽菜接驾,他招待皇帝的饮食是:徽州锡格子茶,寸金糖、茯苓饼、胶切片、徽州五香茶叶蛋。早点是冰糖炖燕窝。饮料是徽州漕溪黄山毛峰茶。水果是歙县三潭枇杷、黟县里仁香榧。主食是灵山香米饭、徽州拓馃。菜肴是 绩溪一品锅、杨梅圆子、干豆角、麂肉、干蕨菜、兔肉、鸡蛋饺、金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菠菜)、沙地马蹄鳖、雪天果子狸、腊香问政笋等。贡品是徽州文房四宝盒、徽州贡菊。
展开全文
在扬州还流传着一个江春一夜造白塔的故事,也反映了江春如何投皇帝所好,赢得皇帝欢心的。故事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扬州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乾隆皇帝对扬州随同官员说:“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惋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打开窗户,竟然看到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随从,取得图纸,然后一夜之间用盐包堆积而成。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
迎驾结束后,江春把那座塔建成了一座真真正正的白塔。该塔高30多米,53级台阶,塔的每面3个小龛,4面共12个生肖像。塔顶有六角宝盖,四面悬挂风铃,如今这座塔已经成为扬州瘦西湖闻名的景看之一。
江春为了讨得皇帝的欢心,可谓是不遗余力。乾隆皇帝6次南巡,江春等盐商为迎驾招待,共输送白银1120多万两。1784年正月乾隆帝南巡, 江春等盐商还出资白银100万两作为皇帝奖赏沿途人士的费用。
江春舍得花钱,迎驾有功,自然得到乾隆皇帝的恩宠。当江春经营资金周转不济时,乾隆皇帝甚至会调内府资金给他使用,皇帝先后2次借给江春55万两银子。皇帝借给江春的银子,月息1分,江春把这笔银子借贷给官员王履泰,月息1.8分。江春用皇家的银子生利,一年净赚了25000两银子。